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适用于微电子混合的或单片装置的模拟RC有源滤波器的最新设计方法。只有采用这种实用的设计方法,才会生产出性能可靠的滤波器。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介绍详细的设计程序和数学方程式,但是,指出了工作范围,并列出了许多参考资料,使读者能够得到可工作的滤波器。  相似文献   

2.
2012年12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半导体协会、国防科技工业微电子元器件一级计量站主办的"2012微电子与元器件计量测试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国家质监局计量司宋伟副司长、陈红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韩俊副司长、技术基础处常利民处长,北京市国防  相似文献   

3.
《宇航计测技术》2013,(1):74-74
2012年12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半导体协会、国防科技工业微电子元器件一级计量站主办的"2012微电子与元器件计量测试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国家质监局计量司宋伟副司长、陈红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韩俊副司长、技术基础处常利民处长,  相似文献   

4.
江燕 《国际太空》1996,(6):21-24
近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航天器上使用的电子部件和系统早已告别了分立元件的时代,用上了集成电路,甚至大规模集成电路。空间电子系统不仅实现了小型化、微型化,而且正在向着商业化迈进。有了这样的基础,国外依靠科学基金资助的在校大学生和一些名不见经传...  相似文献   

5.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4,(3):I0001-I0001
<正>一、总体设计1.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系统集成与一体化设计2.控制系统方案设计3.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变结构控制、最优控制等)4.系统建模、系统辨识和状态估计二、制导、导航与控制1.自主导航与组合导航技术2.姿态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3.姿态测量和姿态确定技术4.挠性结构动力学和控制5.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6.交会对接与返回再入技术7.深空探测与着陆技术8.编队飞行与星座控制技术9.拦截器制导与控制技术10.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技术11.天基信息系统和空间安全12.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物理仿真  相似文献   

6.
<正>一、总体设计1.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系统集成与一体化设计2.控制系统方案设计3.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变结构控制、最优控制等)4.系统建模、系统辨识和状态估计二、制导、导航与控制1.自主导航与组合导航技术2.姿态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3.姿态测量和姿态确定技术4.挠性结构动力学和控制5.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6.交会对接与返回再入技术7.深空探测与着陆技术8.编队飞行与星座控制技术9.拦截器制导与控制技术10.机器人动力  相似文献   

7.
《宇航计测技术》2012,(3):F0003-F0003
为加强计量与测试领域的合作,促进计量与测试领域的交流,充分展示计量与测试领域的科研成果,由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与质量司指导,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URSI中国国家委员会电磁计量专业委员会、计量与校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宇航计测技术》编辑部  相似文献   

8.
液发推力室和涡轮泵故障监测与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液发推力室和涡轮泵故障监测与诊断技术,介绍了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包括:试车结果统计与故障特性分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故障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状态分类与特征分析等.此外也介绍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动态过程监测与诊断算法、基于时序分析的稳态过程监测与诊断算法和基于频谱方法的事后故障分析与诊断等故障监测与诊断算法.最后,介绍了所研制的工程应用系统,并给出了具体的故障监测与诊断实例.   相似文献   

9.
7月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立足于发挥航天高科技优势与中国能建集团的行业优势,在卫星应用与信息服务、高端装备、房地产开发、金融与投资合作、国  相似文献   

10.
《宇航计测技术》2020,(1):11-11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创新驱动、质量强国等国家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十三五"国防军工计量发展指导意见,抓住国际单位制变革新机遇,深入研究量子化、太赫兹等计量测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推进高端测量仪器自主研发,加强计量与测试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展示军工计量与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与质量司指导,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计量与校准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URS1中国国家委员会电磁计量专业委员会、《宇航计测技术》编辑部联合主办的“2020国防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将于2020年9月在北京市召开。  相似文献   

11.
张蕊 《国际太空》2013,(7):59-64
目前,"国际空间站"(ISS)应用主要集中在6个领域,分别是技术开发与验证、物理科学、人体研究、教育活动与推广、地球与空间科学以及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其中教育活动和推广作为重要的新兴应用领域之一,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国际空间站"作为一个形象的科普宣传推广平台,增进了世界各地的学  相似文献   

12.
《宇航计测技术》2010,30(3):F0002-F0002
为促进计量与测试领域的交流和沟通,加强计量与测试领域的合作,由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北京电子学会电子测量技术专业委员会、URSI中国国家委员会电磁计量专业委员会、计量与校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湖北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宇航计测技术》编辑部联合举办的“2010年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将于2010年9月在湖北省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4,(4):I0001-I0001
<正>一、总体设计1.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系统集成与一体化设计2.控制系统方案设计3.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变结构控制、最优控制等)4.系统建模、系统辨识和状态估计二、制导、导航与控制1.自主导航与组合导航技术2.姿态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3.姿态测量和姿态确定技术4.挠性结构动力学和控制5.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6.交会对接与返回再入技术  相似文献   

14.
前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35(2):前插1-前插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成立于1998年4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具实力的学院之一.学院学科覆盖了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下设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等二级学科.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形与控制和工业设计等4个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15.
周武 《太空探索》2011,(10):48-49
9月1日,"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以及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等的40位院士出席大会。论坛分别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机械与运载工程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半自主飞行追踪星,阐述航天器交会总体设计方法。根据对接点的地理位置范围、共面轨道倾角以及目标星轨道周期与追踪星入轨点地理位置,确定交会飞行时间和两星初始相位差范围。考虑最小轨道机动动力要求与飞行轨迹安全性等因素,并兼顾地面测控条件,设计追踪星远程导引段与相对导航段的轨道机动与飞行轨迹,特别是选择与比较不同的初始轨道、调相轨道与漂移轨道以及保持点停泊时间与最终逼近段飞行时间等交会飞行要素,调整飞行时间、相位差与对接点位置,确定最佳交会飞行方案,完成空间交会任务。  相似文献   

17.
2015年9月9日-11日,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与质量司指导,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URSI中国国家委员会电磁计量专业委员会、计量与校准技术重点实验室、《宇航计测技术》编辑部主办,  相似文献   

18.
空间成像光谱信息的处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处理和分析是空间成像光谱技木中涉及最终取得地物目标识别结果的两个重要步骤。按照信息处理流程,阐述了存档处理、数据压缩、检索处理、辐射与几何校正等关键技术;并在评述图像恢复与增强处理及多光谱数据信息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成像光谱数据人工目视解译与计算机分析解译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前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33(8):I0001-I00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我国最早批准成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之一,现有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12个博  相似文献   

20.
东方星  李虹 《国际太空》2013,(11):67-67
2013年10月11日,由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的首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在北京大观国际开坛。该论坛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院所、产业机构等各方关注,逾150人与会。本届论坛以"把握机遇、集智汇策,助力航天国际化发展"为主题,设置与航天国际化发展有关的形势与战略、交流与合作、途径与模式三项议题。论坛从大国格局、多边合作、国际竞争态势等战略层面,结合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