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三电平中点箝位(Three-level neutral point clamped,3L-NPC)半桥逆变器在高压大功率条件下,由于开关器件损耗不均衡而使其容量受限,因此衍生了多种NPC型三电平半桥拓扑。为了优化选取NPC型拓扑及调制策略,对4种3L-NPC型拓扑(二极管NPC、有源式NPC、层叠式NPC及有源层叠式NPC)的调制策略及开关器件损耗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研制了一台5kW的NPC型统一实验平台,进行了效率测试。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1)根据零电平续流路径的配置不同,NPC型拓扑主要有4种调制策略;(2)选取合理的NPC型拓扑及调制策略,不仅可以均衡器件损耗,而且系统效率基本不变,为逆变器的扩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贮存寿命和贮存可靠性是装备产品重要的技术指标,现场贮存试验是确定产品贮存寿命和贮存可靠度的最直接最可信的方法,并可以验证加速贮存试验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针对"长期贮存、一次使用"的退化型和成败型产品,探讨了在可重复检测和破坏性检测情况下的现场贮存试验方法,给出了样品数量、测试间隔、测试频率等的确定方法,以获得贮存可靠性指标的准确估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有源器件的Nullor模型和RLC-Nullor网络的系统分析法,给出了用该方法分析复杂电子线路的几个实例,和用Nullor模型设计电子线路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单极有源消声系统的数学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称之为LFAM的单极有源消声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和降噪量大的优点,并在气流条件下实现了宽带降噪。  相似文献   

5.
充气型紫外光敏管噪声过大是紫外火警探测系统最难克服的问题。本文从器件制造和使用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紫外光敏管噪声的重要因素,探讨了降噪措施:制造工艺方面,采用高纯度金属镍基阴极材料和保持阴极表面质量良好,充分老化器件,选择高纯度氢气为主充气体并控制充入氦气比例不高于15%;使用方面,降低器件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可进一步减小器件噪声。最后采用锁相放大进行噪声测试,在120ms内,测得紫外光敏管噪声电压均值为0.0065V,测试不确定度为7.4%;在无外界紫外照射下,经脉冲计数,测得单位时间内紫外光敏管累积输出噪声脉冲为10cpm,显著降低器件噪声。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性能与控制原理的关系。提出了系统的稳定性概念,以及用估值和顺馈补偿强干扰-地面附着力矩的方法。找到了制动效率与控制精度的关系,对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旋翼异形桨叶大变形气弹动力学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变形梁理论建立一种旋翼桨叶气弹动力学分析方法,桨叶应变能分析分解为一维非线性分析和二维剖面特性分析,将应变能方程中的广义应变用桨叶参考轴线处弹性运动表示,保留所有非线性项,推导出的桨叶大变形应变能公式在气弹分析中使用更为方便.集成惯性力与气动力计算模型形成气弹分析方法.异形桨叶模态试验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以及国外大变形梁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本文结构模型的正确性.计算了旋翼的气弹稳定性,研究了异形桨叶几何参数对旋翼桨叶气弹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精度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用有源技术产生三公分脉冲线性调频信号源的实用方案、部分线路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二端口矢量网络分析仪(Vector network analyzer,VNA)误差模型的研究中,传统8项误差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误差模型之一.在应用于低成本的三通道VNA时,针对由开关不理想性造成校准精度低的缺陷,对8项误差模型进行改进,考虑了由测试通道与开关相对位置所引起的补偿误差,不仅保留了原8项误差模型误差项少,校准灵活的优点,而且大大提高了校准精度.最后,通过误差修正公式计算二端口待测件的真实散射参数,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其结果与商用VNA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飞机电网的三相四线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来实现电网谐波、无功和不平衡电流的集中补偿。针对飞机电网为独立小容量电源系统,电源内阻抗比较大的特点,选择用改进的交叉矢量算法进行补偿电流基准的检测计算。采用滞环电流控制实现较高频率电源系统的电流瞬时补偿并对直流侧电压进行稳压调节。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有源滤波器能对飞机电网电流进行集中净化,具有较好的补偿效果,证实了飞机APF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飞行器雷达天线罩透波性能研究与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雷达天线罩的功能、特点及电性能要求,论述了雷达天线罩透波性能对天线辐射的影响.在专门的无外界电磁干扰的微波暗室环境中,利用Agilent8530A天线测量系统平台,自行设计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测试方法.并结合某型无人机的雷达天线罩进行了实际测试研究,测量精度误差小于0.1 dB.在不同的状态下反复试验得出涂层对透波率的影响,为新型涂层材料的研究提供了精确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复合材料的微波修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微波“选择性加热”、“场强高温”与“高频高温”等特点,将微波技术引入复合材料修补领域,提出了复合材料微波修复的新概念。它特别适用于复合材料在线产品的快速修复以及现役飞行器具的外场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 FL-8风洞中螺旋桨处于不同位置的三个飞机模型支架干扰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带螺旋桨动力的飞机模型支架干扰的因素。实验表明,由于螺旋桨滑流的诱导和夹带作用,使腹撑支杆附近的气流沿轴向加速;由于模型支杆的存在,将影响螺旋桨滑流的空间位置和尺寸,这些都将影响支架干扰量的大小,因此,一般不能用无螺旋桨动力模型的支架干扰数据代替有螺旋桨动力模型的支架干扰数据。实验结果还表明,滑流存在对阻力、俯仰力矩支架干扰有一定影响,其影响量与螺旋桨的位置和拉力系数有关。滑流对升力、滚转力矩和偏航力矩支架干扰无明显影响。除单发右停顺状态外,滑流对侧向力支架干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讨论了二维风洞亚、跨声速实验时侧壁干扰的几个问题。首先阐述了侧壁干扰的性质;其次对一些不同形式的侧壁干扰修正准则作了分析对比;最后,就侧壁扩张以缓和干扰问题作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硅谐振微传感器中微现象测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述硅谐振微传感器中微现象测量,讨论了微现象测量中有关的技术;激励功率控制,超声频谐振频率的测量,频率特性的测定,品质因数的确定,克服电热效应的不良影响,同频干扰的抑制等。  相似文献   

16.
在超声速条件下的机弹分离过程中,内埋武器受到载机复杂干扰流场作用,其气动特性与自由流情况有很大差异,对机弹分离安全有一定影响.采用基于并联机构构型的CTS(Captive Trajectory Simulation)试验技术以及纹影显示技术,研究了内埋弹舱布局新型战斗机与典型空空导弹模型的机弹干扰特性,在有/无载机干扰...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克服自适应壁风洞在模型支撑方面的困难和加大试验模型,提高试验雷诺数,西北工业大学在高速二元柔壁自适应壁风洞中开展了半模型试验技术的研究。采用基于平均流线概念的二元计算方法和以消除模型轴线洞壁干扰为目的的三元计算方法,两种方法均以沿上下柔壁中线所实测的洞壁压力分布为计算依据。试验采用有对比试验数据的AEDCWIM1T洞壁干扰测压模型,堵塞比为3.38%。在所作的试验状态下其试验结果与AEDC4T风洞的实验结果比较吻合,表明在高速二元柔壁自适应壁风洞中采用半模型试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西北地区已建成的210m世界最高冷却塔为例,采用风洞试验和CFD数值模拟两种方法,获得了考虑复杂山体(海拔接近冷却塔喉部高度,且距离塔体很近)双塔布置冷却塔表面流场信息和压力分布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考虑复杂山体和建筑干扰时冷却塔表面最大负压、基于极值负风压的干扰系数和平均风压分布特性,并针对最不利工况进行复杂山体和塔群之间的风致干扰机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得到的冷却塔基于极值负风压的干扰系数分布规律一致,两者最大值相差8%;复杂山体对冷却塔群来流湍流和表面风压分布模式的影响显著,同时受到冷却塔和干扰建筑物之间"夹道效应"的影响,最不利工况下冷却塔基于极值负风压的干扰系数可达1.586,远大于没有复杂山体时的工程常见干扰系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超声引起激光的Doppler效应的多光束干涉原理,设计了一种对速度敏感的激光超声检测探头,该探头调节方便、工作性能稳定、抗干扰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Retro-reflective beamforming technique has the potential of enabling efficient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over long distance(on the order of meters and even kilometers). In retro-reflective beamforming,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is guided by pilot signal:Based upon pilot signal broadcasted by a wireless power receiver,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delivers focused microwave power beam(s)onto the location of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When the wireless power receiver's location is not fixed or when the wireless power receiver's location is unknown to the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the microwave power beam would follow the wireless power receiver's location dynamically as long as the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broadcasts pilot signal periodically. This paper reviews our research endeavors in recent years on retro-reflective beamforming technique targeting three applications:(1) wireless charging for low-power mobile/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2)space solar power satellites(SSPS)application,and(3)wireless charging in fully-enclosed space. The feasibility and potential of retro-reflective beamforming technique with applications i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re demonstrated by some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