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2014年,全球小卫星(本文中提及的小卫星专指发射质量低于500kg的卫星)活动延续了2013年高速发展态势,年度发射总数再创新高,小卫星能力再上新台阶,小卫星应用再创新模式。同时,小卫星继续发挥航天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国外依托小卫星开展了大量前沿技术和创新概念在轨飞行验证项目。  相似文献   

2.
陈道明 《国际太空》1998,(10):18-18
韩国空间研究所(KARI)负责的一颗小而轻的“多用途卫星”(KOMPSAT)计划于1999年发射,卫星由美国TRW公司设计,它是这家公司为美国军、民用和国外用户已发射和正在制造的10个轻型卫星之一。韩国发射这样一颗小型卫星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训练一批自己...  相似文献   

3.
肖杏 《国际太空》2006,(9):20-20
除了"实践"系列、"探测"系列等小卫星外,近年来中国还发射了其他一些小型卫星. 2003年10月21日创新-1小卫星发射成功.它是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自主研制的首颗质量为100kg以下的微卫星,可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防汛抗旱等数据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100kg以下小卫星的在轨运行.  相似文献   

4.
现代小卫星最突出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小卫星经历将近20多年历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向全方位扩展。分布式系统是小卫星应用最大的特点,特别是小卫星编队飞行更是空间技术在应用领域一个创举,也是空间技术今后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高分辨率对地遥感小卫星在空间遥感方面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小卫星获得地球环境有关信息。表示这些信息技术水平有几个指标,分别是空  相似文献   

5.
小卫星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单颗小卫星,到小卫星星座和分布式小卫星系统编队飞行,从小卫星采用全新的推进剂等先进的技术,到采取创新的设计思想,未来小卫星将有优于大卫星的功能和成本效益,其发展前景将无法估量。未来小卫星技术发展原则科学家预测,小卫星的未来发展将有十大原则:一、更换小卫星信息结构,时刻保持和快速发展的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同  相似文献   

6.
皮纳卫星应用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纳卫星是指质量为千克级、以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为基础的小卫星。其中纳卫星一般指质量在10kg以下的小卫星,皮卫星一般是指1kg以下的小卫星。皮纳卫星具有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发射灵活等突出优点,能通过组成星座、编队或卫星群完成单颗大卫星难以实现的任务,在研发和应用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如飞行机会更多,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更快转化和应用;任务种类多样,从而可产生更多的潜在用户;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能促进更多高校和小企业参与,从而促进航天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4月20日,印度在萨迪什&#183;达万航天中心采用“极轨卫星运载器”CA型火箭发射了“雷达成像卫星”2以及安娜大学的“安娜大学星”小卫星。  相似文献   

8.
2011年4月20日,印度空间研究组(ISRO)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成功将本国资源卫星-2(ResourcSat-2)及其他2颗小卫星送入轨道,这标志着“印度遥感卫星”(IRS)系统又增新的成员。此次发射也是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的第18次发射。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3月31日,我国长征二号C火箭成功将实践十一06星送人太空。这是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以来研制、升空的第42颗小卫星,总数超过了著名的英国萨瑞卫星技术有限公司33年来研制、升空的小卫星数量(41颗)。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小卫星研制试验企业。4月18日,美国"猎鹰"9火箭顺利发射"龙"货运飞船和5颗长宽高均为10厘米的立方体卫星,其中包括一颗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手机卫星"。它们将在太空运行约90天,然后坠向地球并在大气层中焚毁。回顾2013年,全球一共成功发射了208个航天器,大幅度超过了1990年173个的历史最高纪录,成为航天  相似文献   

10.
陈静 《国际太空》1996,(10):4-5
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预测,今后10年中,可能有200多颗重量小于3000千克的卫星需要发射,其中,大多数卫星的起飞重量将小于1000千克。这些卫星中的2/3将用于通信,主要是低地球轨道话音和数据通信星座的卫星,它们将由大型和中型运载火箭成组地发射。但...  相似文献   

11.
实践-5(SJ-5)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它是一颗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科学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辐射探测、单粒子效应及对策研究、空间流体科学试验和小卫星公用平台技术试验等。SJ-5卫星是与风云-1(FY-1)气象卫星一起由长征-4B运载火箭发射的。1 回顾SJ-5卫星从1996年8月开始正式研制,1999年3月通过出厂评审。在该星的研制任务单位选择上,首次采用招标方式,最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标,承担SJ-5卫星的研制任务。SJ-5卫星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用户(中国科学院)的要求,同时由于是搭载发射,所以还面临着多种约束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双月 《国际太空》1994,(8):17-19
法国将研制小卫星运载火箭法国著名飞机制造公司——达索航空公司在欧洲放弃“赫尔墨斯”航天飞机计划后,曾一度认为空间活动没指望了。但经过2年的思考后,重新确定了自己新的空间战略:投入两个相互依赖的新空白领域:小卫星和发射小卫星的运载火箭。它的一个工作小组...  相似文献   

13.
现代小卫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工程技术和科学、艺术一样,发展最终的目标将追求简化性和完善性。现代小卫星出现,说明航天技术正沿着这条规律向前发展。由于小卫星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成本低、性能高、研制周期短的显著优点,人们预测:小卫星发展将引起卫星应用和卫星技术方面一场重大变革。首先论述小卫星的概念和兴起的原因;其次讨论小卫星发展概况;最后研究小卫星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2001年,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红公司")成立,为我国宇航能力提升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成立10余年来,该公司在小卫星制造领域多次力拔头筹,成绩喜人。特别是今年高分-1卫星的成功发射,更为我国今年航天发射取得了开门红。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东方红公司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平台)、科研管理、企业文化以及重点型号等,本刊记者对东方红公司总经理葛玉君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的小卫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小卫星正在通信、环境观测和科学应用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系统要求在天上布署由数十个或更多的小卫星组成星座。这就要求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生产出大量的卫星。意大利的 Alenia宇航公司为“全球星”(Globalstar)计划生产小卫星 ,该计划是在低地球轨道 (高 1 4 1 0 km)发射 4 8颗卫星再加上 8颗备份。这样 ,Alenia公司一共要生产 56颗卫星 ,1 1 2个有源天线 ,整个型号的装配总装测试 (AIT)工作 ,包括 1颗鉴定星和 56颗飞行星都由该公司负责。同时该公司也负责发射基地的卫星准备工作。由于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如此多…  相似文献   

16.
小卫星编队飞行及其轨道构成   总被引:53,自引:6,他引:53  
由若干颗小卫星编队飞行组成一个分布式卫星 ,其功能相当或超过一颗大卫星 ,也称为虚拟卫星 ,这将开拓小卫星一个完全崭新的应用领域。文章首先论述编队飞行概念和轨道构成 ;其次讨论虚拟卫星可能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国际太空》1999,(9):1-2
8月8日,实践-5卫星圆满完成任务庆祝会在京举行。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福祥介绍,我国实践-5卫星,自5月10日在太原发射升空后,已成功在轨运行90天,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科学研究和试验任务。这颗卫星的有效载荷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力学研究所承担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用户要求。此举表明,我国小卫星研制已建立公用平台、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的能力,研制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徐福祥说,卫星公用平台是一…  相似文献   

18.
□□未来4年内,印度计划至少发射4颗小卫星,即“印度浮质与大气卫星”(I-STAG)、研究近太空环境的SENSE卫星、研究日冕的Aditya卫星,以及测量阳光辐射的YOUTHSAT卫星。计划在2012年发射的I-STAG是印度“小卫星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的第1颗卫星———“印度迷你卫星-1(I MS-1),  相似文献   

19.
针对编队小卫星间的相对飞行特点,在Hill方程描述编队飞行小卫星间相对运动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星间无线电测距的相对自主定轨,来获得环绕小卫星精确轨道的卫星定轨方法。通过具体仿真计算,并与小卫星GPS自主定轨方法相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20.
徐菁 《太空探索》2005,(9):20-21
在大多数学生勤于学习书本知识的时候,300多名幸运的欧洲学生合作研制了一颗小卫星“快车”(SSE TI Express).这颗卫星将于8月25日从俄罗斯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宇宙”火箭发射,同时发射的还有包括中国的DMC灾害监视卫星在内的几颗小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