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某型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验时导流槽的热环境进行了分析。计算采用氢氧(H-O)单步燃烧反应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获得燃烧流场,并采用离散相模型(DPM)模拟了试验台的喷水降噪系统和导流槽底部喷水冷却系统。随后,用经过校验的模型对某型号发动机试验台导流槽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台的喷水降噪系统及导流槽底部的喷水冷却系统均对导流槽底部有冷却效果,两者同时工作时对导流槽底部的冷却有叠加增强效果;导流槽深度加大时或者喷水量加大时会对底部热环境的改善同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向槽机匣处理对某跨音转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处理机匣对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流动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一系列深度不同的周向槽处理机匣结构对跨音压气机转子Rotor37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尖泄漏涡与激波干涉后形成的堵塞区是诱发失速的主要原因。采用周向槽机匣处理可以显著增加转子的稳定裕度,且裕度增量与槽深度呈"双峰"关系;尺寸最优的浅周向槽和深周向槽可分别获得6.7%和7.3%的稳定裕度增加,而前者的效率损失更小。该处理机匣的扩稳机理在于减弱甚至移除了泄漏涡破碎形成的堵塞区。最后从动量方程的角度对深浅槽的扩稳机理分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GJB5430-2005<十字槽>标准编制背景;详细介绍了国军标十字槽槽深和插入深度的确定情况;阐述了该标准的内容以及确定90°和120°沉头螺栓螺钉槽深及插入深度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深径比较大的气膜小孔的电火花加工中 ,打孔过程中出现工件蚀出量减少 ,工具电极损耗加大 ,同时由于电极损耗的残余物和工件加工过程中的蚀除物在小孔较深部位不能有效地排出会造成电弧放电现象 ,使得工件材料局部熔点升高 ,难于加工 ,还可能造成再铸层加厚以及在热影响区产生微裂纹。两次穿透法电火花打孔是指对深径比较大的小孔采用两次打通的办法 ,即第一步打到一定深度时 ,电极停止放电 ,自动修磨电极 ,然后在原孔位进行第二步放电加工 ,由于打孔使用的电火花机床重复精度很高 ,因而不会出现孔位误差 ,有效地克服了一次打通小孔中出现…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圆柱孔出口开有W型槽结构的气膜冷却机理,数值模拟研究了W型槽与横向槽下游流场、温度场及气膜冷却效率。分析了W型槽深度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横向槽,W型槽结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70%~130%。随着W型槽深度增加,气膜孔出口下游的对漩涡减弱,两侧的附加漩涡增强,最终形成一对反向对漩涡。小吹风比0.5时,三种W型槽深结构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差别小于8%;大吹风比1.5时,槽深0.5D(D为气膜孔孔径)结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高于槽深0.25D结构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75%~150%。槽深0.5D和0.75D结构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基本相同,差别小于3%。  相似文献   

6.
电火花-电解复合穿孔(ECDD)加工方法有望实现难加工材料涡轮叶片气膜冷却孔无重铸层高效加工,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孔孔壁的加工质量,提出了在工件底部填充冰层的电火花-电解复合穿孔加工新方法。分析了冰层辅助对复合加工过程中两极之间电流电压的波形、复合穿孔的加工效率、小孔的出入口孔径、孔壁重铸层去除等的影响,进行了冰层辅助与无冰层辅助电火花-电解复合穿孔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冰层辅助加工可以在小孔穿透之后形成充分的反向冲液,有效地解决小孔穿透之后的漏液问题。在增加底部停顿时间的基础上,即小孔穿透后管电极到达预设深度继续停留一段时间,延长管电极对孔壁的电解作用时间,可以显著提高重铸层的去除效果,有望实现小孔整个孔壁重铸层的完全去除。  相似文献   

7.
圆孔-半椭圆槽组合结构气膜冷却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半椭圆槽改善圆孔射流气膜冷却机理,数值模拟研究了圆孔-半椭圆型槽组合结构下游流场、温度场及气膜冷却效率。分析了不同吹风比下半椭圆槽深度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吹风比0.5和1.5时,和锯齿槽相比,半椭圆槽更容易形成反向对漩涡,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5%~119%。随着半椭圆槽深度的增加,孔间区域的气膜冷却效率提高,展向气膜冷却效率分布更均匀。吹风比0.5时,槽深度对半椭圆槽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很小,三种槽深的差距在15%以内。吹风比1.5时,半椭圆槽深度为0.5倍孔径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佳,分别比槽深度为0.25倍和0.75倍孔径的半椭圆槽高55%~107%和2%~16%。  相似文献   

8.
行波管(TWT)是真空电子器件中的重要一类,正在向高频段乃至太赫兹频段发展。由于器件尺寸与工作波长的共渡性,导致随着频段的提高,高频慢波互作用结构的尺寸越来越小;当太赫兹频段时,折叠波导关键尺寸从毫米级减小到微米级,慢波结构的制造技术成为高频段行波管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此,开展在玻璃wafer基体上采用紫外激光微加工技术制造微型慢波结构,文章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不同频率下的激光光束对玻璃表面、盲槽底部、振镜接纹处和槽深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横斜槽结构对气膜冷却效果影响的正交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玲  王冲 《推进技术》2016,37(5):922-929
通过FLUENT软件并采用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对三维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进行求解,利用正交模拟的方法模拟了不同的槽宽、吹风比和槽深三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平板气膜冷却效果,最终选出最优的冷却方案。结果表明:开槽深度为1倍孔径,吹风比为2.0和开槽宽度为2倍孔径的开槽姊妹孔的冷却效果最佳,为最优冷却方案。槽宽对平板冷却效率的影响最大,槽深的影响较小,吹风比的影响最小;开槽深度为0.75倍孔径,吹风比为2.0和开槽宽度为4倍孔径的开槽姊妹孔的冷却效率最低为0.1974,比最优冷却方案低约173%;横斜槽的存在使反向漩涡对的强度受到了抑制,从而加强了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经超声冲击处理后6061-T6铝合金试件弧形槽表层残余应力场的形成与应力分布特点。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弧形槽经超声冲击处理后残余应力场分布,同时进行正交工艺试验,对比仿真结果,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冲击后弧形槽底面残余应力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声冲击处理在弧形槽底形成了厚度约为0.35mm的残余压应力层,残余应力沿深度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残余应力值可达约-362.5MPa。工艺试验与相同条件下有限元模拟得到的各工艺参数对槽底表面残余应力值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弧形槽底面残余应力值随工具振幅的增大而增大,随加工间隙的增加有小幅减小,而工件移动速度的改变则对应力值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槽侧转角处的凹凸状R如图1所示的R_1和R_2,在加工过程中用通用R样板检测较为困难,若是槽小且深的情况下,就更困难了,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据这一情况,我们自行制作了如图2所示的R样板。此样板经多年使用证明,使用方便、效果良好,制作简单。  相似文献   

12.
角度头是在数控加工中心上应用的一种附件头,机床安上角度头后,刀具旋转中心线可以与主轴旋转中心线成角度加工工件。使用角度头,无需改变机床结构,就可以增大其加工范围和适应性,使一些用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加工得以实现,是唯一可以不需要二次装夹工件来完成侧面加工的一种附件。特别是一些圆孔,行腔内进行钻孔、铣槽、铣凸台时,角度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一、原理其原理是把出镀槽的工件放进脱液机中(见图1),吹气喷雾装置在机械的传动下,以一定压力的清洁气流将工件上的镀液吹脱。在吹脱过程中工件处于很细的水雾之中。吹脱下来的镀液回槽使用,使其不进入大量漂洗水中,把有毒物质控制在工艺过程中,达到防治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FCD1软脆光学镜片高效高成品率的精密加工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使用复合结合剂金刚石丸片的精研加工技术,其金刚石丸片研具采用了金属、树脂和添加剂等复合结合剂。在精研过程中,丸片表层金刚石磨粒对工件的切深一致性避免了工件表面易出现的深划痕,可有效减少后道抛光工序加工时间,从而提高FCD1软脆光学镜片的生产效率和成品率。  相似文献   

15.
我所从俄罗斯引进的AK630产品零件活塞杆,是一个精度要求高、形状较复杂的工件(见图1)。活塞杆上有两个导槽,其中一个导槽是由不同导角的三段组成,要测量导角及导槽中心点距离等参数,其测量难度较大。经我们在万能工具显微镜上测量,得出较理想的测量结果。现将测量方法介绍如下。1测量要求按照图纸要求,主要测量以下几个尺寸:①导槽中心点至端面的距离L;②导槽的导角a;③槽底距中心的高度h;④导槽与健槽旋转角儿2测量方法依照该工件的精度要求,选用了万能工具显微镜进行测量(以下简称万工显)。针对该工件导相的特殊形状,…  相似文献   

16.
叶鹏  李山  何淼  王刚  韩月  孙峰 《航空动力学报》2017,44(12):84-93
从电力系统运行的一般原理出发,开展风储孤网系统小信号稳定和动态稳定的研究,保障局部地区供电可靠性。基于特征值分析法和李亚普诺夫线性系统稳定性判据,对风储孤网系统小干扰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风储孤网系统储能单元基于下垂控制模式的储能逆变器控制策略,并根据风储孤网系统各模块的控制策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基于特征值分析法进行风储孤网系统各模块数学模型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并根据李亚普诺夫线性系统稳定性判据进行风储孤网系统的稳定性判断;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风储孤网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风储孤网系统能够实现稳定运行,与小干扰稳定性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致。研究成果可为风储孤网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英国Newall公司生产了一种专门磨削压气机转子叶片叶冠封严槽的磨床,磨床布局与一般外圆磨床相似,但有以下特点: 1.工件回转直径大,以便将整个压气机各级转子叶片装配好后再进行磨削; 2.工件回转速度可达一万转/分,以接近转子实际工作状态,使压气机叶片与盘的榫槽配合间隙误差,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得以消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7075铝合金高速铣削中不同材质刀具的磨损与选用,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微米(MCD)/纳米(NCD)金刚石涂层刀具,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膜层的表面形貌,结合拉曼谱仪分析CVD金刚石涂层刀具薄膜的结构和成分;分别采用同规格尺寸的硬质合金刀具、MCD涂层刀具在无润滑干切条件下,进行粗加工高速铣削试验,观测两种刀具在加工一定距离后的磨损状况;分别采用同规格尺寸的硬质合金刀具、MCD涂层刀具、NCD涂层刀具在无润滑干切条件下,进行精加工高速铣削试验,观测和分析工件精加工铣削后的表面粗糙度值。结果表明:在大切深高速粗加工铣削7075铝合金时,MCD涂层刀具的寿命为硬质合金刀具的3倍;在小切削深度大进给的高速精加工7075铝合金中,三种刀具铣削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平均值分别为0.981、1.122和0.960μm,NCD涂层刀具的加工效果要优于MCD涂层刀具;同时通过同一材质刀具的粗、精加工试验对比,发现同规格尺寸的刀具在小切深大进给高速精加工中的寿命是大切深大进给高速粗加工寿命的10倍。这说明7075铝合金的粗加工铣削优选MCD涂层刀具,精加工铣削优选NCD涂层刀具。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加工不同,摆线铣加工过程中刀具-工件包角一直处于较小的状态,刀具在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处于切削状态的时间较少,从而非常有利于切屑的排出与刀具的散热。摆线铣削主要目的是在充分满足径向切深的情况下避免槽铣等全浸入式铣削。这对于减少刀具的磨损、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非常有利。而对于采用较小的刀具-工件包角有可能带来的切削效率降低,在摆线铣技术中,可以采用比常规铣削方法更大的轴向切深以提高材料去除率。  相似文献   

20.
美国马里兰州的宇宙飞行研究中心研究并且正在使用一种 这种加工方法可以对具有曲面的镜坯料钻削装配孔;在光通讯用电缆上钻敏感元件用孔以及对玻璃铣槽。铣削加工也是如此。进行这项工作需要使用少量的润滑剂,用于被加工的玻璃部位(见附图)。 硬质合金制钻头的切削直径通常可使用0.5~3.2毫米。将钻头在台钻上装好,最初可用轻微的力量压向工件,接着再以1800转/分进行钻削。为了及时将切屑和细尘取出,需要时常将工具从孔中抽出,进而根据需要补充滑润油。 铣削加工电可按同样方法进行,但吃刀深度每次为0.1~0.2毫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