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表面粗糙度对热交换过程的影响,谈到了原苏联已研制成功的 RD—170、RD—120和 RD—0120等大型高压补燃液体火箭发动机均采用了提高换热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强化燃烧室壁与外冷却剂之间的热交换过程。文中指出了粗糙表面上的凸台间距与其高度之比(s/h)在12~14范围内时,粗糙度有效系数之值最大;各凸台的高度大致等于附面层的层流底层的10倍是最佳选择,并给出了计算附面层的层流底层厚度的半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PBO纤维表面分析与表面偶联剂处理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热重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PBO纤维表面涂层及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单丝拔出实验研究了偶联剂浓度与单丝拔出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表面涂层是由几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用偶联剂表面处理后,纤维单丝拔出强度得到了提高,其中用KH560处理后的强度要比经KH550,KH570,KH590处理的强度高,提高率最高可达59%。  相似文献   

3.
王国珲  韩九强  张新曼  杨磊 《宇航学报》2009,30(6):2265-2269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从明暗恢复形状的月球表面三维形状恢复算法。首先 ,分析了在太阳光照条件下月球表面的成像模型,建立了基于Lunar\|Lambert反射模型的 图像辐照度方程。然后由图像辐照度方程建立相应的静态Hamilton\|Jacobi方程,使用
Lax\|Friedrichs sweeping方法逼近其粘性解,得到表面三维高度。最后通过对合成图像和 实际月球图像进行三维形状恢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新算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月球表面的 三维形状恢复。  相似文献   

4.
刘兴刚  魏明  胡小锋 《宇航学报》2018,39(11):1308-1314
从带电表面微元出发,通过求解泊松方程,得到带电介质平板表面邻近空间静电势的解析表达式,建立介质表面电位-介电常数模型,求得了带电介质平板表面电位、表面带电量和介质介电常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式。结合典型的航天器表面介质材料带电案例,对此类圆盘结构介质平板带电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介质材料表面电位一定的情况下,表面电荷激发的空间静电势值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并且距离介质表面越近,电势的空间变化率越大;在介质材料带电量相等的情况下,介质表面电位随着介质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趋于一个稳定值,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介电常数较大的介质材料可以降低介质的表面电位,减小介质间发生静电放电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Shape-from-Shading的月球表面三维形状恢复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Shape-from-Shading的月球表面三维形状恢复算法。首先分析了在太阳光照射下月球表面成像模型,建立了使用Lommel-Seeliger反射模型描述的反射图方程。然后用有限差分近似微分运算,将反射图方程所示的一阶变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关于表面高度函数的代数方程。进而采用超松弛迭代法进行求解,获得月球表面三维高度函数值。最后使用合成图像和实际月球图像进行三维形状恢复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地恢复月球表面三维形状。  相似文献   

6.
月尘是探月任务中遇到的极大环境因素,对探月设备的粘附是影响其功能实现甚至重要部件失效的主要因素。月尘与铝金属基底粘附力可优化项为范德华力。针对以上理论结果,通过电化学刻蚀结合低表面能涂覆设计了一种月尘防护表面。通过控制防护表面制备过程中的时间和工艺得到不同粗糙度和表面能的防护样品,最终得出所制备样品的最优表面能为22.52mJ/m2,表面粗糙度为2.444μm。通过翻转测试得到翻转角度为60°时的月尘防护效率为58.41%。经测试,通过电化学刻蚀得出的样品,继续增加电化学刻蚀时间和电流,表面粗糙度继续增大,月尘容易卡在微结构中,并不能继续提高月尘防护效率。研究得出的月尘被动防护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的部组件防护。针对不同的防护表面,后续可开展效果优良的防尘表面研究,本方法比主动月尘防护方法节省在轨电源损耗。  相似文献   

7.
简介 在早些的论文中,Badhwar等人(2001)介绍了关于几个辐射敏感器官和几个皮肤表面位置的空间辐射测量值和相对的计算值,该计算值是使用改进的Rando人体模型和改进的计算机男性解剖学几何屏蔽模型得到的。这次实验被称为人体模型躯干实验(PTE),1998年6月在STS.91航天飞机上飞行了10d;  相似文献   

8.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和区域分解法,建立低地球轨道空间环境航天器表面原子氧通量密度和积分通量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航天器表面几何构型、原子氧数密度和分析热运动、地球自转对航天器速度的影响以及轨道运行参数。通量密度分布的求解是通过其微分方程的对于独立变量分子运动速度和与表面速度矢量合成的积分得到,积分通量是通过沿轨道时间积分来实现。与此同时,得到了沿入射攻角变化原子氧分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结果表明:通量分布伴随入射攻角增大而急剧下降,在迎风面达到最大值,背风面最小值。入射攻角是影响分布计算结果的重要因素。计算误差与NASA-LDEF飞行试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固体推进剂采用含有凝结物质的流动热气体进行点火的特点,提出了一个点火过程的机理,即认为在点燃之前凝结物质的热粒子首先沉积在推进剂的表面上形成一层沉积层,并根据传热理论建立了固体推进剂采用含有凝结物质的流动热气体点火的模型,求得了固体推进剂内部的温度分布和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计算点火延迟时间的解析解,再根据对流换热系数与压力的关系计算出点火延迟时间与压力的关系,将理论计算的点火延迟时间和压力的关系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理论模型是合理的。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点火过程的沉积机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点燃之前推进剂表面确实存在一个沉积层,因而合理的理论模型应该包括这个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10.
火星表面没有全球性磁场保护,存在较强的辐射环境。文章基于Mars-GRAM模型和MCD模型的火星大气数据、"海盗号"(Viking Lander 1/2)及"探路者号"(Pathfinder)等测量得到的火星土壤数据、银河宇宙射线环境(CREME 96模型)以及太阳宇宙射线环境(1989年10月太阳事件),采用基于GEANT4的粒子输运方法,分析得到了火星表面辐射环境;并与"好奇号"火星车辐射评价探测器(Radiation Assessment Detector,RAD)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次级伽马光子和中子通量分析值与实测值偏差不超过50%,辐射剂量分析值与实测值偏差不超过5%。火星表面辐射环境可用于分析航天员在不同位置处遭遇的人体剂量,作为载人火星任务着陆点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半导体表面势垒与表面能级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用薛定谔方程和矩阵理论推导出表面电子波函数能量的本征方程,给出表面势垒与表面能级间的非线性关系。用计算机给出了不同表面势垒下表面能级解集的模拟曲线。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势垒,表面能级的数量和对应的分布不同,表面势能较低时,表面能级及对应的表面态主要集中于低能量区;表面势能较高时,表面能级或表面态均匀分布于较大的能量范围。实验探测了不同绒面的半导体光生载流子寿命,发现绒面结构不同的半导体光生载流子寿命不同;为提高光电器件的转换效率,应避免绒面上出现尖锐的微结构,尽量使尖锐处适度钝化。理论研究和相关的物理解释对提高半导体器件光电转换效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再入航天飞机表面热流密度辨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给出了求解表面热流密度辨识这一热传导逆问题的顺序函数法。然后以某模型航天飞机迎风中心线上的某特征点为例,将航天飞机再入时的表面热流密度辨识问题简化为一维模型问题,用顺序函数法来对该特征点上的对流加热流密度进行了仿真辨识,得到了较理想的辨识结果。该方法在航天研究领域有着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影响室温硫化硅橡胶脱模剂表面固化时间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分析了影响室温硫化硅橡胶脱模剂表面固化时间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脱模剂表面固化时间与环境温度、湿度和交联剂、催化剂、稀释剂用量,以及加料顺序有关,经实验得出了最佳配制工艺。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金属材料表面涂层损伤的非线性超声评价方法。表面涂层的损伤以及涂层与基体材料间的界面粘接状况与超声信号的非线性效应密切相关。将存在表面涂层的AZ31镁铝合金试件加载到不同的拉伸载荷后,利用RitecSNAP-0.25-7-G2非线性超声测试系统激发和接收Rayleigh表面波,通过实验测试在不同载荷作用后涂层试件的声学非线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应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值的情况下,虽然不能观察到试件表面涂层外观的明显变化,但通过非线性超声实验测试得到的声学非线性系数随着加载应力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因此,对具有表面涂层的结构来说,可利用声学非线性系数对其表面涂层的损伤进行非线性超声无损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三元乙丙(EPDM)绝热层机械打磨效率低、噪音大、粉尘多,以及溶剂清洗带来的安全、操作人员的健康等问题,探究大气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取代机械打磨的可行性。运用大气等离子体对EPDM绝热层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表面能测量仪对处理前后EPDM绝热层表面形貌、化学元素组成和表面润湿性进行表征,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处理前后EPDM绝热层和衬层的界面粘接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的EPDM绝热层表面新增含氧基团,表面氧元素含量增加,表面形貌更加均匀,表面能由25.43 mN/m升高到43.06 mN/m, EPDM绝热层/衬层的界面粘接强度由1.89 MPa提高到2.16 MPa,证明了大气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取代机械打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邢琰  常守金  胡海涛  贾永  何俊 《宇航学报》2023,(8):1261-1266
基于火星表面土壤温度的昼夜周期性变化特性,建立了一种面向火星表面巡视探测的热惯量反演模型,可根据表层不同深度的热电偶测温数据计算被测区域的热惯量,实现表面巡视探测过程中的热惯量在线反演。为验证模型正确性,在地面建立了火星表面热特性试验测试系统,通过对比被测模拟火星土壤的热惯量实际值与模型计算值,验证热惯量反演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与试验模拟火星土壤的热惯量数值相比,该模型对热惯量的反演误差小于6%,为在线反演火星表面不同土壤地形的热惯量,辅助识别地形可通过性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斯粗糙表面电磁散射的曲率修正双尺度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传统双尺度法分析粗糙表面电磁散射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尺度切平面的曲率修正。给出了小入射角时改进双尺度法的计算模型。采用传统微扰法和基于圆柱曲面修正的微扰法,计算了实际粗糙面掠入射时的后向散射系数,并与有关测量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中、小入射角及掠入射条件下,基于曲率修正双尺度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均较为相近,证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8.
空间目标的光散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建斌  吴健 《宇航学报》2006,27(4):802-805
从太阳辐射理论出发,介绍了漫反射目标的地面光照度计算公式。在高斯随机面元统计散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目标表面为随机粗糙平板面的空间目标散射太阳光产生地面光照度的散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风云一号卫星的地面光照度,并与把卫星表面看作朗伯表面计算得到的地面光照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把卫星表面看作漫散射体得到的地面照度值要比把卫星表面看作随机粗糙表面得到的地面照度值大。  相似文献   

19.
电磁超表面在完美吸收层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物理特性可以借鉴到微波能量收集中。将非均匀序电磁超表面与整流电路结合形成非均匀序微波整流超表面,在微波能量收集中既保证了高的波束收集效率,又有利于整流效率。本文讨论了微波能量整流超表面的概念、理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用非线性线弹簧模型,对含有表面裂纹的球瓶破坏性实验结果进行了弹塑性断裂力学分析。讨论了对宇航薄壁压力容器表面裂纹建立安全评定标准的必要性。采用线弹性断裂力学分析方法可能给出危险的结果。将J_(m.d.p)=J_(IC)作为宇航压力容器表面裂纹弹塑性断裂的判据,具有准确,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