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本文对有逆压力梯度下的自由流湍流度对湍流边界层特性的影响做了较为仔细的测量,做了边界层内平均速度分布、壁面摩擦系数、压力梯度、边界层内三个方向脉动速度以及脉动总压的测量。试验结果指出:自由流湍流度的增加可大大削弱逆压力梯度对湍流边界层的不利影响,可使边界层速度分布饱满,尾迹强度减弱,从而延迟边界层分离。试验还首次得出自由流湍流度的增加可使边界层内的速度脉动和压力脉动分布均匀以及流动趋于稳定,因而可同时改善扩压器出口的静、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6.
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水槽内精细测量平板湍流边界层内不同流向、法向位置的瞬时速度矢量空间场的时间序列信号.利用实验数据对湍流各向异性的涡黏张量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湍流边界层不可压缩槽道湍流中各向异性的涡黏张量各分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各向异性的涡黏张量分量的空间分布揭示了流向平均速度的法向梯度对雷诺应力三个分量的不同贡献.涡黏张量三个分量空间上的不同规律说明对涡黏张量的各向异性的考虑是合理的,而各向同性的涡黏模型不适宜描述剪切湍流雷诺应力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7.
利用DANTEC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水槽壁面边界层的湍流参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与经典实验曲线做了比较。同时就摩擦速度的计算与涡粘系数的分布曲线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电弧加热流场湍流度对尖锥边界层转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弧加热流场的热环境特性直接影响热防护系统的地面试验数据,由于电弧加热器高温气流和参数波动的原因,直接测量湍流度非常困难.为研究电弧加热流场湍流度对于边界层转捩的影响,采用红外热图热像仪,在电弧加热流场中进行了5°尖锥模型边界层转捩研究.结合数值计算,将试验结果与常规风洞的尖锥边界层转捩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马赫数影响的雷诺数转捩判别准则可以用于计算电弧加热流场的转捩雷诺数;电弧加热流场的尖锥边界层转捩雷诺数显著小于常规风洞的转捩雷诺数,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电弧加热流场的湍流度显著大于常规风洞.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低湍流度风洞的发展,简述了低湍流度风洞的必要性,并结合西工大低湍流度风洞的研制实践说明了低湍流度风洞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边界层转捩测量的一些方法和流场扰动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指出随机信号的均方根值在转捩过程中变化率较大,指示明确稳定,是测量转捩较准确有效的一种方法。同时,本文还研究了气流湍流度和噪声对边界层转捩区内最大扰动层的影响,指出这时在转捩区内仍存在最大扰动层,它位于 h≤0.2δ。最后提出:为提高转捩位置测量的精确度,必须进一步研究确定一个公认的转捩起、迄点的标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杭州湾南北两侧共四个观测点近地层湍流特征分析发现:①湍流强度随风速增大而减小。低风速时,几乎与风速呈反比,高风速时基本保持为常数。可描述为:U≤U_0时,I_k=mk/U;U>U_0时,I_k=n_K。其中n_k=a_k/ln(z/z_0),mk=a_kU_0/ln(z/z_0)。a_x=1.0,ay=0.8,a_z=0.5。海岸附近,U_0=4m/s,深入内陆1.5千米以后,U_0=3m/s。②u_*/U=k/ψ(z/L)的 Businger 模式在海岸附近与观测结果吻合很好,在内陆,-1.0≤z/L≤0.3时二者吻合较好,在此范围以外,偏离较大。③不稳定条件下,水平风速标准差可用(?)描述,垂直风速标准差可用(?)描述。稳定条件下,可用(?)(?)描述。此外,稳定条件下,有σ_w/σ_u=0.48,σ_w/σ_v=0.59;不稳定条件下有σ_w/σ_u=0.53,σ_w/σ_v=O.67。 相似文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