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制了一种J-03阻尼材料,最大阻尼系数为1.2,阻尼系数大于0.5的温度范围为—35~40℃。它适于制作小型阻尼器。装有该阻尼器的磁盘驱动器,在振动与冲击的条件下工作正常,在三个方向上的放大倍数小于2.2,阻尼减振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了采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Al-Fe-Mo-Si基复合阻尼材料Al-Fe-Mo-Si/Zn-Al和Al-Fe-Mo-Si/Al/Zn Al的阻尼性能,并对其阻尼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20~250℃的温度范围内,两种材料的阻尼性能(Q-1)处于(0.5~3.1)×10-2之间,复合有较多Zn Al且挤压比较大的Al Fe Mo-Si/Zn-Al的阻尼性能要优于Al-Fe-Mo-Si/Al/Zn-Al。低温时由大挤压变形引入的高密度位错阻尼在材料内耗机制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高温区界面阻尼的影响逐渐增加,同时由于热激活作用,位错阻尼随着温度的升高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机制,二者共同决定着材料的内耗特性。  相似文献   

3.
对铸态ZA2 7Ce合金进行固溶处理 ,获得单一均匀的固溶体后 ,分别进行 96℃ ,180℃和 2 5 0℃人工时效。采用悬挂弯曲共振法测量阻尼性能Q-1值 (阻尼本领 ) ,结果是 ,96℃人工时效后阻尼性能好于 180℃以及 2 5 0℃人工时效后的阻尼性能。利用SEM研究时效后微观组织 ,结果发现 ,96℃人工时效获得粒状组织 ,180℃以及2 5 0℃人工时效获得层片状组织。利用等轴晶界面滑动内耗机理分析认为 ,ZA2 7Ce合金粒状组织的阻尼性能好于层片状组织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元本体共聚反应合成了D-18树脂,它和环氧树脂共混交联,制成ZN-8阻尼胶,用ZN-8,YZN-4,YZN-5阻尼胶作夹芯层,铝合金板作约束层,制成的多层阻尼板对侧推控制器进行阻尼处理,使整机在振动冲击条件下工作正常,显示了有效的阻尼减振作用。  相似文献   

5.
郑长升  梁森  陈静  梁恒亮 《航空学报》2019,40(8):422721-422721
在低温下实现了嵌入式阻尼复合材料的共固化,且共固化层合板具有良好的层间结合性能。通过正交试验研制出一种能够与玻璃纤维/酚醛树脂预浸料在80℃时共固化且力学性能优良的黏弹性材料组分。探索使用强极性的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将黏弹性阻尼材料溶解为阻尼胶浆,然后用刷涂工艺制作带阻尼薄膜的预浸料,最终按照预定的铺层经过共固化工艺制备出嵌入式低温共固化复合材料试件。自由衰减试验及层间剪切试验获得了阻尼性能及剪切性能随阻尼层厚度的变化规律曲线,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阻尼层厚度增大,复合材料结构的阻尼系数变大,层间剪切应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具有阻尼减振功能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提供承载能力的同时,还能把振动能吸收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耗散掉,从而减少机械振动和噪声。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模量,与同类型金属减振结构(如铝合金)相比其结构重量可减重20%~40%。  相似文献   

7.
压膜阻尼对硅微陀螺的精度具有重要影响。平板结构是硅微陀螺中一种典型结构,本文通过对雷诺方程的推导,得出平板在正弦规律小振幅刚性运动时的阻尼力解析式,并给出低频时阻尼系数的近似算法。利用Matlab和CoventorWare软件对运动平板的阻尼进行仿真计算,得出运动平板的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并分析平板参数对阻尼系数及刚度系数的影响。建立不同类型的带孔平板模型,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当阻尼孔按一定方式排列时,可以降低结构的阻尼。  相似文献   

8.
缘板阻尼结构减振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简化的叶片-缘板阻尼结构模型,开展缘板阻尼结构干摩擦阻尼减振特性的计算分析。阐述了谐波平衡法预测叶片响应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雅克比矩阵快速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谐波平衡法的加速,并使叶片响应计算效率提高8倍以上。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了离心力、缘板阻尼块质量、激振力、缘板倾斜角及缘板阻尼块转动等因素对叶片响应特性的影响,并总结上述关键设计参数对叶片-缘板阻尼结构减振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圆锯环形阻尼片是在0.25—0.4mm厚的钢板上,均匀地涂覆上一层YZN-5压敏胶,再严密地覆盖上一层防粘纸保护层而成。当把适当尺寸的阻尼片粘贴在圆锯片上时,圆锯的运转噪声就可降低,降噪量为4—20dB,通常是8—12dB。粘贴阻尼片是从声源上降噪的良好方法,适于切割木材、塑料、金属、花岗岩等圆锯的降噪。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金属丝网材料机理设计制作了金属丝网夹层阻尼板,在悬臂和自由悬吊两种支持条件下对夹层板与同厚度单层铝板分别进行了振动衰减实验和稳态振动特性实验,研究了金属丝网夹层阻尼板的阻尼特性和动态特性,并对金属丝网夹层阻尼板的模态频率、模态振型和模态阻尼进行了识别和分析,通过比较夹层板与同厚度单层铝板的阻尼特性,检验了夹层阻尼板的减振效果以及验证了本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王梅  陆山  古远兴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0):2291-2295
通过Ti17平板模拟叶片在空气中测阻尼试验研究,用自由振动衰减法测取到各阶振型衰减系数,得出其各阶振型阻尼比,推导出比例阻尼系数,为叶片响应计算时的阻尼系数取值提供了参考.研究还发现振型阻尼比与材料硬度、叶片固有频率及振型密切相关,并给出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复刚度法和变形能法,分析了管类结构的阻尼损耗因子,该阻尼损耗因子η除了受到模量比e、厚度比δ和平均半径比-γ的影响外,还与阻尼材料的损耗因子β成正比,并以海豚直升机救生绞车支架为例,分析了自由阻尼处理前后结构的阻尼损耗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论叶片摩擦阻尼减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选择凸肩在叶身上的位置,怎样才能取得最佳阻尼效果是凸肩叶片设计的关键问题。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研究成果,论述了凸肩摩擦阻尼机理和法向载荷变化对叶片在强迫振动方面的影响。介绍了如何用缘板阻尼块减振及用谐波平衡方法来研究具有摩擦阻尼叶片的振动问题,以及改变摩擦系数对阻尼叶片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兵兵  李笑江  陈涛  王晗  吴雄岗 《推进技术》2021,42(5):1053-1058
为了获得复杂装药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阻尼特性的变化规律,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工作时刻时的燃烧室声腔结构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得到复杂装药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声模态及其变化规律;基于此,计算并分析了复杂装药发动机装药燃烧过程中常见阻尼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喷管阻尼系数与壁面阻尼系数占总阻尼系数百分比逐渐减小,相反微粒阻尼系数占总阻尼系数的百分比逐渐增大,在发动机工作后期,发动机阻尼系数最小,从而导致发动机后期的工作稳定性较差,小扰动易被扩大为大扰动; 在发动机的所有阻尼中,喷管阻尼在发动机工作初期起主导作用,而微粒阻尼在工作后期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航空锥齿轮减振阻尼环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锥齿轮减振阻尼环设计,基于理论分析,结合数值仿真,探索了阻尼环设计方法.通过对阻尼环组合结构的简化模型推导了等效阻尼计算公式,得出了用于阻尼环初始结构设计的定性结论;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了附加阻尼后的组合结构的瞬态响应,并与未加阻尼的初始结构设计进行了对比,证明了附加阻尼对减小轮体振动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阻尼环设计存在1个最佳接触压力,使阻尼环等效黏性阻尼系数最大,减振效果最优,可通过调整安装过盈量来获得合适的接触压力.形成的分析方法为阻尼环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对某机前设备舱安装板的原金属加筋板、单层阻尼加筋板及双层阻尼加筋板等三 限元模型进行了实模态与复模态的动特性计算、动响应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由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阻尼减振效果比较显著,可以装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避免航空齿轮振动过大导致齿轮辐板破裂,在齿轮外缘安装阻尼环是一种有效减振方法。针对工程中阻尼环设计时缺乏有效便捷的设计方法问题,基于能量法建立了航空齿轮节径型振动下阻尼环的等效参数模型。在给定模态振型下,将阻尼环的影响效果简化为依赖于齿轮振幅(振动应力)的等效阻尼、等效刚度和等效质量,实现了齿轮-阻尼环系统幅频响应快速求解。以某航空齿轮为例,分析了激励载荷、摩擦系数、转速以及结构固有阻尼对强迫响应的影响,结合许用振动应力进行了阻尼环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阻尼环减振效果与振动应力具有强非线性,在本文给定的激励载荷及100 MPa许用振动应力下,阻尼环质量比不应大于5%,最佳摩擦系数为0.1,设计得当的阻尼环能够降低50%以上的振动应力。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约束阻尼板振动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复模量本构关系,推导各向同性约束阻尼板的动力学控制方程,求出了四边简支约束阻尼板的固有频率以及损耗因子的解析解,与利用有限元方法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根据粘弹性材料特性曲线,插入取样温度点,分析不同温度下约束阻尼结构的减振性能,与数值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存在最佳温度,使约束阻尼结构减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对某高压涡轮工作叶片缘板阻尼结构进行了阻尼效果计算及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正压力的增加,阻尼比基本呈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规律,阻尼比峰值出现在100~280N之间.计算得到一弯共振下的正压力为123~158N,与阻尼效果试验基本一致.分类比较了常用缘板阻尼结构形式的优缺点,改进完善后的阻尼片结构质量增加约30%,在激振力占气动力百分比分别为1%,3%及5%时,振动响应减幅分别为31%,21%及16%.  相似文献   

20.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大开角段整流装置设计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阻尼网对大开角段内的气流分离进行控制,并合理设置其参数,是工程上有效的方法之一。为验证阻尼网工程设计方法的可靠性,以0.6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对工程设计方法的初步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开角段布置环境对阻尼网参数进行了优化。由计算结果知,采用方案3-4(两层阻尼网损失系数分别为1.6和1.0)时,大开角段出口截面的速度均方根偏差值(RMS)为14.5%;考虑布置环境影响,调整两层阻尼网损失系数至0.8和1.0时,RMS值为16.2%。研究结果表明,阻尼网工程设计方法结合数值模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大开角段整流装置的设计,达到了抑制大开角段内气流分离,降低压力损失,提高出口速度均匀性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