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曾在“一种简明的阐释”(见《飞碟探索》1995年第4期)一文中把原子和太阳看成是相似的东西.原子有原子核壳层及电子壳层,太阳也有类似的“核壳层”及与原子电子壳层相似的行垦壳层.它们两者的壳层都是物质在阴阳互变中导致空间能量密度产生变化而产生的空间能量密度波.重原子核内部空间能量密度高,所以重原子核向外发射粒子或裂变时会放出能量.太阳内部空间的能量密度也较高,所以太阳气体从中心流出表面时也会放出能量,这是太阳能的本质.所以太阳能不是氢核聚变能.这就是中微子失踪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奎格 《飞碟探索》2011,(9):13-13
如果物理学家被迫要以一个词来说明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理由,他们通常会回答“希格斯粒子”。希格斯粒子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它是现今最成功的粒子理论中还没有被找到的粒子。在粒子物理史上,新对撞机在能量上的跃升是前所未见的。我们不知道它会发现什么,但是它所找到的东西以及所撞见的新问题,必将改变粒子物理的面貌,而且将影响相关的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3.
当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自发发生说时,它只是一个哲学学说。到了17世纪,雷第试图用实验来验证它,它就变成了一个科学假说。但是实验却没能获得公认的结论。一直到19世纪,微生物能否自发发生,仍然是一个争论非常激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位工程师在寻找卫星通过的干扰源时,意外地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它是宇宙学家早就预言的大爆炸的余烬,从而为大爆炸论确立了它在宇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后,物理学家古斯又以暴胀论完善了宇宙创生的整个理论。暴胀论说,蕴藏在空间的反引力,在宇宙年龄为万亿万亿分之一秒时,促使宇宙发生迅猛地膨胀,这样,把很少量的一点物质变成了整个宇宙的能量和物质。也许有人要问,真空空间的一小点物质从何而来?按量子论的测不准原理,诸如粒子的位置—动量、能量—时间,是无法精确测定的,这是大自然的一条基本法则。它使得…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超统一理论大统一理论无法统一引力,将引力也统一为单一超力的理论就叫超统一理论,也叫“超引力理论”。由于这种理论引入了超对称概念,所以又叫“超对称理论”。对称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如上下、正反等等。在物理定律中,也一直存在着电荷、镜像和时间对称。后来发现,在基本粒子的性质中,除了上述对称外,还存在着一种更玄妙的超对称,即粒子通过旋转而相互联系起来,一个旋转的粒子可以变成一个不旋转的粒子,一个组成物质的费米子可以变成一个携带力的玻色子。如光微子变成光子、引力微子变成引力子等。在一定意义上,  相似文献   

6.
杨进 《飞碟探索》2002,(3):32-34
早先,科学家把自然力分成四种,即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但当代科学家却煞费苦心地想要找到一个统一理论,把这四种力解释为是统一力的不同方面,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成功。引力至今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无法识其庐山真面目。量子力学认为引力是由引力子(据称是一种虚粒子,检测不到,但人们可以知道它的存在)携带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是这两个天体的粒子之间交换引力子的结果,于是地球就绕太阳公转起来。经典物理学家则认为引力是一种实际存在,是一种叫引力波的东西构成的,但直到现在它还没有被观测到过。无…  相似文献   

7.
大海为何不干 ? 一对恋人在举行婚礼时常会对天盟誓: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由此可见,浩瀚无垠的海洋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海水为什么不会干涸 ?大海里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多呢 ?  有人估计过,全世界海洋的总水量有 13. 7亿立方千米。如果把所有的水集中起来做成一个“水球”,这个水球的直径可达 1400千米。茫茫大海中这么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一般的说法是,大海中的水归根究底就是从它“自身”来的。每年从海洋的表面有 1亿多吨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去;这些水蒸气的绝大部分仍然在大海的上空变成云再化为雨,最后又降回到大海中。而水蒸…  相似文献   

8.
宇宙、人的深层次中,隐藏着诸多奥秘。贯穿在这些奥秘之中的,是一个根本的奥秘,那就是物质与精神的本质及其相互作用。它像一条无限长的无形的线,把宇宙、人的一切都串连起来。它几乎就像上帝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类总是要不断地思索和询问:是物质制约精神,还是精神制约物质?或者它们是相互制约的?精神可以还原为物质吗?人可以还原为细胞、原子甚至夸克吗?人的意识可以还原为大脑中的电脉冲吗?人的感情只不过是一点化学成分的作用吗?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物理定律所规定的吗?有没有独立于物质的精神,或独立于精神的物质?精…  相似文献   

9.
建一 《飞碟探索》2012,(4):40-41
通过天文观测设备探测到的种种迹象表明,神秘的黑洞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理论模型,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拥有高强度磁场的天体。黑洞原理总体上,宇宙的温度是相对均匀各向同性的,物质的聚合分散都由温度这只无形的手来操纵。宇宙大尺度空间中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值,这个温度值就决定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把身体探进粒子加速器会发生什么?这一情景像是漫威公司出品的一个不怎么讨喜的漫画开头,却恰好反映了我们对辐射、人体脆弱性以及物质本质的直觉。粒子加速器帮助物理学家通过在强磁场中加速亚原子粒子并跟踪其碰撞后产生的相互作用来进行研究。通过探索宇宙的种种奥秘,对撞机已经融入我们的时代精神,并触发了我们的好奇和恐惧。早在2008年,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被控通过大型  相似文献   

11.
你可以把它想成是科学史上最巨大、功能最强大的显微镜。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距离日内瓦只有一小段车程的乡村地底下的环形机器已经组装完成,它所探究的是我们所探查过的最短尺度以及最高能量的物理。十几年来,粒子物理学家一直热切期盼有机会探索兆等级的物理(这样称呼是因为它牵涉到的能量高达10^12电子伏特,也就是1兆电子伏特)。我们预期在这么高的能量上,必定会出现重大的新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杨武 《飞碟探索》2003,(2):23-23
常听人们谈论到我们周围的“黑洞”:美国的赤字,俄罗斯的经济。我们将一个地方称为“黑洞”,是说在那里物质看上去大量地消失不见而又不留任何痕迹。自从普林斯顿的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创造了这一词汇以来,它就被用来描写一个引力异常庞大,可以吞噬它周围一切东西,甚至是光的物体。这个异乎寻常的概念,最初来自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而现在却成了人们日常生活语言的一部分。当记者和普通百姓轻松地使用这一词汇时,天文学家却在严肃地探寻这个真正的东西。到目前为止,人们所找到的证据尽管详细,但却令人对黑洞的结论可望而不可即…  相似文献   

13.
云英 《太空探索》2014,(5):44-45
<正>在宇宙研究中,最令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感兴趣的是暗物质与暗能量,它们是21世纪初科学的最大谜团,故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这两个代表宇宙中95%以上物质含量的东西,像幽灵一样存在于宇宙之中。人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但却看不见、摸不着它,这更激发了科学家们对它的兴趣,企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科学家们对暗物质的特性提出了多种  相似文献   

14.
时间与空间的错位︵下︶贾庆林在这两个世界上,元素粒子、原子核、简单分子和复合分子,一句话,一切都是由物理规律所决定。像我们这个世界一样,影子世界的物体也应分布在以星球和银河系组成的空间内,经过与我们所观察到的天体同样的进化阶段。而较小物质结构则取决于...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天文观测证据表明,暗物质不但存在,而且主导宇宙的物质分布。但是目前人类对于暗物质粒子的性质还几乎一无所知,关键就在于还没有探测到暗物质粒子,这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缺憾之一。现代物理学理论的有些模型预言了种类繁多的候选暗物质粒子,但是无法明确说明哪种粒子就是暗物质粒子,所以最终探测到并且测量暗物质粒子的性质将能够对于基础物理学理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假如在木卫二上的海洋和地球上的海洋之间建造一个虹吸装置,会怎样呢?建成后,它会流动吗?(我们有个点子,想瓶装木卫二上的水,然后出售。)不会,但我很喜欢你后面说的那个点子。虹吸管很是奇妙——它能仅用一根管子和重力,就把水泵上来并越过障碍物。你能用它泵空一个游泳池里的水,或是填满各种奇形怪状的容器,或是解决许多与此类似的麻烦。乍一看这一点可能并不明显,但事实上虹吸是因为大气压强。回答木卫二的那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这40余年来,只要一想起三次目睹UFO那奇而又奇的经历,都令我兴奋不已,难以忘怀。现在我把它记述出来,并不是要否定什么或者肯定什么,而是为人类探索与发现的征程提供一些佐证,以利于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0纪70年代,霍金提出了“黑洞不黑”的原理,这是说黑洞并非只吞食物质和辐射的“天体”,它同时也蒸发出粒子和辐射,此称霍金辐射。霍金在黑洞理论上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原初黑洞。黑洞不光是大质量恒星燃尽核燃料后的归宿,它也可能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一个瞬间。当时有一部分物质在巨大的压力下,被挤压成极其微小的原初黑洞,它们迄今仍飘流在空间各处。现代理论学家认为从原初黑洞中可诞生出许多东西。他们说,这是可测得的,但也十分困难。使用高技术可以捕捉到一个闪光的原子,其光谱类似于钙原子,但专家们感到有些不带…  相似文献   

19.
现在我们生存的宇宙,据目前观测数据表明至少已有200多亿年了.200亿年前的宇宙是一团巨大的超物质、超能量、超时空的原始聚合物体,在自身各种能量的强烈作用下,这团物质发生了"大爆炸"(在最近这次"大爆炸"之前已发生过无数次相同或相似的宇宙"大爆炸").在爆炸后的漫长演变、变化过程中,形成了现在宇宙的形式,而且还将继续演变下去.从"能量物质"逐渐变成"恒量物质",再经过几百亿年或者上千亿年的时间,"恒量物质"最终又将转变成最初"能量物质".这样,宇宙就圆满完成了它"生命"的一个周期,或者说宇宙又"活"了一次.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常把时间比做一条笔直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我们只有两个方向——过去和未来。留给鱼儿的疑惑是:时间是否还有其他方向 ?在我们的时间直线以外,是否存在着垂直的时间矢量 ?那样的时间矢量是否会像我们的时间长河一样源远流长,没有始点,没有终限 ?对超光速现象的研究大约可以追溯到 193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麦考尔曾指出:“当一个粒子穿行一个障碍时,它好像瞬间就穿过去了。”到今天,超光速的实验对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粒子,从而发现了更多的莫名其妙的物理表征,比如,实验对象常常诡异地消失。但只要引出一条垂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