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气球微重力研究是利用气球携带落弹进行模拟空间微重力的一种试验手段。 微重力落弹回收系统是为完成微重力试验后的落弹安全回收而设计生产的。文中叙述了微重力落弹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并对我国研制该项目情况作较详细的说明,对结构、伞系统,控制,程序等设计要点作了介绍,最后对四次升空试验结果作了综合说明,试验取得100%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自1987年8月进行了第一次空间微重力试验以来,我国已先后进行了5次空间微重力试验,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本文比较全面地综合介绍了我国在空间材料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和试验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3.
联邦德国研究技术部微重力分部主任克雷格教授最近在我国访问期间谈到,联邦德国自1972年开始就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微重力试验,其中包括利用Texus探空火箭进行了100多次飞行试验。Texus可以提供250公斤载荷延续6分钟的微重力条件。克雷格教授说,中国在空间技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返回式卫星的成就为联邦德国在微重力试验上与中国密切合作提供了条件。克雷格教授说,政府已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航天器的热控制模式、对在微重力下的单相流与两相流的换热系统、微重力下与重力场下的两相流沸腾换热进行了比较。最后论述了在微重力条件下进行两相流沸腾换热地面等效试验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气球微重力研究是利用气球携带落弹进行模拟空间微重力的一种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6.
一种用于空间机械臂的 微重力模拟悬吊配重试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机械臂工作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中,广泛用于太空中的舱段对接、在轨维修等操作,因此需要在地面模拟微重力环境以满足空间机械臂研制试验要求。文章基于国内外模拟微重力环境领域技术现状,依据型号研制试验要求,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型空间机械臂性能和可靠性验证的微重力环境模拟悬吊配重试验系统,并给出了悬挂机构子系统、二维随动子系统、恒拉力子系统、位姿测定子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科学家对空间飞行器所具有的宇宙射线辐照、微重力、高真空、磁场等特殊环境进行不懈地探测,把空间特殊环境当成一种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进行大量的空间科学试验,取得重要成果。本章记述2000年以前通过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进行国内外新技术搭载试验、微重力测量搭载试验、微重力材料搭载试验、空间生命科学试验、空间育种试验,开展空间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简讯     
前苏联多余的导弹将改作运载器 前苏联的一枚ss-19导弹作为运载器于1991年12月20日在拜科努尔发射场进行了一次亚轨道航天飞行试验,准备作为商业性微重力飞行的平台。ss-19和ss-25可提供亚轨道微重力试验环境,也可发射小型卫星。 1991年前苏联提供商业性发射的火箭有ss-18和ss-24,它们由安124飞机从空中发射,其中ss-18可装载700公斤的设备,进行2小时的微重力试验。 (肖琴) 改进型海尔法试射成功 1991年12月,美国马丁·马丽埃塔公司在埃格林空军基地地面试射改进的反坦克海尔法导弹系统(HOMS)时创造了三发三中的记录。  相似文献   

9.
电磁悬吊、释放、提升机构是微重力落塔的一个主要分系统。文章论述了微重力落塔电磁悬吊、释放、提升机构研制的关键技术及难点、电磁释放过程的特性分析以及微重力落塔实际试验的情况。采用万向架悬吊结构和电磁释放过程可调技术解决了落塔微重力试验落舱释放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释放过程可调和控制,减少和降低了落舱释放的干扰,保证了落舱的微重力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落舱释放平稳,下落状态无倾斜,完成了电磁释放全过程并安全回收。  相似文献   

10.
板式贮箱内推进剂管理装置(PMD)以板式结构部件为主,其抑制液体晃动性能应能够满足卫星平台高稳定度和快速机动的需求。针对微重力下板式贮箱内液体晃动性能,建立基于有限体积(VOF)方法的气液两相流流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手段,比较分析研究了微重力环境下有防晃叶片和无防晃叶片的板式PMD晃动性能。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有防晃叶片的板式PMD抑制液体晃动性能明显优于无防晃叶片的板式PMD,使液面快速趋于稳定。同时,将计算分析结果与液体晃动微重力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微重力试验结果与计算分析结果非常相近。研究结果表明,有防晃叶片的板式PMD具有更好的抑制液体晃动功能,能够显著地抑制贮箱内推进剂晃动,以满足卫星平台的高稳定度和快速机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3月29日,休斯敦空间服务公司(SSI)发射了第一枚私营民用火箭,进行空间微重力试验.SSI公司的两级固体“星火”火箭是从白沙导弹靶场发射作正轨道发射的,将有效载荷送至400km高空、下靶场距离80km,飞行时间14分11秒.有效载荷重285kg,试验项目有6项,包括微重力对电镀、分子色散、聚合物泡沫生产和聚合物分离的影响.此次试验在接近  相似文献   

12.
空间微重力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目前的落塔法、悬吊法、水浮法和气浮法等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试验方法中设备本身的建造周期、成本及其它缺点难以满足做复杂运动的空间飞行器微重力模拟.本文总结了目前国际上的空间微重力地面模拟试验方法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其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三维微重力环境试验装置的设计思想,为做复杂运动的空间飞行器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准零刚度技术的微重力模拟悬吊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微重力地面模拟试验对验证航天器在轨运行的可靠性有重要意义。通常采用低刚度悬吊装置模拟微重力环境,但存在着承载能力低和自振干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弹簧自振的准零刚度悬吊装置。首先,通过合理简化推导了承载弹簧在装置中的自振频率计算式,并分析了准零刚度悬吊装置的工作原理,得出设计参数应满足的条件。然后,根据试验承载需求和位移要求提出了参数设计流程,依此流程设计得到了一种可调节平衡位置与几何参数的准零刚度悬吊装置。最后,对装置进行了静力测试与悬吊-隔振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不仅具有准零刚度特性和较大承载能力,而且解决了自振干扰的问题,能较好地模拟微重力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的材料加工业还刚刚开始,研究人员正在为随时都可以获得微重力环境而努力,这是空间材料加工进入 商业化的基础。目前美国和欧洲在载人航天器上进行了大约140项材料流体科学实验,而且还利用探空火箭进行了250项同类试验。由于美国航天飞机飞行曾一度受挫,使西方各国进入空间的机会受到了限制,苏联光子号回收舱和中国的返回式卫星在市场上倍受青睐并极有可能获得成功。中国和苏联在其返回式卫星上不止一次为西方搭载过微重力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微重力火箭是近20年来从探空火箭系列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用于微重力科学研究的技术实验火箭。微重力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微重力材料科学和微重力流体科学,并涉及到空间生命科学。1971年10月美国航宇局发射了空蜂170A,首次利用探空火箭进行空间材料加工实验尝试,1972年1月在发射黑雁5C火箭时,再次进行了金属熔炼实验。这两枚火箭的发射,证实了用探空火箭进行微重力科学实验是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从而揭开了微重力火箭研制和应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针对萤火一号(YH-1)火星探测器贮箱需具有防晃和蓄液排气等工作特点,对防晃型贮箱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表面张力和微重力流体力学原理,设计了实现该功能的系列推进剂管理装置(PMD).对层流式和叶片式两种PMD进行了微重力流体仿真和试验.经计算机仿真和落塔试验验证,优选出最佳PMD方案,设计的防晃贮箱满足探测器要求.  相似文献   

17.
载人航天空间环境模拟试验(Manned Spaceflight Space Environment Simulating Test)是指在地面(或空中)模拟空间环境,对航天员或有航天员参与的航天器进行的试验。这类试验主要有:(1)模拟微重力的中性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成功进行了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基础物理、微重力燃烧等9项空间实验。该项目将育种卫星的留轨舱作为一个微重力实验平台,利用遥感科学技术进行了一批不需要样品回收的微重力实验,发展了我国的卫星微重力平台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9.
YANG  Jun  YE  Ding-you 《固体火箭技术》2001,24(4):1-3
TY-3微重力火箭总长600mm,起飞质量1100kg,有效载荷50kg,最大飞行高度220km,能提供10^-4g约360s时间的微重力试验条件,该火箭已于2000年10月飞行试验成功,而且一种更先进的微重力火箭系统正在设计中。  相似文献   

20.
针对TY-3微重力试验火箭电气系统在测试中出现的供电干扰、长线干扰、脱落干扰等各种干扰因素进行了电磁兼容性分析,提出了改进的电路设计方案,通过了地面综合试验的验证和飞行试验的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