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LS—DYNA的降落伞伞衣织物透气性参数仿真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已知的伞衣织物透气量与压差曲线计算得到了表征伞衣织物透气性能的两个主要参数一粘性系数和惯性系数,并运用LS—DYNA软件的流固耦合算法对其进行了验证,这对以后仿真降落伞充气过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刚  廖瑛 《上海航天》2006,23(5):50-54
研究了某导弹引战系统数学仿真中破片式战斗部仿真的实现。根据目标易损性,用蒙特卡罗法计算了战斗部对空中目标的杀伤作用,给出了炸点定位、破片飞行动力学系数、易损舱覆盖面积、杀伤区参数、破片对易损舱作用和易损舱杀伤概率的计算模型,并由此获得了目标杀伤概率和导弹单发杀伤概率。介绍了设计的引战系统数学仿真模型。该模型的作用和有效性在该导弹的闭合回路靶试中获得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充气太阳能帆板展开动力学数值模拟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气太阳能帆板是一种通过气体驱动支撑管展开的新型太阳能帆板。首先简要介绍其研究进展,然后针对充气展开支撑管,提出了分段式充气体积控制模型,基于LS—DYNA模拟了空间环境下Z型折叠充气太阳能帆板在支撑管无约束与有轴向约束控制时的展开过程,分析了支撑管每折叠段的气压变化,上横板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基板的平面外振动,预报了展开过程中支撑管与基板的接触碰撞,并通过悬吊式展开试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本文计算能够预报充气太阳能帆板在空间展开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导弹子母弹子弹抛撒弹道模型及数字仿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导弹子母弹抛撒弹道模型,并编制了抛撒弹道仿真程序,仿真结果与靶场试验结果一致,仿真程序也适用于所有弹道导弹子母弹撒 轴对称子弹的无控弹道仿真,可为地地导弹子母作战使用及作战效能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5.
破片式反导导弹引战配合仿真与效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破片式反导导弹的引信、战斗部、弹目交会参数和背景干扰等对引战配合效率的影响,构建了超低空反导导弹引战配合仿真与效率计算工作平台,给出仿真及效率计算模型。在不同导弹、目标和背景干扰等参数条件下,模拟导弹的引战配合过程并计算其效率,获得了引信启动点散布、延迟时间、战斗部破片初速、飞散角、脱靶量以及背景干扰等系统参数对导弹引战配合效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
太阳帆可以通过气体驱动支撑管而展开。针对太阳帆充气展开方式,分别对“Z”型8折管整体与分段充气模型建立有中心刚体与无中心刚体约束两种情况的有限元模型;针对分段充气模型,根据充气装置的位置分别建立自由端与固支端充气模型。应用动力学显式求解软件LS\|DYNA 进行太阳帆支撑管充气展开仿真模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缓冲机构着陆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金宝  聂宏  赵金才  柏合民  博伟 《宇航学报》2008,29(6):1729-1732
铝蜂窝缓冲器是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机构常用缓冲装置。首先针对简化 二级蜂窝缓冲装置在LS\|DYNA中进行着陆过程大变形模拟仿真分析;其次对探测器机体变 形对着陆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探测器采用多级蜂窝缓冲装置,在着陆过程中 当第一级蜂窝材料完全压缩时,探测器加速度响应最大;由于探测器机体柔性变形改变了相 应连接约束的位置从而使着陆器着陆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8.
系统阐述了数值模拟技术这一新兴手段在钻地武器研制中的主要算法及应用,比较了算法之间的优缺点,介绍了当今流行的各种主要计算程序。作为算例,运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LS-DYNA计算程序,对一个防空建筑在弹头侵彻下的动态响应及应力变化情况作了计算,图像形象显示了战斗部在侵彻过程中的形变及其速度,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最后阐述了数值模拟技术在武器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子母弹内弹道理论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一种子母弹燃气抛放子弹装置,根据流体动力学和火药理论,尤其是借鉴了流体动力学的喷管理论,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了燃烧室内压强和推动子弹运动的压强之间的区别,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子母弹道的方法,建立了具体的理论计算模型,并根据算例,与火炮内弹道学理论模型进行比较,说明了该模型的特点和长处。  相似文献   

10.
杨华波  张士峰  蔡洪  胡云中 《宇航学报》2007,28(6):1638-1642
影响海基导弹落点偏差的因素主要是制导工具误差和初始发射参数误差。详细讨论了工具误差系数、初始发射参数误差与遥外差的关系,建立了海基导弹制导工具误差、初始误差分离的线性模型。最后根据六自由度弹道仿真程序仿真的遥测数据和外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证实了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用后抛质量加降落伞方法回收弹头的原理以及在飞行试验和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对自旋弹头的精确控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质量块控制装置配置方式.该配置方式中2套径向质量块控制装置不随弹头自旋而旋转.建立了自旋弹头的姿态运动方程,并采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自旋弹头的变质心控制系统,能够保证自旋弹头的俯仰角和偏航角的跟踪误差收敛到零.为了验证自旋弹头的变质心控制系统的性能,举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变质心控制方式的再入弹头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林鹏  周凤岐  周军 《航天控制》2007,25(2):16-20
弹头变质心机动控制是通过移动弹头的质心位置,利用气动配平力矩改变弹头的飞行姿态和攻角,从而可实现弹头机动控制。本文在推导变质心弹头的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方程组的特点并结合弹头再入过程中的气动、速度等参数变化规律,给出了变质心弹头再入过程中宜采用的控制模式,为变质心弹头控制律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求解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和起爆方位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景伟  谭惠民  樊印海 《宇航学报》2003,24(2):198-201,209
起爆控制技术是装备定向战斗部的空空导弹的主要技术之一。综合利用制导和引信信息确定引信最佳起爆延迟时间和起爆方位是导弹技术发展的方向。该文在弹体坐标系下建立了任意空间交会条件下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和起爆方位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对弹目交会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起爆方位角的变化与弹目相对速度无关;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段,目标的方位可能发生象限变化。因此定向引战系统必须根据起爆方位角变化调整起爆方位才能有效击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反导导弹引信战斗部配合效率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反导导弹引信--战斗部系统整体出发,把引信参数、战斗部参数同时作为优化设计变量,以单发杀伤概率最大、战斗部质量最小为双目标函数,建立了引战系统配合效率优化数学模型,给出了算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概述了洲际导弹弹头回收的作用,比较了它与卫星回收的不同特点。介绍了弹头回收减速的几种基本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17.
弹道目标进动特性的微多普勒研究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不同方面建立弹道导弹进动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时频分析方法给出微多普勒的分析结果,证明这两种建立弹道导弹进动数学模型的方法是等价的、正确的.根据不同微运动微多普勒时频分布的差异以及不同微运动微多普勒变化周期的不同,可以识别出真弹头和诱饵.这为弹道导弹防御中段弹头和其他轻重诱饵的识别提供了一个新的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饶彬  肖顺平  王雪松 《宇航学报》2011,32(8):1813-1818
基于微波暗室静态测量数据,结合弹道学理论,分析了战术弹道导弹(TBM)弹头在再入段的运动学特性和电磁散射特性。研究表明,典型战情下再入舱的RCS比弹头目标的RCS大10~30dB。当采用LFM波形时,会导致较为严重的旁瓣遮掩效应,即脉冲压缩后末修舱的旁瓣会遮掩邻近微弱弹头目标的主瓣,导致弹头漏检。从理论和仿真的角度分析了相关设计参数(例如带宽)以及伴随物相关参数(速度、相对距离、相对RCS等)对弹头目标CFAR检测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检测性能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洲际弹道导弹弹头回收的重要性 ,以及对弹头回收系统的两种概念性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