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汉字信息教学与输入字典》是一部熟练运用心理学成果,很有创意的字典。论文从收字、检索字、释义和附录等方面论述它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虽然《龙龛手镜》和《广韵》体例、性质、成书时间地点等差异颇大,但经对比研究发现,两书中很多字的读音、释义完全相同,由此推测两书可能存在共同的来源。所以论文在论证校勘可行性的基础上,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广韵》来校勘《龙龛手镜》。  相似文献   

3.
干涉条纹图象自动分析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条纹信息与背景信息的自动区分即条纹抽取。目前出现的条纹抽取算法能够适应一定情形的干涉图象的处理,对于复杂的干涉条纹图象如迭加三维焊点信息的激光全息干涉图象,仍需要一定的人机交互操作来补充处理所谓的疑难点——一些处理中由于噪声引起的伪条纹及条纹间断。本文探讨的就是如何实现这些疑难点的不需人工干预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为基础,以义项对比和义素提取为研究方法,对中、晚唐到清末共433例“断送”的词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不但发现了《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词典没有注意到的义项:启发、判决,而且提取出了在“断送”义项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义素“位移”和起决定作用的义素“了结、完结”。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断送”的义项引申关系做了描写,并重新编排了“断送”的义项次序,以期能够更为客观地反映“断送”的词义系统及其演变原因。  相似文献   

5.
广西航空学会成立于1984年,在广西区科协和中国航空学会的领导下,在桂林市政府的支持下,为促进区内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两个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庆祝广西航空航天学会成立十周年,我们收集学会有关资料,并经有关同志斟酌、修改,编写出《广西航空航天学会大事记》.《大事记》辑录了广西航空航天学会(包括湖南省航空学会广西分会时期)从1984年——1998年的活动情况及重大事件,以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对学会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由于编撰水平有限,难免有遗漏、错误和不足之处,望大家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6.
《撰集百缘经》译于三国时期,保留了魏晋时期汉语复音化的痕迹。它的词汇系统继承先秦两汉而来,又涌现出一大批新词,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论文对《撰集百缘经》中出现的部分疑难词语进行考释,以期能对中古汉语史研究及大型汉语辞书的编纂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起源光谱释义资源风化层辨认探测器"(OSIRIS-REx)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进行的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是"新边疆"计划中继"朱诺"木星探测任务和"新地平线"冥王星探测任务之后的第三个任务。该任务于2016年9月8日采用"宇宙神"5-411运载火箭发射,主要目标是采集原始碳质小行星样品并返回地球,进行详细的实验室分析,使科学家更多了解太阳系起源和生命起源,增强对近地空间危险和资源的深入了解,以及作为先驱者服务于未  相似文献   

8.
《卫星应用》2009,(2):13-17,42
尽管2008年是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最为动荡的一年,航天产业还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功,经受住了经济危机的洗礼,达到了新的技术、科学和商业水平。回首这一年,映入眼帘的是各国政府、各大企业所取得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以及他们继续利用和探索太空的雄心勃勃的计划。《2009年航天报告》是全球航天活动的权威性指南,详细地记录了这些成功的航天大事,不仅体现了各国渴望进入太空的毅力和决心,也体现了企业和民众渴望参与探索、拓展这一最高边疆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1,(1):94-94
据中国航天网报道,2010年12月1日,委内瑞拉通信卫星一号在轨运行已满两年,委内瑞拉科技和中间产业部、航天局称赞卫星状态良好,运行正常。委内瑞拉科技和中间产业部副部长尤里·皮门特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委星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两年以来,推动了委内瑞拉尤其是南部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并推进了委内瑞拉通信广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事业,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0.
小卫星星载容错计算机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新一号低轨存储转发通信小卫星是中国第一颗重量在100公斤以下的小卫星,介绍了其星载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案。由于卫星采用了计算机集中管理方式,为保证星载计算机的可靠性,设计中对硬件使用了双计算机热备份冗余设计,星载计算机的可靠性同时通过软件和硬件协同容错设计来实现。卫星的星务管理、遥测、遥控、姿态控制、电源管理、通信控制、轨道控制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机软件完成,介绍了这些软件的主要功能和容错设计。创新一号星载计算机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并经过了一年多的飞行测试验证,达到了预定的运行目标,星载计算机圆满完成了各项设计功能,证明了卫星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飞行器围绕小行星的轨道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飞行器围绕小行星轨道运动的特点,介绍了所建立的表述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采用三种不同方法从几个侧面揭示了这一问题的本质特征。给出了所完成的研究这一问题的进展、结果和相互联系,其中包括轨道摄动、共振运动和周期轨道运动。这一问题的核心和难点是轨道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嵌入式软件的编译器存在差异,编译器生成的目标文件格式和嵌入式处理器的不同,基于嵌入式处理器虚拟化技术,提出一种通用的调试信息存储结构,支持不同目标文件调试信息的通用存储;提出一种条件断点控制技术和一种通用条件断点控制模型,实现了面向多种架构虚拟处理器的程序条件断点控制;完成调试器DIP开发和功能测试。将以上技术应用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多个安全关键嵌入式软件测试,发现了嵌入式软件中的深层软件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一种扩频测控应用系统的任务需求、组成和技术指标,提出了设计方案,并对重点的EMC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给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赵吉松  张建宏  李爽 《宇航学报》2019,40(9):1034-1043
针对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再入轨迹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差分法和网格细化技术的快速、高精度求解方法。该方法应用局部配点法将再入轨迹优化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NLP)问题,从两方面提高轨迹优化的效率和精度。一方面,引入一种高效的稀疏差分法计算NLP的一阶偏导数,提高NLP的求解效率;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新型广义二分网格的网格细化算法调整离散节点的数量和分布,使得方法能够采用较少的节点数目取得较高的优化精度,从而减小NLP的规模和计算量。应用该方法求解了高超声速滑翔再入轨迹优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够快速生成一条严格满足各种约束的最优三维再入轨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滑翔飞行器的再入落点区范围,进一步检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鉴于火工装置研制现在缺少一套完整的可靠性设计、试验、评估方法与程序,文章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总结了一套方法和程序,主要介绍火工装置可靠性模型,各个环节的可靠性设计、试验方法,并叙述了现型号使用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3,(3):48-48
前苏联时代1957年的一次发射将人类带入了航天时代。4年后,随着加加林驾船升空,人类又实现了飞天之梦。载人航天使人类的活动疆域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拓展到了外层空间。弹指间,载人航天已步入不惑之年。40余年里,人在目睹了载人航天创造的一项项成就 和辉煌,也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和牺牲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美国雷达武器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超宽带雷达(UWBR)和高功率微波武器(HPMW)的组成、基本原理;结合国内外现有技术成果,分析了UWBR和HPMW一体化设计的可行性;参照数字阵列雷达,提出了一种UWBR和HPMW一体化概念设计结构图,并重点讨论了一体化设计的难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运载火箭自适应制导及在线轨迹重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运载火箭发展,梳理了传统制导方法的工程应用历程;针对故障适应性和自主化需求,分析了基于在线轨迹规划的制导方法发展概况。基于伪谱离散和凸优化理论,提出一套适应不同目标轨道的弹道轨道联合在线重构算法框架,并利用在线重构设计一种运载火箭故障导致推力不足后的自适应制导算法,通过数值实验和嵌入式测试,验证了在线重构算法和自适应制导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3):98-98
2007年5月初,NASA公布了飞往冥王星的新视野号探测器(New Horizon)在途中拍摄的木星及其卫星的照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现了木星的大气、木星环、卫星和磁层。通过与1999年所拍摄的木卫一照片的对比,发现木卫一的地表已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09,18(3):109-109
据新华网2009年5月6日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研究小组在实用化量子通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光量子电话网,这标志着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由实验室走进了日常生活。据介绍,由中国科大潘建伟、陈增兵、彭承志等人组成的团队针对量子通信实用化展开了攻关研究,研制成功量子电话样机,并在商业光纤网络的基础上,组建了可自由扩充的光量子电话网,节点间距达到20km,实现了“一次一密”加密方式的实时网络通话和3方对讲机功能,真正实现了“电话一拨即通、语音实时加密、安全牢不可破”的量子保密电话。据悉,光量子电话网的建成,是中国科学家继自由空间量子纠缠分发、绝对安全距离大于100km的量子保密通信之后,在实用化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的又一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