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91年 10月 16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在隆重的授奖仪式上 ,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指出 :“钱学森同志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 ,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在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 ,钱学森同志以他渊博的知识和对人民事业的热忱 ,在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江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钱学森的杰出贡献和重大成就。钱学森成功地组织领导了中国卫星事业的开创、建设和发展 ,这是他杰出贡献和…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轶事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科学家,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 1935年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曾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返回祖国。他对我国导弹航天事业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为此,他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他在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孔祥言、朱毅麟、李颐黎和褚桂柏都是空间技术领域颇有知名度的专家。然而,他们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四人小组”,由钱学森耳提面命,亲自指导他们进行我国早期卫星技术和空间技术发展的探索研究,这一段历史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4.
10月11日,由神舟传媒承办的“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幸好航天有了你——钱学森与中国航天座谈会”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原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总装备部前副部长胡世祥、二炮前副司令张瑞,饯老的学生、空间技术研究院各单位负责人以及电视剧《钱学森》创作团队在内的有关人员聚集一堂,深情回忆与钱老在一起的日子,畅谈如何继承和弘扬钱老崇高精神,推动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到会表示感谢,并祝福航天事业基业长青,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5.
今年10月8日是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从美国回到祖国50周年,也是由他领军开创的中国航天事业49周年的日子.钱学森早年在美国就以研究火箭和空气动力学而蜚声全球,回国后又主要以航天工程研制而获得卓越成就。今年已届94岁高龄的钱学森为中国航天的崛起和腾飞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的一生犹如儿时所向往的大鹏高飞远翔,在广袤的太空划出了一串永远闪光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9月15日,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钱学森运载技术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法律和标准研究所、中国空间法学会协办的中国商业太空飞行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民航总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金海洋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天际线航天系统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了会议。此次学术研讨会意义重大,是我国科研人员、管理机构和企业家代表首次坐到一起,商讨中国未来涉足商业太空飞行领域、开展商业太空活动的相关战略规划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太空探索》2005,(10):30-31
2005年5月12日,在妩媚的春光下,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举行隆重的仪式,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五十周年,并通过将这位“中国火箭之父”塑像请进学校和命名“钱学森班”来激励全校师生百折不挠、教书育人、求真务实、永远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闻新 《太空探索》2023,(2):74-75
<正>人类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终于在20世纪50年代实现了飞天的梦想。1957年,苏联科学家成功地让人造地球卫星周而复始地环绕地球运行,标志着人类进入航天时代,与此同时,美苏太空竞赛也拉开了帷幕。钱学森先生从国外归来(1955年9月)1955年6月,钱学森在一封寄往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一封给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要求协助他回国。信件马上转到周恩来总理手上。当年8月中美在日内瓦举行会谈,中方提出以11名战俘飞行员换取钱学森回国。  相似文献   

9.
薛滔 《太空探索》2012,(1):42-43
为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弘扬钱学森的教育思想,2011年12月4日,北京市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召开了"缅怀钱老光辉一生——青少年素质教育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广商、戚发轫,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镛,多位航天专家,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专家委员会的部分专家,丰台区教工委、教委的部分领导,北京十二中钱学森实验班的全体师生及东城区崇文青少年科技馆少年科学新闻社的学员等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隆重举行纪念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系列纪念活动包括:“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更名为“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揭牌仪式、“钱学森运载技术实验室”和“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揭牌仪式、《钱学森与中国航天》系列丛书首发仪式。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钱学森研究》杂志日前创刊。杂志编委会主任由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担任。该杂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以伟人名字命名的专业定期、以刊登人物思想和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刊物,杂志第一期上刊登了孙家栋院士、钱永刚馆长在纪念钱学森同志归国6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等重要文章。  相似文献   

12.
综合 《太空探索》2009,(12):4-7
钱学森走了,化作人类文明天空里一颗明亮的星座,那熠熠生辉的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十年前钱学森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一道艰深命题。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力图用自己的教育实践,努力探索"钱学森之问"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答案。2014年,学校开设了"钱学森实验班"。2015年,学校在校园中矗立了名为《期待》的群雕,群雕以高新一中在校学生为原型,钱学森与学生们在一起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交流,寓意钱老期待着青年学子早日成才、报效祖国,学生  相似文献   

14.
国太 《国际太空》2009,(2):22-22
2008年12月19日,中国宇航出版社在北京举办了《星际航行概论》(简体字版)出版发行仪式暨庆贺钱学森先生97岁生日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星际航行概论》著作人代表、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先生,绕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先生,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先生以及钱学森先生的助教、学生等。  相似文献   

15.
安慧 《国际太空》2014,(7):61-61
在钱学森生前家中的客厅里,挂着郭沫若亲自手书的一个条幅,上面写的是郭沫若的《赠钱学森》一诗:大火无心云外流,登楼几见月当头,太平洋上风涛险,西子湖中景色幽。突破藩篱归故国,参加规划献宏猷,从兹十二年间事,跨箭相期星际游。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理工学院11月2日在其网站首页上刊登了钱学森逝世的消息.钱学森曾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了十多年,并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1979年该校授予钱学森最高荣誉:"杰出校友奖".  相似文献   

17.
12月19日,中国航天引路人钱学森先生的著作《星际航行概论》首次出版简体字版。记者从“《星际航行概论》出版暨庆贺钱老97岁生日座谈会”上获悉,该书是根据钱学森在中国科技大学讲授的第一课讲义基础上整理出版,其中对火箭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在现在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一部全面反映伟大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一生丰功伟绩的《钱学森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专著,在纪念钱学森归国60周年之际,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日前,《年谱》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中国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中央文献出版社总编杨茂荣,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航天档案馆原馆长刘登锐等诸多航天老专家、  相似文献   

19.
4月8日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80岁华诞,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特写信致贺,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被誉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的杰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杰出校友(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了进一步弘扬钱学森同志爱国、创新、奉献的业绩与精神,经学校和家属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