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太空》1997,(3):2-3
据1996年12月9日~15日的美国《空间新闻》报道,巴黎欧洲咨询公司最近撰写的《1996~2006年全球发射服务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称,在今后10年中,就需要发射人轨的卫星总质量而言,全世界对发射服务的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发射峰年则在2000年。在这10年中,火箭制造商的总销售额将达334亿美元,其中,进人地球静止轨道的发射占2/3,居优势,其余1/3是进人其他轨道的发射。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是根据已签订的发射合同计算出来的。但到2005年前后,发射需求将急剧下降,有些火箭制造商将拉不到生意。下一个发射需求的峰年不会在2010年之前出现…  相似文献   

2.
江雪 《国际太空》1994,(9):11-17
1994年底通信卫星发射将趋于平缓1994年下半年刮起一阵发射通信卫星的热风,但随着有世界影响的商用火箭供应商4个月发射量的下降,到1994年年底,通信卫星的发射活动最终将趋于平缓。根据设在美国马里兰州克拉克斯堡的通信中心提供的资料(见附表),亚太地...  相似文献   

3.
军备较量     
俄罗斯的R-77(AA-12)空空导弹,于2002年进入俄空军服役,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目前,正在此型导弹基础上改进成一种地面发射的防空导弹。该导弹的发射方式将是在57毫米S-60高射炮的简易炮架上的发射箱发射。其导弹发射箱长3,8米,装载导弹的总重量217千克,有效射程1.2-12千米,射高200-9000米。地面发射型R-77导弹,能够安全可靠地存放在储运/发射箱内。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一批重要发射计划(包括第一批用于全球电话业务的星座发射)确定之后,1996年美国“宇宙神”火箭和欧洲阿里安-4火箭将发射21次。阿里安空间公司希望打破1995年发射11次(入轨13颗卫星)的记录。阿里安-4是设计用于同时发射双星入轨的火箭,但1...  相似文献   

5.
心武 《国际太空》1998,(11):15-18
另据最新报道,虽然组装和控制船、海上发射平台已于今年7月抵达美国长滩港,但由于美国国务院指责波音公司违反导弹技术不扩散原则,所以国际海上发射计划受阻。美国国务院以波音公司没有办理在外国技术设备上进行装配作业手续为由,指责波音公司向俄乌有关公司泄密。为此,已在长滩港为海上发射平台安装调试设备的45名俄乌专家被遣送回国,另外50名专家也被禁止入境。美国国务院的这一决定,无疑对海上发射计划是一个沉重打击,使其不能如期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6.
云喻 《国际太空》1994,(8):16-16
阿里安-5火箭首次发射将携带两个载荷──欧空局再入舱和阿拉伯-2卫星据欧空局官员上周(1994年3月底)说,欧空局将于1996年4月发射一个3吨重的再入舱,并为阿拉伯联盟发射一颗商业通信卫星,这是阿里安一5火箭首次发射携带的两个主要载荷。现在世界上掌...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8日,阿里安空间公司总经理让-伊夫·勒盖在巴黎表示,为了进一步巩固在全球卫星发射市场上的地位,该公司将在2007年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并在2008年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发射俄罗斯的联盟号火箭。  相似文献   

8.
英国国防部将于1994年6月发射两颗小卫星,用于检验有关太阳能收集、耐辐射和星上计算方面的试验技术。这两颗卫星,每颗重约50公斤,设计寿命为一年,它们将和Inte1sat-702通信卫星一起由阿里安-4火箭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Inte1sat-702通信卫星是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的空间系统/Loral公司制造的,该卫星最后进入位于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的定点位置。这两颗英国卫星将运行在穿过地球的范艾伦辐射带的大椭圆转移轨道上。阿里安空间公司的商业发射合伙人期望这次发射安排在199…  相似文献   

9.
空间扫描     
墨俄将合作发射卫星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7月11日宣布,它将与俄罗斯拉沃契金公司合作,发射一颗科学卫星。这颗卫星名为UNAM-SAT2,已进入研制的最后阶段。7月底卫星和发射设备将运往莫斯科,8月下旬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山活动改变木星卫星...  相似文献   

10.
文青 《国际太空》2007,(4):13-13
2007年2月26日,世界最大的造船企业韩国现代重工宣布赢得一份合同,2008年前在韩国全罗南道Naro航天中心建造一座火箭发射平台。现代重工将建造地面和地下平台、设备、燃料加注系统和控制室。该发射平台能够容纳2枚火箭,将与俄方专家共同设计。韩国官员认为建造发射台最重要之处在于韩国将掌握火箭发射知识。目前,韩国主要依靠俄罗斯技术。如果韩国2008年成功从Naro航天中心发射卫星,它将成为第9个具备太空发射能力的国家。Naro航天中心的建设工作从2000年开始,耗资约2.85亿美元,目前已完成90%的建设工作。该航天中心将成为世界上第26个发射基地。  相似文献   

11.
世界航天发射市场陷入了低谷,2001~2003年的低发射记录表明了这种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年发射次数几乎不低于80次,特别是1996~2000年,平均年发射次数达到了82次。而2001年的航天发射次数是60次;2002年为65次;2003年为63次,  相似文献   

12.
从1994年至1996年,欧洲经营者将加快阿里安-4运载火箭的生产和发射节奏,以实现每年发射10次,36个月飞行30次的计划。这在欧洲,甚至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商业运载火箭中都是空前的。另外,在今年由欧洲火箭发射的15颗卫星中,有一半是休斯公司定于1994年交付其客户的。但是,打头炮的则是法国宇航工业公司,它制造的两颗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于1994年1月底使用阿里安-4在库鲁发射场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已发射失败-编注)。这两颗卫星是欧洲通信卫星组。织的Eutelsat-2/FS和法国制造商(宇航工业公…  相似文献   

13.
阿影 《国际太空》2003,(6):24-25
□□2002年全球共发射了64个运载器(不包括没有携带有效载荷的韩国亚轨道火箭发射任务),将80多个航天器送入了太空。 在这64个运载器中,24枚运载火箭用来发射商业卫星,商业发射数量占全年发射总数量的37.5%。虽然2002年的航天发射任务数量不如前几年,但却比2001年有所好转。199  相似文献   

14.
10月6日,海射公司采用俄罗斯和乌克兰合造的天顶3SLB型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的“国际通信卫星”18卫星。这是走出破产保护后的海射公司12天里进行的第二次商业发射。“国际通信卫星”18由轨道科学公司建造,采用“星”2.4E平台,发射重量约3200千克,配备24路C波段和12路Ku波段转发器,将采用东经180度轨位,接替1993年10月发射的“国际通信卫星”701,用于直播到户电视广播和网络服务等业务,设计寿命15年。  相似文献   

15.
欧空局、阿里安航天公司和欧盟委员会近日宣布,欧洲“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前两颗卫星定于10月20日在法属圭亚那发射场采用俄制联盟号火箭发射。这也将是联盟号在该发射场新建的发射设施进行的首次发射。这次发射一方面是由欧盟和欧空局合作开展的“伽利略”项目首次送工作卫星上天,另一方面又是欧空局和俄罗斯合作开展的联盟号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发射项目的首次发射。  相似文献   

16.
自Morelos卫星发射成功并正式运营以来,墨西哥的卫星市场已由起动到成熟并进入兴旺发达阶段。据PyramidResearch公司“墨西哥电信市场调研”的最新结果表明:墨西哥的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事业,目前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正促使经营卫星通信业务有关制造商和公司,在其第二代More-los卫星上增加转发器的数量,并开辟新的移动通信波段即L波段。据Pyramid报告指出,墨西哥的卫星业务尽管近年来乡村稀路由话音通信业务增加很快,但目前占主要地位的仍是数据传输和通信广播。主要经销商有Telemex、T…  相似文献   

17.
据俄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负责人说,在2009年前其生产的火箭将进行11次商业发射。目前,其麾下的质子号运载火箭承担着全球约30%的商业发射任务。自1996年以后,该系列火箭已把41颗国外卫星送入轨道。  相似文献   

18.
朋吉碧 《国际太空》1994,(11):24-25
自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以来,到1993年底止的36年里,世界各国共进行了3577次成功的发射,入轨的宇宙飞行器共4504个,其中原苏联共发射了2879个。占世界各国发射总数的63.94%,居各国之首;美国次之,发射成功的宇宙飞行器1255个,占各国发射总数的27.86%,其他国家和组织发射和拥有的卫星个数为370个,占世界各国发射总数的8.20%。在原苏联和美国发射的卫星中,军用卫星都占有重大比例,原苏联发射的军用卫星共2059颗,占其发射总数的71.5…  相似文献   

19.
发射点定位误差对发射方位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射点定位误差对发射坐标系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坐标系原点不准,而且还会影响发射方位角,从而会有欧拉角的转换。首先依据确定平面的几何原理和求解平面夹角的余弦公式,在地心坐标系下,得到发射方位角与发射点、目标点的简洁的解析关系;然后,通过地心坐标系为中介推导了发射坐标系的扰动矩阵。由此,可得到发射点经度、纬度和高程的变化对发射方位角影响的量化结论。  相似文献   

20.
5月5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在印度斯里哈里科塔岛航天发射中心将两颗国产卫星送人预定轨道。这是印度首次完成一箭双星发射任务。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分别是成像卫星1号和业余无线电卫星。前者装备有两台照相机,可提供用于生成三维地图的立体图片。它重1500千克,使用寿命至少5年,分辨率2.5米。相比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