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空间飞行》1990年2月报道,苏联可能在2015年执行火星载人探测任务。届时,将用能源号大型运载器把大块的部件送入轨道,由宇航员在轨道上组装成星际航天器。一旦星际航天器组装完毕,苏联航天飞机将把一个国际宇航员小组带到星际航天器上,这个航天器将在几年后到达火星。 苏联打算在1994年9月用质子号火箭发射其火星94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将携带高空探测气球。苏联还打算在2001年进行火星土壤采样返回地球的飞行。  相似文献   

2.
火星观察者探测器美国火星观察者(MarsOb-server)探测器于1992年9月24日用大力神3号运载火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自1975年发射两颗海盗号行星际探测器以来,首次对火星的飞行和探测。它将对火星的地貌和大气等进行普查,进而建...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火星探测计划的由来张万周火星─94和火星─96是前苏联解体前制定的火星探测计划。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直处于困难的境地,但为了保住前苏联几十年间争得的在航天领域的优势地位,俄罗斯政府仍批准了继续执行这些计划。一、为什么要探测火星在太阳系中。除...  相似文献   

4.
东旭 《中国航天》1997,(8):22-23
俄将再次进行月球探测东旭由于缺乏资金和火星96探测器发射失败,俄罗斯的空间科学计划正在进行重大调整,开始采取“更小、更快、更省”的发展策略。作为这一改革的第一步,俄已开始实施一项不载人月球探测计划,其探测器定于2000年发射。这将是俄在20多年里首次...  相似文献   

5.
苏联过去的火星探测成果不大,但现在已制定了一项宏伟的火星探测计划。据该计划,1988年7月将发射第一个火卫一探测器,探测和分析火卫一的表面结构。本文介绍了该探测器的构造、装载的仪器以及该探测器的探测项目和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类社会和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火星探测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从1960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个无人火星探测器至今,人类已发射无人火星探测器47次,对火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载人火星探测在探索地外生命、星际移民、推动科技发展、提升国家地位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航天运输系统技术是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实施的基础技术,其技术水平对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的风险、复杂度和成本具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开展载人火星探测航天运输系统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山珍 《航天员》2009,(3):34-37
自1962年苏联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以来的近半个世纪里,世界各国先后发射火星探测器30多个。尽管这些“火星使者”中有2/3未能完成使命,但人类探测火星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以美俄为主的航天大国,在火星探测方面又开始暗暗地较劲。已充分掌握航天技术的中国,在火星探测方面自然也希望有所建树。2009年10月,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YH-1)将搭乘俄罗斯的运载火箭,踏上拜访火星的漫漫旅程。  相似文献   

8.
《航天》2009,(9):17-19
苏联/俄罗斯的火星探测史可以说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一路走来备受打击,但痴心不改。1960年10月10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火星探测器,遗憾的是它连地球轨道也没飞出去。  相似文献   

9.
在1988年火星及火卫一的飞行计划中,苏联将首次使用新一代的模块式结构行星际航天器,这种航天器还适用于未来飞向其它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李琳 《航天员》2014,(3):32-33
很早之前,NAsA便开始利用无人飞船和火星车进行火星探索,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火星的理解,同时为未来的载人火星探索奠定了基础,而2020年火星探测器项目也将加入NASA的全面火星探测计划。该计划包括当前在火星轨道运行的“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卫星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以及近期被发射到火星上层轨道考察的MAVEN火星探测器等。而此次火星峰会的召开,也表明了人类正慢慢的着手将登陆火星的愿望转化为不再虚无缥缈的计划。  相似文献   

11.
苏联正在寻求使用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大型真空舱以支援其lima-D激光器实验。该实验装置将在1989年的火星卫星探测计划中用以进行光谱分析。 据苏联科学院IKI空间研究所的计划办公室说,约翰逊航天中心的A舱将为装在火卫1和2探测器上的激光器实验提供有价值的科学援助。 在火卫探测器上进行Lima-D实验的目的是: ·测定火星表层土壤的基本成份和同位素元素; ·探测火星表面各区域的不同地形; ·研究强同位素和化学成份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1987年3月,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上,苏联代表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火星探测计划,其最终目的是要在1996年进行从火星取回土壤样品的飞行。苏联提出的这项大规模的航天活动引起了西方代表团的震惊。  相似文献   

13.
天力 《中国航天》1996,(8):20-24
开辟通往火星的新路天力美国航宇局的火星探路者将是海盗号探测器计划后20年来第一个飞抵火星表面的美国探测器,也将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把漫游车送上另一颗行星的航天器。这_项目的宗旨是为一系列新的低成本火星探测任务开辟道路,验证新一代复杂的、比传统的行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14.
虽然NASA的载人航天计划一直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但是对于未来的载人火星探测还是有着许多创新理念。从星际火箭到新一代的无人探测机器人。就目前美国所掌握的这些技术来看,或许最终能够将航天员送到火星上。  相似文献   

15.
尹怀勤 《航天》2009,(9):32-34
美联社6月10日报道,美国将与欧洲合作展开火星之旅。此举的起因乃系双方经费欠缺,都想通过联手方式既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又继续实施原定的探测火星的计划。美国航宇局欲借此能够筹集到生产新一代核动力火星探测器的23亿美元,而欧洲空间局欲借此能在2016年将火星探测器Exomars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11,(8):47-47
NASA8月4日宣布,其“火星侦察轨道器”(MRO)的观测数据表明,火星上在最温暖的几个月里可能有流动水。博尔登局长说.NASA火星探测计划使人类距确定火星能否支持某种生命形式越来越近,并再次表明火星是未来载人探测的重要目的地。观测表明,火星某些山坡上在春末到夏季有深色手指形特征出现和向下延伸.这些特征在冬天消退.第二年春天又会再次出现。探测器上的仪器对火星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几个陡坡上这些重复出现的特征进行了反复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17.
火星着陆探测任务环节多、复杂度高、环境不确定性大,历史成功率低于50%.日前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已取得圆满成功,在世界上首次一步实现"绕、落、巡"的火星探测.文章对火星着陆探测任务中考虑的火星环境要素及其量化条件的确定过程进行阐述,包括:探测器系统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基于此对火星空间环境、大气环境、表面环...  相似文献   

18.
正导读:2016年3月15日,欧空局与俄罗斯航天局利用"质子号"火箭,成功发射了联合研制的"火星生物学2016"探测器。探测器将于10月中旬到达火星。这是欧俄按"两步走"策略实施"火星生物学"计划的第一步,有望解答国际上当前最突出的"火星生命"科学问题。欧洲希望借此掌握火星探测核心技术,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俄罗斯则将在"火星生物学2018"任务时首次实现火星着陆和原位探测,取得火星探测技术的重要突破。本文介绍了"火星生物学"计划的基本情况,简要介绍了两次任务的探测器平台、有效载荷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庞之浩 《中国航天》2004,(8):38-41,44
2003年12月25日,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顺利进入火星轨道;2004年的1月3日和24日,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又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6分钟降落过程之后,分别在火星表面安全着陆。不久,它们相继传回了令人惊奇的高清晰度照片,“火星快车”还首次在火星表面直接发现有水的证据。这一系列火星探测活动引起了轰动。与此同时,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等还陆续宣布了各自的火星探测新计划,在全世界掀起了新一轮的火星探测狂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的近邻,火星表面上是否曾经或至今依然存在生命是人类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了解火星的演化对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近几年的火星探测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1999年火星气候轨道器和火星极区着陆器两个探测器的接连失败曾引起了各方的广泛批评和关注。此后,美国调整了其火星探索战略,推迟了取样回送任务的时间,但火星探测计划的总体目标并未改变,主要是要通过找水来寻找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迹象。去年12月4日,有关方面公布,火星上的一些地方有层状沉积岩存在,使科学家们更加坚信火星上曾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