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空旅行者     
魏庆 《飞碟探索》2008,(10):18-18
时间:2007年8月11日2时02分。事件: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在过去的4年里,“奋进”号经历了“大变身”,成为美国历史上设备最先进的航天飞机。“奋进”号配备了空间站—航天飞机动力传输系统,有了它,实现对接的航天飞机将能够从空间站获取动力,从而延长在太空中的逗留时间。“奋进”号还装备了卫星导航系统和改进过的主发动机检查系统。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2011,(2):66
莫斯科时间2010年12月15日22时09分(北京时间16日凌晨3时9分),国际空间站第26宇航组3名航天员乘俄罗斯联盟TMA20载人飞船,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在与运载火箭分离后,飞船飞行约两昼夜,于北京时间17日15时11分到达国际空间站并与空间站服务舱完成自动对接。  相似文献   

3.
在1997年11月开始正式建造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之前,美俄计划进行7次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为了完成1995年6月29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的第一次对接。必须预先把“和平”号空间站上的“晶体舱”从其Z轴位置移至轴向(X轴)对接口,在完成对接和航天飞机离开空间站以后,这个“晶体舱”又必须重新移至其原来的Z轴位置(见上图)。以后的每次对接都要这样操作是不切实际的,况且移动“晶体舱”的机械臂,其设计寿命也快到了。为此,为方便今后的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俄国人提出了一个新舱计划。  相似文献   

4.
小号 《国际太空》2005,(6):20-20
他们于4月17日进入“国际空间站”,其中克里卡廖夫曾在太空累积飞行624天,完成这次任务后将使他在太空的工作时间累积超过800天,成为在太空累积工作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他们将为航天飞机复飞后与空间站对接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庞统 《太空探索》2009,(11):20-24
日本时间9月18日凌晨,日本首艘无人航天货运飞船——空间站转运飞行器1号(HTV1)到达国际空间站附近约10米处。国际空间站内的航天员操作机械臂,成功完成了HTV1与空间站的对接。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时间2023年5月22日5:37,美国公理空间公司(Axiom Space)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利用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执行第二次“国际空间站”(ISS)私人航天员任务。“载人龙”飞船经过约15.5h飞行后,与“国际空间站”和谐号(Harmony)节点舱天顶点对接。飞船搭载的4名航天员以私人航天员身份在轨开展了为期8天的短期考察任务。5月30日23:05,搭载Ax-2乘组的自由号(Freedom)“载人龙”飞船从“国际空间站”脱离对接,经过12h飞行,“载人龙”飞船在佛罗里达海岸安全溅落。  相似文献   

7.
航天简讯     
第7批长期考察组进驻“国际空间站”莫斯科时间4月28日9时56分,搭载第7批长期考察组2名成员的俄罗斯联盟TMA-2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据俄航天部发布的消息,对接是在自动状态下进行的。 第7批长期考察组原定由1名美国航天员和2名俄罗斯航天员组成,由于哥伦比亚号航  相似文献   

8.
<正>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Roscosmos)网站2019年4月26日报道,俄罗斯能源火箭公司(RSC Energia)专家已经制定出飞船单圈飞行对接方案,可实现约2h内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该飞行方案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缩短航天员在载人飞船上花费的时间,将各种科学实验用生物材料快速运送到国际空间站。此外,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所需时间越短,可以节省越多的飞行所需燃料和其他资源并方便开展太空救援。  相似文献   

9.
一林 《国际太空》2005,(6):21-22
欧洲航天局(ESA)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两大重要设施:“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和“哥伦布”实验舱。ATV首发飞行时间几经推迟,现定于2006年春。目前地面的准备工作和“国际空间站”为迎接ATV到来的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将于今年秋季完成。  相似文献   

10.
国外动态     
<正>猎鹰-9火箭发射货运龙CRS-27飞船3月15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的龙-CRS-27(Dragon-CRS-27)货运飞船搭乘猎鹰-9(Falcon-9)火箭发射升空,执行该公司第27次“国际空间站”(ISS)商业补给服务。3月16日,飞船顺利对接和谐号节点舱。此次任务共发射7个航天器,包括“龙”(Dragon)货运飞船和6颗搭载发射的小卫星,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约2852kg货物,包括乘员补给、科学实验设备和材料等。  相似文献   

11.
1“快速对接”飞行模式简介
  “快速对接”飞行模式指的是飞船在6h内绕地球4圈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而之前飞船在对接前要绕地球飞行34圈,用时近2天时间。2012年8月1日23:35(莫斯科当地时间)俄罗斯进步M-16M货运飞船发射升空,飞船在发射6h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这是货运飞船首次测试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此后又成功进行了2次,3艘“进步”货运飞船“快速对接”飞行试验成功后。俄罗斯开始试验载人飞船的快速对接。2013年3月29日,俄罗斯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表示,在联盟 TMA-08飞船发射后还将采用相同的模式进行一次载人发射,这期间将对乘员的生理参数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再确定是否将这种快速对接模式转为常规飞行模式。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总裁洛波塔今年4月1日称,采用快速对接模式后,飞船飞前训练准备没有变化,主要是重点测试舱载计算软件。
  2013年3月28日,俄罗斯联盟TMA-08M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飞行5h44min后,首次实现了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快速对接”。在航天发展史中,“快速对接”模式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实现载人“快速对接”在俄罗斯尚属首次,所以这种新的飞行模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俄罗斯航天局决定,经过2次测试飞行后“快速对接”模式将成为常态飞行模式。新的飞行模式不但对飞船系统会产生影响,对于航天员更是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知豪 《国际太空》2008,(3):29-35
□□2008年2月7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把欧洲航天局的哥伦布号实验舱(Columbus laboratory Module)送往“国际空间站”。此后,航天飞机将分3次把日本的希望号日本实验舱(Kibo JEM)送上“国际空间站”。欧日的实验舱上天后,将大大增强“国际空间站”的科研能力。此外,在20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时间2023年2月24日8:24,俄罗斯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利用联盟-2.1a(Soyuz-2.1a)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联盟MS-23(SoyuzMS-23)载人飞船。飞船以全自动模式发射,采用2天交会对接方案上行,成功与“国际空间站”(ISS)对接。  相似文献   

14.
莫斯科时间8月18日16:52,俄罗斯进步M-35货运飞船成功地同和平号空间站实现了重新对接。飞船同空间站的贴近和对接是由俄罗斯航天员索洛维约夫和维诺格拉多夫通过遥控方式手动操纵完成的。俄进步M-35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重新对接@曲新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进步号货运飞船8月24日的发射失败可能使由美国私营公司研制的飞船首次造访国际空间站的时间推迟。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准备在11月30日向该空间站发射其“龙”货运飞船,9天后同该站进行历史性的对接。  相似文献   

16.
江山 《太空探索》2005,(1):F003
2004年11月29日,俄联盟TMA-5号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码头号气闸舱分离后只用了不到半小时就成功与国际空间站上的曙光号功能舱完成重新对接,目前两名航天员已经返回空间站。莫斯科时间12点29分联盟TMA-5号载人飞船开始与码头号气闸舱分离,3分钟后船站分离。接着航天员操纵飞船,飞到距码头号30米的位置,然后再驾驶飞船重新飞向国际空间站,于莫斯科时间12点52分与空间站的曙光号功能舱完成对接。整个重新对接的过程用了23分钟,比原计划的31分钟缩短了8分钟。对接完成后,两名航天员花费了约一个半小时检查对接口的密封状况。在确认一切正…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0日,国际空间站上的美国航天员比尔.佩蒂特将自己拍摄的一组照片传到他的Twitter上,这些照片展现欧洲第3艘自动货运飞船"爱德阿多.阿玛尔迪"号(ATV-3)与太平洋上空386千米的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的壮观景象。ATV-3货船于3月23日发射升空,采用先进的激光导航系统。当时,这艘货船不断靠近空间站,最后完成对接。照片中,这艘货船的X形太阳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月26日“国际空间站”成员国会议结束,就“国际空间站”最终完成的装配式样,以及美国航天飞机于2010年退役后的有关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协议。  相似文献   

19.
北京时间2月8日发射升空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两天后的2月10日成功地实现了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为后者送去了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哥伦布试验舱。此举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又获得了一次重大进展。面对这一航天动态,人们不禁要问:国际空间站的建设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  相似文献   

20.
4月20日,俄罗斯联盟U型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进步”M15M货运飞船。飞船于两天后同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载有超过2.8吨食品、燃料和其他补给物资及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