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2019年12月20日11时22分,"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任务,将"中巴地球资源" 04A星及8颗小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巴地球资源" 04A星是由中国和巴西两国合作研制的第6颗地球资源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空间院共同抓总研制。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继"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卫星发射并投入使用以来,"高分四号"卫星又于2015年12月29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是高分重大专项的一次重大突破。该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以及我国国内时间分辨率最高的地球静止轨道面阵凝视型光学遥感卫星。  相似文献   

3.
到去年10月,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l)已成功运行一周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世界地球资源卫星大家庭中一名重要成员。它的成功运行,不仅为我国,也为全世界提供了新的地球信息资源,当然,也包括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新的地球信息资源。本文主要研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应用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2月2日15时51分,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张衡一号"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第一个天基平台,也是我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张衡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张衡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  相似文献   

5.
国内动态     
正我国成功发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8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十一、十二颗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6.
贠敏 《卫星应用》2012,(4):53-59
2012年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双星",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MEO)卫星。卫星发射后,各经三次变轨,成功进入预定工作轨道。随后,卫星有效载荷开通,卫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6月25日0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三号第2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2)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北斗"三号IGSO-2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第21颗"北斗"三号卫星,也是"北斗"导航系统第46颗卫星。截至目前,在我国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中,有18颗运行于中圆轨道(MEO)、1颗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GEO)、2颗运行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据悉,卫星设计寿命12年,  相似文献   

8.
航天短讯     
《航天器工程》2020,29(1):110-116
正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据新华网2020年3月9日报道,当天,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4颗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变轨、在轨测试、试验评估,适时入网提供服务。这是北斗三号第29颗全球组网卫星,也是第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此类卫星将在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上发挥关键作用。今年5月还将发射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届时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据悉,"北斗"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50年过去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早已奠定了今日中国航天大国形象的基石。但从"581任务"到"651工程",几经周折,中国人造(地球)卫星计划如何开始启动?起点空白,经验为零,如何突破重重技术难关?历经挫折,"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如何将"东方红"一号运送成功?这段饱含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卓越精神的历史更值得我们铭记。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2月7日,中巴地球"资源一号"04星成功发射,经过半年的在轨测试,2015年7月14日正式交付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投入业务运行。中巴地球"资源"系列卫星是中国和巴西政府间合作项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巴西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所成图像色彩丰富、图像清晰、品质优良。星上装载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负责研制的红外多光谱扫描仪,该扫描仪是中国目前在轨运行的最高分辨率民用红外相机,相机所成影像空间分辨率为数十米  相似文献   

11.
<正>自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成功发射升空以来,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应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国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的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已经成为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展示该中心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十三五"的发展愿景,在该中心成立24周年前夕,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徐文主任。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3月9日19时5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托举"北斗"三号GEO-2卫星直冲云霄,卫星随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全国上下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此次发射的成功令人振奋。"北斗"三号GEO-2卫星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第2颗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由小卫星或纳卫星组网的遥感星座呈现井喷趋势,"高景"一号星座组网成功、"高分"一号星座组网成功、"长光"一号星座顺利组网,以及"深圳"一号卫星等一批新型星座启动建设。据统计,我国在2030年前规划中的低轨遥感星座卫星总数超过800颗。国外已经有一些关于低轨星座的成功运营案例,如行星(Planet)公司构建了目前具有全球高分辨率、高频次、全覆盖能力的遥感卫星系统。低轨遥感星座目前正在以低成本、近实时、广覆盖、高分辨率、快速获取的方式,提供全球空间大数据,引领数字地球由观测时代进入实时地球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正>12月29日0时0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这是中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至此,中国航天2015年持续高密度航天发射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高分四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2次飞行。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6月5日21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卫星。"风云"二号H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分别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风云"二号H卫星运行于高度约36000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主要载荷为扫描辐射计和空间环境监测器,可为用户提供实时可见光、红外和水汽云图,空间天气和卫星  相似文献   

16.
日本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美国陆地卫星成功地获取地球表面清晰图片以后,遥感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为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其早先研制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ADEOS)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后续星──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研制这颗卫星的目的如下:(1)监测...  相似文献   

17.
士元 《中国航天》2007,(10):13-15,17
6月11日2时40分(北京时间7时40分),以色列军方用三级彗星运载火箭,在特拉维夫以南的帕勒马希姆空军基地成功地把"地平线"7照相侦察卫星发射上天。火箭向西从地中海上空飞过,数分钟后进入近地点300公里、远地点600公里的逆行椭圆轨道,沿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飞行。此后,卫星进行了一系列自主操作,包括太阳能电池阵的展开。以国防部官员拒绝透露卫星具体技术数据和先进之处,但称它比以已发射的任何卫星都先进,其中包括今年4月发射的"地球资源观测系统"(EROS)B1。《耶路撒冷邮报》网站说,EROS-B卫星最小可拍摄直径70厘米大小的物体。  相似文献   

18.
1992年,美国政府发出了第一个研制商业高分辨率成像卫星的许可证并发布了"首先购买商用"的数据政策后,美国政府扶植形成了商业地球观测卫星数据市场。自1999年"伊克诺斯"(IKONOS)卫星发射以后,已经有10个商业公司发射了地球观测卫星。商业性运营公司当前主要集中于发展高分辨率光学和  相似文献   

19.
国内动态     
正中国发射第30、31颗北斗导航卫星3月30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0、3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2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第7、8颗组网卫星。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再经轨控和相位捕获后,进入工作轨道。后续将进行集成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6颗北  相似文献   

20.
序言     
正2018年5月9日2时28分,"高分五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全面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三大重要目标的重要里程碑,是又一次大幅度提升我国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高分五号"卫星是我国利用高光谱技术完整实现对固体地球表面、植被生物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进行全面观测的空间遥感卫星系统,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气溶胶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