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考虑热效应的壁板颤振问题,利用von Karman大变形应变-位移关系、气动力活塞理论和准定常热应力理论建立了埋入压电材料的复合材料板颤振的气动弹性力学模型,使用Bogner-Fox-Schmit单元推导出壁板颤振的非线性有限元方程.将该动力学方程转换到状态空间模型,给出了基于这个非线性模型的最优控制.应用Runge-Kutta方法在时域内对一个四边简支的含压电材料的复合材料壁板颤振的控制进行了仿真,数值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冻结轨道的一阶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Brouwer早期研究所获得的一阶解变换为适用于小偏心率轨道的结果 ,根据这个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冻结轨道就是精确的圆轨道 ,冻结的特性及其机理也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来。此外还进一步采用 Hill变量将冻结轨道的一阶解表示成一种非常简单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把标准的二维色散方程中的一阶时间导数替换成Caputo分数阶导数,两个二阶空间导数分别替换成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导数,得到二维空间时间分数阶色散方程.基于两个空间分数阶导数的转移Grünwald有限差分近似,分别构造了逼近二维空间时间分数阶色散方程的隐式差分格式和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格式.对两种差分格式分别进行了相容性、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了两种隐式差分格式都是无条件稳定和收敛的并且得到了收敛阶.对两种隐式差分格式的收敛速度和计算复杂度进行了比较.基于以上所构造的差分格式,对精确解已知的一个空间时间分数阶色散方程进行了数值实验模拟,模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复合材料叠层板的非线性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内的应用需进行非线性热分析,即材料热特性的温度相关性及边界条件的非线性,对Rolfes在90年代初提出的热叠层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发展:给出了整个材料叠层板的二次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发展八节点二次热叠层单元;编制相应的程序,进行了数例计算,与已知解比较,结果良好,其结果可用于复合材料叠层板的热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5.
功能梯度材料活塞三维温度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梯度材料零件具有单质材料零件无法比拟的理化性能优势,然而由于材料分布复杂以及对功能梯度材料本身性能研究不充分,功能梯度材料零件性能分析存在很多困难.以陶瓷纤维梯度增强活塞、陶瓷纤维非梯度增强活塞为例,应用复合材料热性能理论,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中的ADINA-T模块和结构分析模块对功能梯度材料活塞和普通活塞的温度场和热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使用陶瓷纤维梯度层可以明显改变活塞温度分布,降低散热量,缓和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在陶瓷纤维增强层与活塞本体交界处产生的应力.  相似文献   

6.
铁木辛柯梁固有振动频率的边界元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傅里叶变换推导具有两个广义位移的铁木辛柯梁固有振动的基本解.利用加权残量方法,从控制微分方程出发建立边界积分方程,进而根据边界条件得到频率方程,采用代数特征值方法和影响系数方法求解频率,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特点.以杆为例证明了对于一维均匀结构,对不同的边界条件利用边界元方法(BEM,Boundary Element Method)都可以得到精确频率.将铁木辛柯梁的BEM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和精确解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边界Fisher分析及相关方法用于多元时间序列降维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类间边界Fisher分析的多元时间序列降维方法。针对边界Fisher分析进行模型改进,在本征图和惩罚图的基础上引入类间惩罚图,用来描述各个类中心之间的距离,并对目标函数进行改进,提出类间边界Fisher分析模型;对所提模型进行二维化拓展,提出基于二维类间边界Fisher分析的降维模型,使其能够直接处理二维矩阵数据,有效保留结构信息;通过计算协方差矩阵将多元时间序列集转化为等长特征集,利用降维模型将等长特征集投影到低维空间,达到数据降维和特征表示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对多元时间序列进行降维,达到良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8.
间隙非线性环节广泛存在于飞行器的结构当中,由其引发的极限环振荡(LCO)往往造成结构的疲劳破坏,但目前关于全动舵面非线性颤振机理和被动抑制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典型含扭转间隙小展弦比全动舵面开展分析,提出了2种典型的非线性颤振模式,并探索相应的非线性颤振被动抑制方法。基于描述函数法和活塞理论建立舵面的动力学模型,考虑到间隙非线性环节导致刚度降低的效果,计算对比了2种不同扭转刚度下全动舵面的非线性颤振特性,进而提出了2种不同的非线性颤振模式,其中,模式Ⅱ不存在稳定的极限环振荡过程,可以有效抑制低于线性颤振边界的极限环振荡问题;研究了舵面根部弯曲扭转刚度和质量特性对非线性颤振模式和极限环初始动压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非线性颤振被动抑制策略。针对所提算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舵面根部弯曲扭转刚度或质量特性可以提高极限环初始动压,甚至改变非线性颤振模式,从而达到非线性颤振抑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超声速下翼面的热颤振工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针对高超声速下翼面的结构、气动和热的耦合动力学问题,提出了热颤振分析的分层求解思路.首先分析结构在热环境下的固有动力特性,然后应用van Dyke活塞理论计算高超声速非定常气动力,最后采用p-k法进行颤振求解.对某高超声速全动舵面和小展弦比根部固支翼面进行了热颤振的分析与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受热后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和颤振特性均可能发生变化,尤其对于小展弦比根部固支翼面,由于热效应对其扭转刚度影响很大,从而导致弯扭耦合型式的颤振临界速度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微重力条件下悬浮区中的表面张力梯度驱动对流。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研究二维、轴对称悬浮区中的定常流动和温度分布,讨论P_r数及自由面上散热条件的影响。计算表明,P_r数(M_α数)增大时,流区大部分自由表面上温度梯度减小,流区流速较小,对流热输运较扩散效应增强。只要能维持自由面上一定的温度梯度,在较大的P_r数(M_α数)时,仍能得到收敛的定常解。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功能梯度材料的高精度损伤识别方法,本文基于动力学方法,通过对状态空间变量进行变量替换,求得了沿轴向指数分布的功能梯度Timoshenko梁的传递矩阵,通过分析裂纹对结构局部柔度的影响,采用扭转弹簧模拟裂纹对结构局部柔度的贡献,建立了功能梯度Timoshenko梁的表面裂纹传递矩阵,并且推导了复杂边界条件下多跨梁的理论模型。通过将非线性方程组转化为单一目标函数优化问题,并将增广拉格朗日算法与差分进化算法相结合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计算实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精度高、收敛快等特点,且适用于复杂边界条件下多损伤模型的损伤识别。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伪寿命的加速退化机理一致性边界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寿命型随机变量的加速机理一致性条件,提出一种基于伪寿命的加速退化机理一致性边界检验方法,通过由低到高逐一对各个加速应力水平下的退化机理一致性进行检验,来确定加速退化机理一致性的边界应力水平.针对工程常用的两类寿命型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Weibull分布,分别以对数标准差和形状参数为退化机理表征量,在产品伪寿命估计的基础上建立了退化机理表征量齐性检验的F统计量,导出了退化机理一致性检验拒绝域的解析式,给出了退化机理一致性边界检验的具体步骤.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多个应力水平下表征产品退化机理一致的横向信息,有效提高了检验的精度.以某镀膜平板玻璃热退化机理一致性边界温度的确定为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显式的TVD MacCormack格式的时间分裂形式求解了平板上横流流场的二维N-S方程和组分输运方程,得到了流场中气体超音速流动和混合的结构图谱.为了获得对近壁附面层分离较好的模拟效果,采用了Lam和Bremhorst的低雷诺数k-ε模型来模拟流动中的湍流粘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来求解横流流场中的气流掺混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摘要: 舵系统是超声速再入飞行器机动飞行过程中对姿态进行控制的重要部件,其颤振特性分析是保证型号研制及飞行试验成功的关键环节.本文用当地活塞流理论对舵面颤振特性进行分析,首先建立舵系统动力学方程,确定舵面颤振临界边界计算方法,然后通过有限元分析和模态试验确定不同舵偏角度及不同加载量级组合工况下舵面模态参数,最后通过颤振分析确定舵面颤振临界参数,为舵系统结构方案设计及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时变热辐射环境下高温合金蜂窝板三维热变形测量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轻质、高强和隔热性能优良的蜂窝合金板结构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其在模拟瞬态气动热环境下的热变形是高速飞行器热防护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首先,用自行研制的红外辐射瞬态气动热实验模拟系统模拟与其服役环境类似的时变热辐射环境,用新型"主动成像"三维数字图像相关(3D-DIC)测量方法对高温合金蜂窝板结构试件在时变热辐射环境下不同时刻的三维热变形进行了测量.其次,为保证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测量方法能有效实施,提出一种制作稳定的大面积高温散斑新方法,该方法制作的高温散斑能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稳定,可作为高温变形的有效载体.最后,用Hoff等效刚度理论计算高温合金蜂窝板在稳态时的最大翘曲位移.研究结果表明:210 mm×210 mm的高温合金蜂窝板在单侧面辐射加热条件下其面内变形为均匀热变形,而离面变形为轴对称的翘曲变形,在900℃时其最大离面翘曲位移约为1.6 mm;Hoff等效刚度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The Aditya-L1 is first Indian solar mission scheduled to be placed in a halo orbit around the first Lagrangian point (L1) of Sun-Earth system in the year 2018–19. The approved scientific payloads onboard Aditya-L1 spacecraft includes a Fluxgate Digital Magnetometer (FGM) to measure the local magnetic field which is necessary to supplement the outcome of other scientific experiments onboard. The in-situ vector magnetic field data at L1 is essential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ata provided by the particle and plasma analysis experiments, onboard Aditya-L1 mission. Also, the dynamics of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with the help of in-situ magnetic field data at the L1 point region. This data will also serve as crucial input for the short lead-time space weather forecasting models.The proposed FGM is a dual range magnetic sensor on a 6?m long boom mounted on the Sun viewing panel deck and configured to deploy along the negative roll direction of the spacecraft. Two sets of sensors (tri-axial each) are proposed to be mounted, one at the tip of boom (6?m from the spacecraft) and other, midway (3?m from the spacecraft). The main science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 is to measure the magnitude and nature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locally and to study the disturbed magnetic conditions and extreme solar events by detecting the CME from Sun as a transient event. The proposed secondary science objectives ar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interplanetary structures and shock solar wind interaction on geo-space environment and to detect low frequency plasma waves emanating from the solar corona at L1 point. This will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how the Sun affects interplanetary space.In this paper, we shall give the main scientific objectives of the magnetic field experiment and brief technical details of the FGM onboard Aditya-1 spacecra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