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宗旨和机构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宗旨是: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遥感卫星数据,为全国及全球的遥感应用服务。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建立,是1979年在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期间签署的中美两国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协议的重要成果。作为民用的国家信息资源基础设施,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建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并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工委和财政部的领导、协调和支持下开展业务活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拥有工作人员200名,其中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150名。经过10年的论证和建设,中国遥感…  相似文献   

2.
“陆地卫星”是美国七十年代初在侦察卫星和气象卫星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地球资源卫星,迄今已发射了5颗,并在23个国家设有陆地卫星地面站(见附表1)。陆地卫星已为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资源卫星系列,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见附表2)。  相似文献   

3.
泰国开始发展航天工业泰国对航天技术成果的应用起步较早,其航天遥感计划的实施已有20多年的历史。泰国遥感中心曾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数据和地形、水文资料对海岸泥沙的沉积情况进行过监测,确定海岸线的变化及泥沙的沉积和移动情况。在通信方面,泰国多...  相似文献   

4.
王盛  牛晔 《中国航天》2004,(8):29-32
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和处理基础设施,负责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各类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为全国服务,同时开展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能接收10颗国内外遥感卫星数据,处理并分发9颗卫星数据,数据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据统计,全球具有一定规模的遥感卫星接收站有25个,其中18个是通过接收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数据发展起来的。从数据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看,美国和欧洲接收站位居前两名,尤其是欧洲,不仅建设了完善的接收站网,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管理经验,这得益于欧洲国家实施的军民融合航天管理体制。美国的接收站分属不同机构,现行航天管理体制确定  相似文献   

6.
引 言 今年3月2日,我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1正式交付使用。运行表明,它所取得的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数据与90年代国外同类卫星水平相当。CBERS-1的研制、发射和运行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陆地资源卫星的历史,使我国能实时接收覆盖我国全境及部分邻国领土的卫星遥感数据,弥补了以前北京地面站接收不到我国西部地区和南部海区的国外遥感卫星数据的缺憾。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 目前,陆地资源卫星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所以…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目前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使用的多功能数字接收系统,它能够接收处理不同码速率、不同调制方式的多种遥感卫星数据.在系统介绍之后还具体指出系统在硬件方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航天》2010,(1):10-10
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让中国遥感卫星数据更多地走出国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积极推进海外建站业务。在已建成的南非中巴资源02B卫星地面站的基础上,环境减灾小卫星A星泰国地面站即将建成。该中心后续的海外建站计划还包括环境减灾小卫星A/B星巴西地面站、中巴资源02B卫星香港地面站。  相似文献   

9.
一、迎接对地观测新的发展高潮本世纪末,在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下以及环境、资源问题的巨大压力下,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面临着一个世界范围的对地观测技术新的发展高潮。1.传统的卫星遥感数据源能力在增强以70年代初陆地卫星-1发射为里程碑,近30年形成了以美国陆地卫星、法国斯波特民用遥感卫星系列为主流的地球资源环境卫星遥感数据源,同时也发展了日本的海洋观测卫星-日本地球资源卫星-先进地球观测卫星系列、加拿大的雷达卫星系列、印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人们正在越来越多地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研究陆地覆盖和地球变化情况。 50年前建立的美国Ducks无限公司目前正在利用遥感数据调查作为水鸟栖息地——北美的潮湿土壤的情况。 该公司选择了陆地卫星来执行上述调查任务。因为陆地卫星 图像比航空照片的覆盖范围大,它的总覆盖面积可达1133平方公里,而且价格便宜,陆地卫星图像的分辨率为30米。 在美国西北部的佛罗里达州也实施了类似的潮湿土壤调查项目。调查了该州迪尔波因特湖范围内145平方公里的面积。据说,这片潮湿土壤正在逐渐消  相似文献   

11.
正埃及国土面积为100.1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1亿(根据2020年3月数据),从宗教、经济和地区影响力方面看,埃及既是伊斯兰大国,也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非盟所在地)和北非大国。航天一直是埃及经济、军事和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民用航天(一)国家遥感与空间科学局及其早期航天项目埃及民用航天主要依托国家遥感与空间科学局(NARSS)来开展工作。NARSS成立于1991年,有遥感应用部和空间科学技术部两个主要部门,前者负责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应用;后者侧重于遥感卫星、卫星分系统传感器的研发和空间科学研究,同时也涉足卫星控制,通信,数据接收、存档和分发等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2月2曰,负责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发斯波特卫星数据并提供相应服务的法国斯波情图像公司与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确定了斯波特卫星数据可以被中国密云地面接收站接收。在此备忘录的基础上,斯波精图像公司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将通过一个合资公司在中国共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卫星云图的分析应用水平,充分发挥DVB—S系统在天气监测、预警中的作用,3月18—22日,民航西南、西北空管局联合委托国家卫星中心在北京举办DVB—S系统应用培训班。DVB—S系统是采用广播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的天地一体化卫星遥感数据共享平台,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多个卫星地面站接收的多颗卫星遥感资料,其中包括EOS/MODIS、FY系列、NOAA系列卫星的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一、概况 卫星遥感技术正在成为孟加拉国进行环境监测、灾害控制及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孟加拉国负责卫星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部门是空间研究与应用局(SPARRSO)。在该局的领导下,孟加拉国建立了2个接收和处理卫星遥感数据的地面站。它们是: 1.先进的气象地面站(AMGS)  相似文献   

15.
李云 《中国航天》2012,(10):22-24
2006年11月,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越南)总理批准越南"航天技术应用与研究2020战略".该战略提出了多项目标:制定航天技术研究、应用、人力资源发展和国际合作相关政策法规,建造地面站、卫星通信与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航天技术应用基础设施,促进航天技术应用方面的国际合作或地区合作等.在此战略的推动下,越南卫星技术在最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着重规划了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系统,并且实现了卫星发射零的突破,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16.
中加一重大空间项目建成我国和加拿大太空署的空间合作项目——加拿大雷达卫星和法国斯波特卫星数据接收技术与预处理系统,9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建成。有关专家指出,它标志着中国的科学家们从此能够接收、处理和分发这两种世界上最先进的遥感卫星数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地球数据公司(EARTH DATACORPORATION)于1985年4月介绍了该公司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资源卫星系统。目前该公司正在筹集资金以研究这种系统的设计方案。卫星部署之后,该公司还将向各国商业界、政府部门和研究中心出售各种遥感成果。这种资源卫星大体与法国的 SPOT 卫星相同,所不同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在轨道上同时部署4颗或4颗以上的卫星,地面站每天可接收一次信息;二是地面接收处理采用个体方式,使用该公司提供的一米直径天线,接收机和计算机处理软件,利用家用计算机,使用户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昕需的资料。现将有关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14年12月7日,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以下简称CBERS-04星)发射成功。12月8日10时44分,在第15圈卫星轨道上,CBERS-04星首次打开全色相机并向地面发送遥感数据。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即时接收首轨卫星图像数据,与此同时,在100km外的地面接收站网运行管理系统进行全分辨率快视。这标志CBERS-04星首轨遥感数据接收任务成功,也是在国内首次实现陆地观测首轨卫星遥感图像数据远程实时显示。4分钟后,三亚站开始首次接收数据,并实时传送至北京显示。11时25分,在第16圈轨道卫星首次向地面发送红外相机遥感数据。喀什站首轨数据接收成功,图像在北京实时显示。至此,3站首次接收的2部国产有效载荷首轨数据接收任务执行与远程实时图像快视试验一次成功。目前,地面数据接收站网正在执行CBERS-04星在轨测试任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了统筹管理和协调使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和地面站资源,提高星地资源的综合使用效能,针对沿线国家不同类型用户复杂多样的卫星使用需求,开展了卫星综合智能管控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与仿真评估,重点研究多类型用户需求智能化辅助分析、多星多任务协同规划与调度、星地一体化的效能评估等关键内容。提出了"一带一路"智能化卫星综合调度和管控总体架构设想,设计了与通信卫星、气象/海洋/资源卫星、导航卫星、沿线国家卫星的运行流程及接口关系。通过综合调度沿线国家通导遥卫星,提供覆盖"一带一路"沿线的通信、遥感、导航服务,可以在应急减灾、气象预报、海洋监测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在"一带一路"发展框架下,更好地利用空间资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0.
1972年美国发射了地球资源探测卫星陆地卫星1。以后又发射了几颗这种卫星,这些卫星获得了地球资源的重要数据。日本也感到非常需要地球观测卫星,于是在1975年初,以科学技术厅为主开始对地球观测卫星进行调研工作。接着日本科学技术厅制定了一项自行研制和发射5颗地球观测卫星的计划,包括3颗海洋观测卫星和2颗陆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