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园地     
小小论坛 神秘的黑洞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秘的天体——黑洞。宇宙中的任何东西只要一靠近它,就会被它那极大的引力“魔掌”吸住,包括光。因此它才难以被人类发现,成为一种令天文学家们迷惑而诱人的天体。 虽然,黑洞人们是看不见它的,但是,经过科学家们长期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黑洞的面纱被渐渐揭开—— 黑洞就是某一密度极大的恒星的晚年所形成的。这种天体既然将光都能吸进去,那其密度必然大得惊人。假如,将太阳变成一个黑洞,半径就得大大缩  相似文献   

2.
正宇宙中到底有没有黑洞?如果有,茫茫宇宙中黑洞又会在哪呢?直至今日,人类虽然无法直接观察到黑洞,但人们对黑洞的存在却是确信无疑的。"黑洞"概念的起源1783年,英国科学家约翰·米歇尔提出:存在比太阳质量更大的恒星,其逃逸速度超过光速,因此任何光都可以被这种恒星的引力拖拽回去,在那种  相似文献   

3.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1,(8):6-7
【2011年6月20日】 [天文]天文学家日前“目睹”了一个大质量黑洞吞没并撕裂一颗恒星的过程。地面上的科学家接收到了这颗遭遇厄运的恒星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强烈辐射。这些电磁波穿越了38亿光年的广袤空间。抵达地球。这是黑洞吞噬一颖恒星的示意图,在黑洞巨大引力的作用下,  相似文献   

4.
黑洞望远镜和黑洞城市畅想其实,前面介绍的黑洞发电机、黑洞激光器,在目前来说,它们与黑洞望远镜和黑洞城市一样,都带有科幻的性质。这里,我们就来畅想黑洞望远镜、黑洞城市和其它黑洞科幻。望远镜的主要器件是透镜。所谓黑洞望远镜,就是用黑洞作透镜的望远镜。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一个恒星或星系发出的光,经过另一个引力强大的天体时,光线会发生弯曲。如果从这两个天体很远的正前方看去,在中间那个天体的周围,有日全食一样的光环,或形成后面那个天体的两个、甚至四个影像。在这里,中间那个引力强大的天体,正是起着透镜的效应,被称为“…  相似文献   

5.
如何探测黑洞这里只说恒星级黑洞和星系中心巨型黑洞的探测。它们不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无法用各种望远镜对其直接进行探测。但它们总是要“进食”的,这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探测机会。许多恒星级黑洞都有巨大的伴星(它们原先是双星,后来其中一颗变成了黑洞),它是黑洞的食物来源,黑洞的强大引力猛烈地将伴星的气体吸引过来,离黑洞越近,速度越快。不过,被吸引过来的气体并不直接落向黑洞,而是绕黑洞旋转,形成一个旋涡,叫“吸积盘”。盘的外边缘的气体温度较低,在旋转着靠近黑洞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接近落向黑洞的内边缘时,达到几亿度。还…  相似文献   

6.
1767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麦首次证明了光速是有限的这一事实,为100多年后预言黑洞的存在创造了条件。否则,人们是无法理解引力场将对光粒子产生影响这一效应的。一般认为,英国的约翰·米歇尔是最早对黑洞的存在做出预言的人。他于1783年发表文章指出,一个有足够大质量和密度的恒星,同时也拥有强大的引力场,甚至从恒星表面发出的光线也会被这个引力场吸引回来。15年后,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也独立地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一个密度如地球,而直径为250个太阳的发光恒星,由于引力作用,将不允许它的任何光线到达我们这儿…  相似文献   

7.
<正>Q:什么是脉冲星?A:宇宙是由星罗棋布的以恒星为核心的小星系组成的。恒星是构成星系的基本单元,是宇宙中最主要的天体。目前,在银河系中已发现的恒星多达3000亿颗左右。恒星并不是永恒的,有诞生也有死亡,死亡后的恒星会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然后继续演化,最终又形成了新的恒星。  相似文献   

8.
最近天文学家有史以来第一次确认,银河系中心存在着超大质量的黑洞。我们知道,黑洞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但它对周围恒星的影响则是可以观测到的,这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线索。美国加州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有三颗恒星绕着银河系中心的一个黑洞做加速运动,这些恒星距我们有24000光年。1995年,这3颗恒星的运动速度为每小时320万千米,到了1999年它们的运行速度至少增加了每小时160万千米。科学家们说,这些恒星实际上在它们的轨道上做曲线运动,其中之一可能只需要15年就可绕黑洞转一圈。5年来,最靠近黑洞的  相似文献   

9.
<正>宇宙中的黑洞到底是什么?宇宙的星体是有生命的,黑洞是星体生命的最后阶段。黑洞也可视为是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密度极大,所以引力也就极强。黑洞能够吸收附近所有的物质,包括接近它的光都逃脱不掉它巨大的引力。所以黑洞就像一个无底洞,任何东西到了它那儿,就别想再"跑"出来了。因为光不能逃出黑洞,所以人们看不见黑洞,但是有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望远镜可以帮助人们找到黑洞。  相似文献   

10.
田野 《飞碟探索》2012,(12):19-21
12.当太阳和地球排列在银河系平面上,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是否会引发某些事情?如果考虑到黑洞有强大的吸引力。 在银河系中心的确存在巨大的黑洞,像其他高质量密度的黑洞一样能够对其他星系产生引力作用。但是.银河系中心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大约30000光年,所以黑洞对太阳系和地球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银河系平面及银河系中心没有什么特殊的能量,能对地球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太阳和月球的引力。  相似文献   

11.
神秘的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天体。它那巨大的引力如饥似渴地不断吞噬宇宙物质,它的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连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也像孙悟空逃脱不了如来佛的手掌心那样,逃离不了黑洞。而且,它还穿着隐身衣,谁也看不见它,即使你用强光照射,用雷达探测,仍然探寻不到它的踪迹。科学家们把这种奇异天体比喻为宇宙中的“怪兽”。   其实黑洞并不是洞,不是深不见底的空洞,而是比铁、比铝要沉重得多的物质。那么为什么称之为黑洞呢 ?黑洞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呢 ?这需要从引力谈起。我们都知道,即使是世界跳高冠军,也不可能一蹦…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揭示了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强烈喷流中形成的过程。超大质量黑洞时常会抛射大量物质,而这些物质组成了星系的核心。甚大望远镜的观测首次确认了恒星可以在这种极端环境中形成。利用甚大望远镜上的多目标光谱探测仪和X-shooter仪器,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团队研究了两个星系正在进行中的碰撞情况。研究团队在这两个星系中位于南部的星系中心处,发现了源自超大质量黑洞的巨大物质喷流。  相似文献   

13.
黑洞也许是最奇怪的天体,科学家甚至社会大众,都对它颇感兴趣。黑洞这一概念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当时身在前苏联前线的德国天文学家斯瓦兹在解爱因斯坦的引力方程时发现,大质量恒星周围的时空将被极大地弯曲,以致把一个很大的星球挤压到一个很小的空间之内,而其密度将变成无限大。斯瓦兹的看法发表后,物理学家既感到好奇,也给予认同。当时爱因斯坦本人也接受这一思想,不过他认为这只是一个学术问题,宇宙中是否真的有黑洞,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但科学界逐渐地相信黑洞确实存在。他们认为,一个大质量星球最后将以超新星爆发…  相似文献   

14.
引力无穷的超大质量黑洞 恰恰在银河系中心,距离地球2.6万光年远的地方,拥有银河系中最重的天体——一个质量相当于400万个太阳的超大质量黑洞,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它被压缩为一个点。距离这个超大质量黑洞越近,遭遇的引力就越强。一旦距离其过近,连光线都无法逃脱而被吞噬。这样的超大质量黑洞对时间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晓东 《飞碟探索》2011,(4):53-53
5.迷你黑洞 如果关于引力的一个新的激进理论“膜理论”是对的,那么会有数千个微小的黑洞分散在我们的太阳系.这些小黑洞都只有原子核的大小。和它们的大个同胞不同,这些迷你黑洞是大爆炸产生的,并且对时空的影响不同,因为它们和第五维时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暗物质寻踪顾名思义,暗物质就是看不见的物质。广义的暗物质包括不发可见光的行星、白矮星、黑洞等天体。这里所说的暗物质,是指除各种天体、星际气体、宇宙尘埃以外的,可能广泛地分布在宇宙空间的细小粒子。何以见得存在这种暗物质?我们知道,太阳系的质量98.68%集中在太阳身上,即集中在太阳系的中心。因此,水星、金星等离太阳近的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比海王星、冥王星等离太阳远的行星更强,它们必须以更高的速度绕太阳运行,以克服更强的引力。可是,我们在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中却看不到这种现象,尽管星系中心集中了更多的恒星,还有巨大的黑洞,…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银河系中至少有1亿个黑洞,这是根据一位荷兰天体物理学家计算而得出的结论.这是一个大胆的宣告,因为至今,天文学家们肯定识别的黑洞在银河系中只有4个.“很显然,在此之前没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埃德伍德·霍伊维尔说.黑洞是在超新星爆炸中结束生命的巨大恒星的遗体.霍伊维尔认为最近的一个可能只有20光年远.一颗恒星要能在超新星爆炸中消亡,必须是太阳质量的8倍以上.大部分质量被抛入太空,只剩下一颗坚实的星核,星核在自身重量下会坍塌,或者形成一颗中子星——一颗直径大约为20公里密集的中子星体;或者,  相似文献   

18.
MINI黑洞     
《飞碟探索》2008,(7):5-5
能够将整个恒星都吸进去的黑洞是宇宙中最为暴虐的天体。大多数黑洞的质量都极为巨大。不过就像拳击比赛中也有轻量级选手一样,在宇宙深处也存在着质量很小的黑洞,但它们和其他黑洞一样暴虐。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04,(12):36
科学家从理论上论证,黑洞有不同的种类。有宇宙大爆炸时形成的微型黑洞,质量10^15克以下的已蒸发完,较大的现在正在蒸发;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后坍缩形成的小型黑洞;还有星系中心的巨型黑洞。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04,(12):36-37
黑洞吞食包括光线在内的所有物质,所以人们无法直接看到黑洞。对黑洞的探测都是通过它的引力作用进行的。如被黑洞吸引的物质在黑洞上方形成一个吸积盘,产生几万亿度的高温并大量辐射X射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