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客 《航天员》2010,(2):64-65
当人类第一批勇士勇敢地冲出地球飞向太空之后,人类对地球的观测点便平地拔高了几百千米。苏轼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处偌大的地球表面,自然很难看清地球的真面目,但当航天员驾乘飞船巡天俯看的时候,地球家园便尽显眼底了……  相似文献   

2.
这里展示的不是繁星点点,而是人类在地球轨道上留下来的人造物体,这些人造物体尤如垃圾一样包围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据欧空局1996年1月提供的报告,从那时算起,人类于39年间共进行3750次航天发射,在地球轨道上留下了2.3万件直径大于10厘米的人造物体。截止当年,仍有7500件人造物体滞留在地球轨道上。而这7500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与地球本身发展周期的影响,人类面临着愈来愈大的挑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与对地观测技术的进步等推动了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深刻认识全球变化,制订正确的政策,多个国家建立了对地观测系统。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主要内容,并以美国EOS和欧盟GMES为例,论述了对地观测计划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太阳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地球又是怎样响应这种化的?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为深入考察这些问题,21世纪初,NASA启动了规模宏大的"与日共存"计划(Living With a Star Program)。计划全面研究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空间作用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太阳-地球耦合系统中直接影响人类生命与社会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人类之所以如此关注火星,是因为它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相似之处最多的行星,它寄托了人类在地球以外建造第二家园的梦想,"火星500"计划的启动也自然受到人们的诸多关注,让我们听听专家们是怎样说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深空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自古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了解太空,探索地球以外的物质,一直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梦想。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宇宙的目光越走越远;而探索更深更广的太空,则成为了现代人类航天活动的一个主要方向。深空探测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基本概念,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从地球封闭体系资源的有限性和地球上生物、主要是人类这个开放体系这两个方面论述了人类的任意活动导致熵增加会带来地球这个体系的恶化,从而试图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回答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经济这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琳 《航天员》2014,(6):14-18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除了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也是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相似的一颗行星,所以火星一度被认为是地球之外最适合生命存在的星体。但是,火星毕竟是人类尚未十分熟悉的星体。目前为止,人类探测器进行了超过50次的火星探测尝试,却也只有约三分之二的探测器成功抵达火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叶,航天技术 兴起,人类继在地球二维平面探索之后,开启了对地球的三维立体探索,并把目光投向了浩瀚的宇宙。宇宙是广袤的,  相似文献   

10.
火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与地球之间存在最多的相似之处,因此,火星是一颗承载人类最多梦想的星球。火星有水和生命存在的问题,激发了人类火星探索的好奇心,成为人类持续探测火星的推动力。火星的起源和演化与太阳系形成过程的关系,火星与类地行星的共性和特性,是当代行星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火星可否改造成为适宜人类居住的绿色星球——这些是人类在火星探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科学问题。只有这些重大科学问题被一一解答,我们才能清晰地去思考地球和人类自身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