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1年11月29日,中国四维测绘集团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举行,该公司将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从事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专业子公司。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2月30日,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简称航天战略院)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会上,我国航天领域首部蓝皮书——《中国航天发展蓝皮书(2015)》(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是中国工程院立项支持、航天战略院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实施的重点项目,旨在打造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的双年度学术报告,定期解读中国航天重大活动和贡献,以达到"传播航天声音、讲好航  相似文献   

3.
刘韬 《国际太空》2016,(1):67-74
天基光学测绘是地理空间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具有全球性和高时效性,在遥感产业方面蕴含巨大的商机。目前,主要航天国家纷纷发展了具有光学测绘能力的卫星,为本国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全球化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4.
宇航发射和研制继续开启"超级模式" 《蓝皮书》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器研制活动、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中国商业航天进展6个篇章对2021年航天科技活动进行全面回顾.  相似文献   

5.
航天测绘是全球基础测绘的主要手段,包括卫星地形测量、卫星重力测量、卫星磁力测量、卫星测高、卫星海洋测量等。航天测绘工程的发展经历了“返回型测绘卫星”工程、“传输型测绘卫星”工程和部分“集成型测绘卫星”工程。首先梳理了国际卫星测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阐述了我国航天测绘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航天测绘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9月7日~8日,由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7.
6月11日,以“融合开放智能”为主题的2014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大会将主题聚焦于“融合开放智能”,力图通过200多位行业领袖与5000余名参会嘉宾在两天时间里的互动,挖掘地理信息数据背后隐藏的巨大潜力。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闵宜仁、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震中、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专职副秘书长汤海等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8.
杨蕾 《太空探索》2012,(3):12-13
在浩瀚的地球外层空间,一颗由中国制造的测绘卫星正用它的"眼睛"24小时全天候"注视"着地球,执行着测绘和资源调查的任务。这个不倦的"守望者"就是资源三号卫星,也是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  相似文献   

9.
2011年,全球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在经济危机阴影下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全球商业航天活动一片繁荣;军用航天和深空探测蓬勃发展;载人航天经过50年的发展,正处在十字路口;中国航天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与国外航天先进技术差距正在逐年缩小。回眸2011年,展望未来,也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10.
程晓丹 《国际太空》2011,(12):63-63
2011年11月22日,小卫星发展高端论坛在京召开。此次论坛旨在以小卫星产业化发展为主线,以现代航天技术为手段,搭建技术交流与成果共享平台,持续推动现代小卫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来自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局、民政部、环境保护部、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中科院,总装备部,中电集团、航天两大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等90多家单位的200多名领导和专家一同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商中国小卫星事业的发展。 在该论坛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保华到会致辞。王任享院士、潘德炉院士和叶培建院士等专家分别做了专题报告,从卫星测绘、海洋监测和深空探测等多个方面对小卫星的技术和应用进行了回顾,为小卫星的后续工作和持续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分七号卫星(GF-7)控制系统,一方面通过研制甚高精度星敏感器和高平稳度翼板驱动机构(SADA),提高部件性能指标;另一方面采用在轨参数标定、星地闭环补偿等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经飞行验证表明,控制系统实现了角秒级姿态测量精度,稳定度达到10-5(°)/s量级,与同类型测绘卫星控制系统比较,姿态测量精度和稳定度均达到中国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使中国遥感测绘卫星控制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最后展望了GF-7卫星控制分系统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官方的不明飞行物调查始于1947年,当时被称为“萨因”调查计划,两年后改名为“康顿”调查计划,1952年起更名为“蓝皮书”计划。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1965年。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约瑟夫·艾伦·海尼克博士也参与了调查工作。最终,调查结果以名为《蓝皮书》的正规报告形式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13.
刘佳 《国际太空》2011,(6):50-55
2011年5月18-20日,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联合科技部、国防科工局等单位主办,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承办。本届会议旨在加强学术、技术、理论和应用创新,从而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建设和卫星导航理论进步,以及卫星导航产业的科学发展。国内从事导航系统研究、建设和应用的领导、专家,以及美、俄、欧、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卫星导航系统官员和学者等约1500余人参加了本届年会。  相似文献   

14.
2月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对2021年全球航天活动进行盘点,并公布了2022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计划.据蓝皮书介绍,2022年我国全年载人航天工程将实施6次发射任务,以天和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全面建成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长征六号...  相似文献   

15.
宋梅 《空间科学学报》2010,30(6):589-595
对于空间测绘相机来说测绘精度占首要地位, 而影响拼接测绘相机测量精度的因素有多种. 以多镜头拼接的测绘相机为例, 根据影响外视场拼接测绘相机精度的因素特征, 分析了影响精度的因素和提高面阵测绘相机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分七号卫星(GF-7)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1∶1万比例尺立体测绘卫星, 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围绕“双线阵相机与激光测高仪主被动复合测绘”的新体制,形成了高精度内/外方位元素稳定性设计、高精度姿态稳定控制、首个X频段自适应高速率数据传输系统、星上智能星务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实现了少控制点或无控制点区域的大比例尺立体测绘能力。介绍了卫星的总体设计情况,总结了观测体制、高精度载荷、姿态控制、高速数传、智能星务等技术创新点,通过卫星在轨初步测试结果进行了评价,认为卫星能够满足1∶1万测绘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火星地形测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火星地形测绘是开展火星科学研究的基础。介绍了与地形测绘相关的火星探测任务,并对地形测绘传感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火星地形测绘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基于SPICE库建立火星表面线阵影像严密几何模型的方法。讨论了火星地形测绘摄影测量数据处理中的光束法平差、密集匹配以及多线阵拼接等关键技术。在总结现有火星地形测绘任务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开展火星地形测绘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7月25日,资源三号03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与在轨的资源三号01、02星和高分七号卫星四星组网,组成我国首个立体测绘卫星星座,帮助更快更好地完成国土测绘和全球测图,进一步推动我国民用测绘事业快速发展。解读:资源三号系列卫星承担着提升我国基础地理信息精细观测能力、提升我国遥感卫星整体工程技术水平的重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有效提高我国卫星通信自主化产业发展水平,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6月22-23日在浙江绍兴召开了“第七届卫星通信产业研讨会”。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军民融和,创新发展自主卫星通信产业”。  相似文献   

20.
12月13日下午,由中国卫星通信广播电视用户协会主办的《“北斗”星导航产业及应用发展促进方案》论证会在京举行。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侯庆国主持会议。曹冲教授和李冬航主任着重就我国“北斗”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前景和促进发展的措施作了讲解和论证。当前我国“北斗”产业建设空前活跃,主要产业集聚区在环渤海(以北京为中心)、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陕川渝、鄂豫湘地区,已建成一批创新企业产业园。2012年底宣布“北斗”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及政府促进措施落地以来,2013年“北斗”芯片及终端产品质量、数量都有显著提高和增长。“北斗”应用市场潜力巨大,主要是军事应用、公安武警应用、应急救援和行业应用,涉及到测绘、航运、物流、汽车、通信、农林、机械控制、智能交通业;大众应用包括私家车辆、移动终端、互联网、个人位置服务及游戏娱乐应用等。自“北斗”覆盖亚太地区以来,国际市场正在拓展,已与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老挝、文莱等国家签署合作协议,与泰国合作项目也已落地。到2020年,“北斗”服务将覆盖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