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8年以来的卫星资料表明,地球赤道区域的引力场正在不断膨胀。科学家们认为,海洋也许是解开这一引力变化之谜的关键。1998年以前,受后冰河时代地面回升现象的影响,赤道引力场呈收缩趋势,这种地面回升现象由上次冰河期结束之后的冰原融化所引起。随着冰原的融化,位于其下的陆地开始隆升,而陆地的隆升又导致引力场的变化。克里斯多佛·科克斯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测地部门的一名研究人员,他说:“地球的特性与海绵非常相似,当你将手指插入海绵然后放开时,你就会看到海绵逐渐回弹并最终复原。”就目前来看,地球赤道地区明显凸起…  相似文献   

2.
复杂环境下舰载机弹射起飞环境因素建模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舰载机弹射起飞过程复杂,受到甲板运动、舰首气流、地面效应等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构建甲板运动模型、甲板风模型和地面效应模型,描述了弹射起飞过程中复杂的外部环境,并视为附加项加入到常规飞机方程中,建立了舰载机弹射起飞模型.研究表明:地面效应不利于舰载机弹射起飞;甲板风与舰首气流可抑制航迹下沉;舰面运动对舰载机离舰后下沉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固体运载火箭变轨发动机喷管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气流分离问题,为研究气流分离对喷管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分析获得了气流分离点位置、推力系数、喷管壁面的压强、对流换热系数、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地面推力系数是真空推力系数的73.3%,喷管气流分离影响了发动机能量转换;气流分离后喷管壁面压强、对流换热系数、温度存在跃变现象,从而会对喷管扩张段产生不利影响。该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高空喷管通过地面试验性能预示高空性能及喷管扩张段热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法国的斯波特-3(Spot-3)地球观测卫星于1996年11月14日突然莫明其妙地停止发送信号,地面控制人员担心,这颗刚工作3年的卫星不回可能宣告报废。11月14日,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图卢兹控制站的工作人员报告说,在SPOt-3卫星过顶时未发送信息.卫星对地面发出的指令也未予回答。CNES请求美国航宇局(NASA)和法国国防部利用它们的跟踪雷达确认Spot司是否在其正确的轨道*运行。经确认,卫星虽仍在原来轨道上,但已失去姿态控制,而且不能启动应急太阳捕获工作模式。11月15日.CNES1:作人员努力想办法使卫星对日定向,但根…  相似文献   

5.
谢懿 《太空探索》2011,(1):58-61
如果你认为和一个正在太阳系中遨游的探测器通话是一项挑战的话,那么你可以想象一下和30个探测器保持联系会是什么样的情景。美国航宇局的这些远征军究竟是如何往家里"打电话"的呢……  相似文献   

6.
对某型歼击机座舱的空气流动和传热进行了全尺寸地面模拟实验.模拟了气动热载荷和人体热载荷,并使用ATM2400型36通道多点气流和温度测量系统测量了5个测试面的速度场以及其中两个测试面和邻近服装表面的温度场.观察了供气流量和集中喷嘴开关对舱内空气流动状态和温度分布的影响,评价了该座舱的舒适性.结果表明:舱内速度场 并非相对座舱纵向中心面对称分布,而座舱内壁面温度分布亦极不均匀;集中喷嘴全开和全关时,舱内气流速度场和温度场及邻近服装表面空气温度的分布情况差别显著,但对舱内气流平均速度和平均温度的影响不大;舱内气流平均速度随供气量呈线性变化.实验结果可为数值模拟提供验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邸乃庸 《太空探索》2014,(11):58-59
<正>卫星在几百千米的太空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地面图片,而国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在休闲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大炮"拍摄地球家园的壮丽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航天员的镜头从太空来尽情观赏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美景。  相似文献   

8.
在轨地球同步卫星自主工程测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同步卫星在轨工程测控任务通常由地面测控系统完成. 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 如果在轨地球同步卫星能够实现自主工程测控, 将大大减轻地面测控系统负担, 提高卫星独自生存能力, 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并将成为卫星测控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提出卫星自主在轨测控方案, 研究了当前地球同步卫星在轨工程测控的主要项目及实现算法. 对其进行的可行性分析表明, 尽管受到轨道测量能力的制约, 在轨地球同步卫星仍可实现完全或地面有限参与情况下的自主工程测控. 在此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地球同步在轨卫星完全自主工程测控的原理方案, 通过分析其技术难点及存在的风险, 提出应对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目前卫星制造水平和成熟的在轨测控技术, 实现在轨地球同步卫星自主工程测控技术可行, 其是解决卫星数量急剧增加与地面测控能力有限这一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对敏感器的地面标定与精度测试, 需研制一套恒星地球模拟器, 要求其星间角距模拟精度优于10", 地球张角模拟精度优于0.05°. 通过设计高精度准直光学系统与高精度紫外准直光学系统, 实现了对星点位置与地球图像的无穷远距离模拟; 提出了星点位置模拟误差修正方法与地球图形模拟误差修正方法, 提高星间角距和地球张角的模拟精度.实测星间角距与地球张角模拟结果表明, 该模拟器的星间角距模拟精度优于10", 地球张角模拟精度优于0.02°.   相似文献   

10.
地面姿态模拟光源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是卫星升空以后进行姿态控制的两个重要部件, 地面姿态模拟光源作为地面测试设备, 用来在地面上给这两个部件提供太阳模 拟信号和红外地球模拟信号. 本文设计了一套由4条光缝组成的模拟卫星自旋转 动的小型太阳模拟光源及针对地球同步轨道高度模拟15.6°张角的南 (北)红外两个地球模拟光源, 并为南北地球敏感器太阳保护探头提供了模拟 的太阳保护光源. 根据地面姿态模拟光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总体结构, 通 过分析计算给出各模拟光源之间严格的时序关系, 并对各模拟光源之间的时序 进行了实验测试, 结果表明模拟转速锁相误差不大于1ms, 各模拟光源时序 之间的角度误差小于0.5°.   相似文献   

11.
为对微重力条件下固体材料着火和火焰传播特性进行研究,研制了实践十号(SJ-10)卫星固体材料燃烧实验装置.利用空间高真空条件,采用实验段内气体环境更新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在有限实验空间内对多个实验样品进行研究,并提供准确可控的实验环境条件(氧气浓度和气流速度).通过地面试验验证,该装置可通过实验样品、氧气浓度、气流速度、点火方式等实验参数的灵活组合,实现空间实验机会的充分利用和预定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2011,(9):47-47
人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乏水往高处流的例子。 水的流向取决于水受力的方向。地面上的水受到地球引力作用,才会向低处流,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假如水受到的力除了向下的重力外,还有向上的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风吹动地表沙粒运动的模型并根据大气湍流边界层风速廓线规律,计算了火星上沙尘暴的起动风速和沙尘暴发生时空中悬浮沙尘粒径的大小,并对沙粒从地面跳起进入气流的方式进行了验证.发现当大气为中性层结时,火星沙尘暴的起动需要离地面2m高处的风速达到28.7m·s-1.在起动临界风速下,地表沙粒需要滚动一个粒径的距离才能跳起,沙尘暴发生后,火星大气中悬浮沙尘的粒径小于30μm.   相似文献   

14.
针对栽人航天器“人在回路”的特点,在评价现有人控交会对接试验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对地面验证系统设计原则进行归纳,提出一种载人航天器人工控制系统地面验证平台设计方案.该方案在继承以往航天器自动控制系统地面测试系统设计要点的基础上将“人”纳入控制闭环中,确保了载人航天器人工控制系统地面验证真实性.最后对平台的信息流回路、光学变换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谢贤 《飞碟探索》2004,(5):14-14
在我们脚下2900千米的地球核心,是由非常热的铁熔岩组成的,而地球核心的内层是已硬化的固体铁,直径约2400千米,温度高达3800℃以上,内层被充满高温熔岩的外层包围。这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多年研究的结论。科学家观察了过去30年的地震所产生的地震震波,发现南北方向行走的震波比东西方向的快。科学家相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地球核心的内层是导向性的,当震波经过地球核心的内层和外层时,便会产生折射。从震波折射的情况,科学家便计算出地球核心的内层及外层的大小。科学家相信,在地球进化的过程中,较重的铁熔岩慢慢地往地球核心下沉…  相似文献   

16.
前哨 《太空探索》2003,(2):16-18
其实你不用当航天员,也不用上天,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享受到许多太空技术。因为有些太空技术是天地两用的,既可以在天上使用,又可以在地面使用;另外有些太空技术经过再次开发,即可转为地面使用。本文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太空技术。  相似文献   

17.
金兑 《太空探索》2003,(10):4-7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从拜科努尔 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颗卫星重83.6千克,向地面发回“噼噼啪啪”的无线电发报声,叩开了进入太空的大门。从此人类活动进入宇宙空间,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F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太空停留108分钟,环绕地球飞行一圈后返回地面,人类进入载人航天的新阶段。1963年6月6日,苏联东方6号飞船把世界第一个女航天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载上太空轨道,绕地球飞行48圈,3天后安全返回地面。迄今已有40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18.
大约5,000年前,埃及的一些天文学家兼祭司发现,离正北极最近的恒星是天龙座a星,而不是今天叫做“北极星”的小熊座尾端那颗恒星(小熊座a星).而目前,时轴的摇摆运动正缓慢地使地球北极比以往更接近小熊座a星,但在经过大约100年之后,即到公元2100年左右,地球北极将开始离开小熊座.直到公元14,000年,新的北极星将是天琴座a星.如果12,000年后地球上还有海员在大海中往  相似文献   

19.
1 美国“地球观测系统”计划的结构框图□□美国“地球观测系统”(EOS)计划又称MTPE/EOS计划 ,其中 MTPE全称是行星地球航天飞行任务计划 ,由美国国防部制订 ,是 EOS的背景计划。EOS计划的科学目的是增进对全球变化的认识 ,预测地球系统变迁 (时间跨度为几十年乃至一百年 )。EOS计划是星 -地一体化计划 ,它包括以下 3个内容。(1 ) EOS空间系统 ;(2 ) EOS科学研究计划 ;(3) EOS地面系统。本文叙述的内容属于 EOS地面系统范畴 ,它包括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 EOS地面站(EGS) ,其负责科学数据接收和卫星测控 ;另一部分是 EOS数…  相似文献   

20.
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失去了重力的你,飘飘欲仙;蓝白相间的地球就在你的下面,大海、白云、陆地时隐时现;漫天的星星,如镶嵌在黑色天鹅绒上的宝石,闪烁着各种颜色的光芒;每隔45分钟,眼前便有一次气势磅礴的日出日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