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3关于空间探索星座计划的评审□□美国载人航天计划评审委员会的任务是评审美国载人航天计划。评审是在目前载人航天的任务范围内进行的,特别是要确定未来载人航天计划选择途径,以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全面评审了美国载人航天计划,并依据评审结果确定了美国21世纪载人航天新战略,给出了美国载人航天领域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丽君 《国际太空》2014,(10):56-57
由美国国会授权、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撰写的题为《探索之路—美国载人空间探索计划的理由和方式》的报告于2014年6月4日发布。这份285页的报告由美国众多领域的专家历时18个月、耗资320万美元撰写而成。报告就载人航天的理由和价值、载人空间探索的目标、载人航天国际合作、可持续的载人航天探索计划及途径等主题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4.
<正>在美国航天飞机停飞后,美国暂时失去了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能力。并且由于星座计划的终止,美国在载人航天载具的研发和使用上出现了断档。近年来,商业航天模式的兴起给美国的载人航天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航天界新秀太空探索技术(Space X)公司提出的载人型龙飞船和波音公司的CST-100飞船在经过层层筛选后,最终成为"商业载人航天计划"所支持的首批上天任务,承担起未来在地面和国际空间站间运送航天员的职责。今年3月,载人型龙飞船完成了第一次无人飞行测试,为美国载人航天的复飞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5.
美国航宇局于4月8日提出了一份长达200页的报告。该报告披露了美国总统克林顿关于今后几年强化民用航天事业的计划,其中包括开发现代化水平更高的航天器,探索航天新技术,促进航天工业的发展,继续积极开发成本较低、配有机器人的航天器。克林顿政府的航天计划与布什政府的航天计划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它不再优先考虑载人月球飞行与载人火星飞行,也不搞建造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应急计划。该报告还  相似文献   

6.
晓帆 《国际太空》2010,(2):15-18
50多年来,美国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众多成就,航天技术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但其载人航天计划的演变并没有遵循稳定的发展路线。美国载人航天计划主要经历了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计划、"国际空间站"项目和"太空探索新构想"。目前,奥巴马政府又计划出台新的载人航天政策,可见,演变过程与总统制的决策制度以及美国保持航天技术领先的政治目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奥巴马政府中止了重返月球的载人航天计划以后,其提出的载人登火星构想给美国载人航天出了一个大难题。虽然咬住了低地球轨道以远的大方向未曾放松,但遥远的火星如何去,美国经历了关于未来载人航天的争论和艰难抉择。现在,以载人登火星为背景的小行星探索计划又遇到了新问题—2016年4月提出的"太空复兴"法案对该计划提出了质疑,特朗普政府的决策仍很艰难。1"灵活性途径"显示美国低地球轨道以远载人航天的无奈过渡  相似文献   

8.
正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ISRO载人航天计划的步子似乎有点急。无论火箭还是飞船,飞行验证的次数都比较少。那么,这么急的步子,会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呢?时间上不算快从时间进度来看,印度载人航天计划其实不算很快。苏联在1957年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1959年启动载人航天计划,到1961年,加加林就实现了飞天。美国在1958年发射第一颗卫星,同年启动载人航天计划,到1961  相似文献   

9.
载人航天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带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了在载人航天上寻求新的发展,美国、俄罗斯两大航天国家,以及欧洲、日本、印度等地区或国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并细化了载人航天计划。长期以来,美国和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既竞争又合作,推动了整个航天发展的进程。随着载人航天的深入发展及登月热潮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德国物理学会最近提出了1份报告,严厉批评了德国继续大规模执行载人航天计划,呼吁采用不载人卫星和探测器开发太空。人民能经受得起吗? 报告认为,载人航天是过去30年美苏两国政治和军事对峙造成的,今天的形势已大不一样了。美国航天飞机明显不能满足实现空间旅行的希望,它增加了空间研究活动的费用、复杂性和时间限制性。报告称,载人探测火星意义不大,它只是一项高昂的冒险行动。  相似文献   

11.
李有观 《飞碟探索》2012,(10):36-37
虽然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载人航天计划一直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但是对于未来的载人火星探测还是有着许多创新理念。从星际火箭到新一代的无人探测机器人,目前美国所掌握的这些技术最终能够将宇航员送到火星上。  相似文献   

12.
哥伦比亚号灾难之后,在世界载人航天引起强烈反响。美国、俄罗斯等国,正在调整和完善各自的航天计划,世界载人航天将呈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03,(4):26-26
哥伦比亚号灾难之后.在世界载人航天引起强烈反响。美国、俄罗斯等国,正在调整和完善各自的航天计划.世界载人航天将呈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吴国兴 《国际太空》2003,(12):18-24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与其说是脱落的泡沫材料撞击机翼所致,还不如说是美国航宇局(NASA)长期来不健全的载人航天文化酿成的。美国具有世界一流的航天技术,但其组织文化、安全文化并不先进,甚至是落伍的,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委员会的最终报告深刻地揭露了NASA载人航天文化的种种弊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本刊向有关部门和广大读者推荐吴国兴同志的这篇分析文章,意在警示、启迪和借鉴,以使我国方兴未艾的载人航天工程能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7月8日,"阿特兰蒂斯号"执行了航天飞机计划中的最后一次飞行。自此之后,美国的国土上已经整整7年没有起飞过载人航天器。美国航天员来往国际空间站需要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并以每年水涨船高的价格购买"船票"。在暂时失去载人航天能力的7年多中,美国一直在积极进行下一代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发。8月3日,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参与商业载人航天任务的第一批航天员名单,其载人航天的新策  相似文献   

16.
<正>从2004年美国政府"太空探索新构想"的提出到可具体实施的星座计划的出台,美国上下不断对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ISS)的使用期限和重返月球、飞往火星战略目标等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目前,"太空探索新构想"和星座计划进退维谷,奥巴马政府组织高层评审委员会进行研究,对诸多问题重新梳理和认识,以确认载人航天发展方向,提出解决方案,但该委员会提出的报告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让奥巴马政府左右为难。本文整理了美国大学和咨询机构几种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反映出美国载人航天决策的艰难。  相似文献   

17.
9月7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报告,称美国航天员人数不足以满足未来不断变化的载人航天之需。报告说,航天员队伍规模的不断缩小对美载人航天投资构成威胁,NASA应采取步骤扩大航天员队伍。  相似文献   

18.
庞言 《太空探索》2011,(4):38-41
由于空间站具有寿命长、容积大等优点,是开发太空资源的理想基地。所以,在1969年美国载人登月成功后,苏联放弃了载人登月计划,而把建造载人空间站作为未来航天计划发展的核心和  相似文献   

19.
1引言
  空间站的建立与发展是载人航天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类将以此开展星际飞行,探索月球、火星、小行星及太阳系其他星体。
  迄今为止,世界航天大国和组织纷纷制定出了载人星际考察计划,其中有俄罗斯载人飞行计划、美国航天计划、欧洲航天局(ESA)的“奥夫罗拉”(Abpopa)计划,其中俄罗斯能源公司用于月球、火星及小行星飞行的运载器发展设想,还包括火星及月球飞行医学保障构想等。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再次将载人月球探测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全球迎来新一轮探月热潮。美国加速实施“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提出从美国本土、利用美国运载火箭、将美国航天员送上月球的计划;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载人月球探测计划;俄罗斯也提出了本国的载人月球探测计划。1国际载人月球探测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