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0万年前的太阳系根据以上两种假说,便有人互为印证地联系起来,并假定这颗爆炸了的行星就是玛雅人曾居住的“摇篮”。前苏联天文学家萨伐利斯基甚至还给这颗假设中的行星取了个希腊名字叫“法艾东”,并给出了他推算的行星的直径和质量:直径约6000千米,相当于...  相似文献   

2.
苏三 《飞碟探索》2010,(3):46-47
在此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夏朝时期有许多“有”族,起码应该有九个。《诗·商颂·玄鸟》:“奄有九有”。“九有”意思为“九域”。这里与中国的“九文化”就开始有了联系。我们少数民族中有“九兄弟”的传说,还有“九个太阳”的传说,一直到后来与王权直接相连的“九五之尊”。但我确实没有找到中东与“九”相符的后代数目。这真是让我迷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不明飞行物和地外入侵者的传闻引起人们长期沸沸扬扬的争论,一些书,包括一些畅销书坚持说,UFO一直在与人类密切接触;怀疑论者们却说,这些书不过是老货新包装。在《共享》一书中,作者惠特利·斯特里帕讲述了他受到地外生物访问的经历。他们迅速而神秘地带走了他,在他的右耳后插入一根小针。他经历的某些片断被地外入侵者“屏蔽掉了”,事后只有借助催眠才能回忆得更完整一些。另一本书,巴德·霍普金斯写的《入侵者》,详细描述了科普利伍兹的“卡蒂·戴维斯事件”:印第安纳一位年轻的母亲在一个闷热的晚上有过与斯特里帕相似的经…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伊尔库特”科学生产公司副总经理萨乌托夫表示,公司将参加马来西亚空军购买一批教练机和作战教练机招标。在“利马-2005”武器展上,他们与马来西亚空军总司令就断型教练机“雅克-130”问题进行了会谈。看来,决定将现有的一架生产型“雅克-130”参加展览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2002年8月28日21时10分~15分,这是一段不寻常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第一次目击了UFO。当时,我正在房间里看书,突然听见奶奶在喊我。于是我急忙跑了出去,跑到院子里后,奶奶指着天空说:“看,那儿有一个东西。”我一看,果然,在头顶的天空中,有一个白色光团。这个光团看上去像罩了一层“雾”,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它比满月略大,而且中心不发光,呈暗青色,也就是天空的颜色。奇怪的是这片不发光的地方也像其他部分一样,像罩着一层“雾”。此外,这个飞行物体飞行时没有声音,光团飞行的速度很缓慢。当光团…  相似文献   

6.
俸天 《飞碟探索》2011,(10):12-13
知道我本人姓名的朋友,在座的不多,也可以说是没有。但是提到《飞碟探索》论坛大家一定是有了解的,那么再提到这其中的一个网名——“深海大熊”,我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因为这家伙经常在论坛上海阔天空地胡侃,我想大家也注意到了,那个家伙就是我。  相似文献   

7.
斯:你不仅是知名的古生物学家,而且是一位有造诣的艺术家。你是怎样学习绘画的? 巴:任何人都能作画。绘画的能力不在你的指尖,而在你的眼睛里。如果你能看见结构,如果你能看见形式,你就能把它记录下来。我上解剖学课,就把学生带到动物园,对他们说:“画那头美洲豹。”“我不会画。”他们说。“你们能看见那头美洲豹吗?”“能看见。”“肘部是直的还是弯的?“‘噢,弯的”“踝关节是弯的吗?”“是的。”“它比狗的踝关节还要弯吧?”“不错。”“把它画下来。”要是你懂得怎样看结构,能在你的头脑中大概画下一系列东西,你就能把它画到纸上。  相似文献   

8.
本来不想提及此事,但在看过北京台的“飞碟探索周”节目后,还是决定说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1999年9月7日下午18时30分左右,我们同事4人骑车在钓鱼台国宾馆东侧的马路由北向南行驶。大约骑到这条路的一半时,我发现有一黑色碟形飞行物从我们正前偏西的方向直线飞过来,它的高度不是太高,因为那天是明天,它在云层下面飞行,因此空间感很好,我想大概在1千米一2千米高度。视觉大小就像一枚大钮扣,我估计它大概有五六米大小,但是我不懂目测的方法,很可能不准。这时我赶紧叫同事一起观察,他们看后很惊奇,我说这一定是飞碟了。那个黑色…  相似文献   

9.
常识告诉我们,1-1=0,这个问题看来就是这么简单。“零”表示“无”,这一层意思就是学龄前儿童也知道。某处有一个森林,一场森林大火把这一个森林毁灭了,这一个森林就没有了;电厂的某个仓库仅存的1千克物质被拿去发电,这库存的1千克物质在账本上就记着“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处事待物时经常会谈到“零”和它的意义,诸如:从“零”开始、从“零”点出发、从无到有、无风三尺浪、无缘无故等等。很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当你昂首翘望,看到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如果有人问:“你看见什么东西了?”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什…  相似文献   

10.
引力的迷雾     
刘岩 《飞碟探索》2010,(11):62-63
于1687年出版的牛顿划时代巨著《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11、12章牛顿给出了万有引力的数学描述,但引力的本源却是未知的。牛顿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迄今为止,我只是用引力来解释月球绕地球的运动以及潮汐现象,引力的本质是什么,我不想说什么,但引力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11.
克里克 《飞碟探索》2008,(10):22-25
惊异假说的主角是“你”。我想说的是:你的快乐、悲伤,你的回忆,你的雄心壮志,你对自己的认同和你的自由意志,这些都只是一大群神经细胞,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分子所构成的行为。就好像卡罗笔下的艾丽斯可能会说:“你只是一堆神经元。”这个假设与大多数现代人的想法颇有距离,但它真的令人惊讶。  相似文献   

12.
分子遗传学的创建者弗兰西斯·克里克在评论理查德·道金斯的《盲目钟表匠》一书时说:“为了拯救你的灵魂,我要催促你去读道金斯的书。”的确,任何对进化论有疑问的,或是想知道生物学家为何深信自然选择能够创造最精致的生物结构的人,都应该去读道金斯的这本书或其续作《攀登不可几山》。而任何对科学心存疑瞑的,  相似文献   

13.
《飞碟探索》2008,(6):5-5
2008年12月,一个由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的斯特凡尼·科莫萨领导的天文学家小组通过斯隆数字化巡天观测仪,观测到在一个遥远星系,一颗恒星由于偏离了正常运行轨道,靠一个特大质量黑洞过近,导致自己被撕裂。在被黑洞吞噬前,这颗恒星释放出一道光,同时发出最后的“尖叫声”,这声音在整个星系中慢慢回荡着。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外星来客的传闻日见增多。很多科幻电影和电视都证明了这一点。今天很多人相信人类并不是孤单的,因为还有外星人存在。看到 UFO的人日渐多了起来。现在人们所看到的这种迹象,其实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无论如何瑞士的著名作家埃里希·冯·丹尼肯完全相信这一点。 在他的一本发行量将近 600万册的书中说,人类在远古时期就有外星人来访。他将这个被称为“史前宇航”的论点,第一次和意大利的瓦卡蒙尼卡的壁画联系了起来,这一做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在超过 10万幅的壁画中,有两幅就展现了“史前宇航”的情景,从而也就支持…  相似文献   

15.
大爆炸之前     
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是什么模样?若你问宇宙学家,他们通常会搪塞说,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如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便对此反问道:“北极之北是什么地方?”故按现代宇宙学的主流思想,大爆炸意味着宇宙的真正开始,空间和时间由此而出现,决不存在“之前”这样的问题。但这可能并非真实,就有一位物理学家敢于挑战这个问题。若他说的正确,那么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已经历了一个不可想象的久长时期。欧洲核子研究所的G.范纳奇奴说:“大爆炸远不是时间的开始,它仅是宇宙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范氏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对“大爆炸之前”…  相似文献   

16.
张淑静(翟志刚妻子):凯旋时,我会上前拥抱他 “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当年张淑静当了一把“好汉”的事值得一提:空车飞行员翟志刚参加航天员选拔.到最后20人大名单时,需要家属检验。当时张淑静说了一句话:“如果我有问题,我跟你离婚。好汉做事好汉当。”不过,检查完后等到了好消息:“不用离婚了,还当成航天员夫人了。”张淑静说着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17.
自从人们发现海上“光轮”现象以来,至今已过去一个半世纪了,却仍无法揭示谜底。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好歹还有个“百慕大三角区”,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笔者是一个观察到球雷的幸运者,可以说遇到过千载难逢的佳景,至今认为这是球雷对我的一次洗礼。笔者在《封闭球雷的猜想》一文中,设想建立一个专门的试验场所,让球雷在其中无洞可钻,就像海洋“光轮”一样,在不断向海水中和海面上空散发能量的同时,在海水中自行旋转,直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8.
“劳驾,请问现在几点了?”我们大概都问过这样的问题。好像这世间真有时间这么一个东西似的。然而,你很可能从来没有这样问过一个陌生人:“劳驾,请问在哪里?”如果你迷了路,实在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你很可能会这样问:“劳驾。请问我这是在哪里?”这就不是在问空间的一个特性,而是你自己的特性。询问时间也一样。你问的不是时间的特性,而是你在时间轴的某个位置。  相似文献   

19.
在非洲肯尼亚共和国北部,图尔卡纳湖 (以前称鲁道夫湖 )以西有一片广袤的荒原。在荒原上屹立着 19根石柱,每根石柱的长短和大小各不相同,插入地下的角度也各不相同。石柱之间的间隔很小,一般距离不超过 1米。石柱上刻有许多奇形怪状的花纹、左右对称的图案,其中也有毒蛇和鳄鱼等动物的形象,较多的是酷似字母“ E”的图案。另外,这 19根石柱全向北倾斜。当地居民是图尔卡纳族人,他们把荒原石柱称为“纳穆拉图恩加”,在图尔卡纳族的语言中,“纳穆拉图恩加”的原意是“变成石头的人”。关于这个名子的来历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在…  相似文献   

20.
我没读过《圣经》,但“方舟”的故事却重复听到过很多次了。故事内容大家都很熟悉,不再在这里赘述了,但故事的结尾几乎雷同的评语,引起了我的注意,摘录部分:“……至于‘诺亚方舟’纯属子虚乌有,是圣经撰写者编造的……”、“诺亚方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6000年了……这种故事完全是编造出来的……”看到此处,总有一个疑问,这些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是编造的属于“子虚乌有”,虽然我也无法证实这个故事是实有其事,但我也不敢轻易断定就没有这件事。大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即使没有科学家出来证实6000年前曾有过大洪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