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继新  江灏  董欣放  兰思洁  王浩哲 《航空学报》2020,41(7):323717-323717
为适应协同决策(CDM)需要,考虑空管、航空公司和机场的诉求,对进场航班动态协同排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设计了一种进场航班动态排序方法,提出了一种时隙交换方法,建立了基于空中交通密度的进场航班协同排序模型,设计了精英保留的遗传算法和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以求解所建模型,寻求进场航班动态协同排序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较基于滚动时域控制(RHC)方法,动态协同方法所得结果与排序开始时间无关,所需排序次数平均减少26.4%,且排序效率更高。较先到先服务(FCFS)方法,动态协同方法在高密度条件下各排序阶段最后一个进场航班的落地时间平均提前199.8 s;中密度条件下各排序阶段航班延误总时间平均减少29.9%,航班延误均衡性平均提高34.4%;低密度条件在航班正常率及航班延误公平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满足时隙交换规则的排序阶段均增加了1种进场航班排序模式。所提方法可对进场航班进行优化排序,显著提高跑道容量,有效提升航班延误均衡性和航班延误公平性,契合协同决策理念,可实现三方协同排序。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航班延误现象较为普遍,航班延误后乘客行为和心理研究是航班延误现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研究相对较少,对于航班延误后乘客行为选择的研究尚未出现。为了研究乘客在航班延误后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采用调查法,并结合Logit模型,发现自费与否、出行人数、对航空公司品牌看重程度和航班延误告知与否4个因素对于航班延误后乘客行为选择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结合分析结果,为航空公司制定经营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导致航班延误的影响因素很多,虽然有研究致力于原因分析,但重点多在于定性分析,并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界定,而使航班延误的结果存在一个模糊的范围.将概率统计的贝叶斯规则用于分析民航航班数据,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对航班延误发生的时间,延误的时间以及延误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贝叶斯方法的概率统计,直观反映航班进出机场的延误情况.研究结果可以辅助领导层决策,针对具体延误原因制定相关策略,为减少飞机延误,保证航空公司飞行正点率工作提供切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航班运行延误、提高航路资源利用率,从空管部门和航空公司协同角度研究空中交通开放区域战术控流问题。引入协同决策理念和航路配流思想,考虑航路瓶颈点容流关系和航空器时间间隔标准,整合空中等待和改航等策略,研究建立了开放区域航路网络交通流模型,给出了协同控流策略及其执行程序。采用实际航班运行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用于仿真验证的30架航班总延误时间降低了17.7%,不仅有效减少了航班延误、充分利用了航路资源,而且提高了航空公司参与决策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区域航路交通流协同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5.
《航空制造工程》2014,(1):16-17
目前,航空公司正在通过使用飞机健康管理(AHM)的决策支持工具减少航班延误和取消。AHM是波音公司数字化航空公司战略的组成部分,使用先进的“大数据”和分析技术帮助航空公司获得更高效的飞机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处理航班延误旅客冲突的可拓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因航班延误而引发航空公司与旅客之间冲突的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度蕴含性,利用可拓学的思想和方法.寻找处理矛盾问题的规律,为航空公司解决与旅客的纠纷提供技术分析理论和方法依据,形成形式化的可拓处理不正常航班延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机场时刻分配效率低、滥用、航班延误等问题,结合航班在起飞和降落运行过程中造成机场与空域关键节点拥堵的严重情况和其他属性,建立航班运行优先级,提出了最少筛选调整航班的方法。考虑为时刻协调提供灵活性,满足不同层级需求,建立考虑优先级的最小化总偏移航班时刻弹性优化模型,设计出高效的最优化算法并且使用MATLAB工具箱进行求解。以浦东机场冬春航季典型日计划为例检验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优化后的航班时刻表能够很好地满足航空公司偏好,生成多解也能够为时刻协调员提供多个辅助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航班延误传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生  丁建立 《航空学报》2008,29(6):1598-1604
 由于机场航班之间存在前后衔接关系,每个航班的延误会波及到下游机场及其航班,因此需要一种有效手段来分析航班衔接时的延误传播。贝叶斯网络(BN)是一种有效的传播分析方法,从某个枢纽机场航班延误出发,对其关联机场的衔接航班的延误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BN的航班延误传播模型。结合某航空公司实际数据,通过最大期望值算法对模型进行训练,给出了测试结果。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分析航班延误从局部到全局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和处理航班延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是人类追求速度、时间和效率的产物,然而从航空运输诞生以来就存在着航班延误,目前航班延误已成为困扰航空运输业的一道难题。一、航班运行的特点决定了航班延误的存在航班运行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生产作业过程,不但需要航空公司内部各运行保障部门相互协调,还需要机场、油料、空管、边检、海关、检疫等单位和旅客大力配合,同时还受机场和航路导航设施以及天气、禁航、流量控制等因素的制约,任何单位或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航班延误。民航总局规定一架飞机执行多个始发航班,如因第一个往返航班延误导致后续航班延误时,第二个往返…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社会属性和出行特征对旅客在面对航班延误,航班取消等的不同心理反应和行为特征,针对目前旅客满意度研究中基本是依靠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宏观定量评价的研究现状,提出一种基于行为决策理论(微观心理学)的满意度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大面积航班延误情景下旅客满意度的动态变化和不同措施组合对满意度的提升效果.同时,建立基于前景理论的旅客满意度收益模型,实现旅客满意度变化与航空公司收益的函数映射,通过实验分析不同延误服务组合对航空公司的收益影响,为航空公司提升旅客满意度,提升服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航班延误与风险共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航运输生产中,航班延误时常发生,不仅打乱乘客的出行计划,影响航空公司的信誉,同时也会成为民航安全风险的隐患,而民航安全风险发生的同时也常常会导致航班延误。构建航班延误与安全风险的共因性指标体系来分析两者的共因性,并建立了相应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结果为分析航班延误与安全分析的共因性关联强度提供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航班延误与安全风险进行预警,确定控制和消除航班延误隐患的措施,提高民航安全。  相似文献   

12.
基于项目管理周期性的特点,分析了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航空公司、旅客、机场管理角度,分析了航班延误产生的原因,以航班"准备-起飞-巡航-着陆"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各个阶段的航班延误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各个阶段航班延误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航班延误(包括航班延误、取消)旅客补偿问题是行业和社会较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狭义上讲,航班延误旅客补偿特指航班延误后航空公司或机场给予旅客的可以价值衡量的多种补偿形式;广义上讲,航班延误补偿则应包括针对航班延误给旅客造成的不便而对旅客提供的所有服务保障。在这里,我们讨论广义的航班延误旅客补偿问题。目前,局方对于延误旅客补偿并没有规定全行业适用的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4.
科学优化联盟航线网络结构下的航班计划可充分发挥联盟合作效应。综合考虑航空公司运行成本与旅客时间成本,以航班运行成本和旅客计划延误成本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混合型联盟航线网络结构下多机型多路径的航班频率优化模型。设计航班频率优化模型启发式算法,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可行性。结果表明,模型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旅客出行成本和航空公司运行成本,可为航空公司制定混合联盟航班计划的频率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航班延误的原因中,航空公司几近占到四成。因此航空公司俨然成了我国航班延误的最大责任主体,也成为航班延误纠纷治理的主体。当然,事实上,航空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空管、天气等其他原因额外买单,但天气难以控制,空域改革只能期待,在航班延误这个世界难题面前,航空公司唯有苦练内功,踏踏实实解决好企业自身能做的那部分,提高品质,做好服务,才能得到旅客的理解和信赖。根据民航局的统计数据,2011年,航空公司计划航班235.3万班,正常执行181.5万班,航班正常率为77.2%。其中,2011年主要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为77.9%,而中小航企航班正常率仅为72.7%。在造成航班延误原因中,航空公司自身原因仍位居榜首占37.1%,流量控制占27.5%,天气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航班运行的正常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班正常性不但是航空公司运营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也是整个民航运输业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和高价值商务旅客选择航空公司的主要依据。通常不正常运行成本占公司运行成本的0.6%到2.9%,航班正常性的提高可以大幅度降低不正常运行成本。今年民航总局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航班不正常报告制度;航班正常性与航线经营权挂钩规定;加强航班运行时刻管理;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强旅客投诉的受理和处理工作;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等等,为提高航班正常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实施…  相似文献   

17.
终端区交通态势的日益拥挤,一定程度上造成航班的延误,给航空公司及旅客带来了极大损失。为了对终端区交通拥挤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疏导,对终端区交通态势进行了研究。通过采集的雷达数据,提取影响终端区交通态势的属性指标,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方法建立了终端区交通态势识别模型,模型可快速准确地识别交通态势。以某终端区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场终端区日益严重的航班延误,提出了一种基于有色-时间Petri网的不确定性因素下航班延误波及分析模型。模型综合考虑航班运行尾流、跑道运行模式、跑道占用时间等运行安全间隔约束,同时根据连续航班间的信息更新,设计进离场航班序列动态调整流程,并由计算模型可得出航班延误总架次及时间。最后,依据历史延误数据分析得出不确定性因素延误的概率分布。选取上海浦东机场为背景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可用于战略阶段的航班延误波及程度与过程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大面积航班延误状况下的经济损失,提升航班运行经济性,介绍了大面积航班延误响应机制,研究了航班延误损失并建立了以延误经济损失最小的航班放行排序优化模型。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航班延误损失的策略进行放行排序,能有效降低延误损失。该模型能提供航班放行排序优化方案,可应用于大面积航班延误下放行排序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1.民航航班正常率得到提升Flight on-time performance rate improved2013年,民航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狠抓航班延误治理,建立完善航班正常工作规范和标准,有效地遏制了航班正常率下滑。张旭制图自今年7月份民航局开展航班延误专项治理工作以来,9月—11月的平均航班正常率比前3个月提高9.4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州等机场长时间延误和关舱门后长时间等待航班明显减少。空管系统优化空域结构,严格运行标准,规范协同决策,实施华北地区空域调整,京昆航路实现单向循环飞行,运行效率有较大提高。航空公司原因航班延误所占比例降低1.3个百分点,机场平均放行率提高1.5个百分点。地区管理局建立航班延误处置协调机制,运行监控部门加强复杂情况下的监控与协调,发挥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