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1443自动飞船与礼炮-7轨道站对接飞行了整五个月之后,已于8月14日分离。宇宙-1443将永远留在轨道上飞行,其再入舱已在重3吨的货船被卸完后返回地面。从8月4日开始,站上宇航员已把各种回收物和器材,如照相胶卷,冶炼出的金属样品、出过故障的设备等(共约350公斤)装进再入舱,8月23日莫斯科时间15:02在阿卡利克城东南100公里处回收了该再入舱。 8月16日,礼炮-7中的乘员又回到联盟-T9;联盟-T9同礼炮-7的后对接口脱  相似文献   

2.
日本自由飞行器平台SFU(Space Flyer Unit)是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经过基础研究和通产省经过预研,于1987年列入国家计划。它使用H-Ⅱ火箭发射,置于500公里高,倾角28.5°的轨道上,在完成几个月的实验和观测任务后,降到300公里轨道上,等待航天飞机回收。 SFU的直径为4.7m,高度为2.85m,采用八角形桁架结构,设6个有效载荷舱和2个公用舱,舱的外形为箱形。有效载荷舱的最大连续排热能力为380W,耗功为1kW。一、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回收型卫星重返大气层概貌。从工程设计角度出发论述卫星再入舱气动外形设计依据,评述美、苏两国现有空间再入飞行器外形的特点,然后论述卫星再入舱与导弹再入弹头的主要差别,指出再入舱特有的主要空气动力学问题。最后展望回收型卫星气动外形未来发展趋势,推荐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再入舱气动外形—平头双锥体。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空间开发计划》透露,日本将在今年发射可执行军事侦察任务的返回型卫星。卫星将使用宇宙科学研究所研制的M3S-2火箭发射,轨道高度为250公里的近圆轨道,工作寿命7天,完成预定任务后,重800公斤的再入舱将在日本本土实现软着陆。卫星由热防护罩、主体结构、遥感仪器及其平台、实验装置、遥控与遥测设备、能源、姿态控制、冷气贮  相似文献   

5.
5日苏联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SL-8运载火箭发射宇宙1937卫星,其为一颗通信卫星。轨道参数:远地点813公里,近地点774公里,倾角74度,运行周期100.6分钟。 11日苏联予格林威治时间11点17分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代号为宇宙1938的照像侦察卫星。卫星在本月25日回收。 14日苏联发射重新设计韵光子(Fo-ton)卫星。卫星装有太空材料学研究用的科学仪器,将在微重力条件下进行改进半导体材料性能,以及超纯生物活性试剂合成的试验。该星于本月28日回收。 19日英国政府决定参加欧空局的哥伦布舱计划,同时宣布,将不参加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计划。 20日苏联用东方号运载火箭发射代号  相似文献   

6.
据日本电气公司黑田隆二去年底发表的“日本主要空间开发计划”一文介绍,日本正在积极研制一颗可提供空间微重力环境,用于尖端技术产业开发、不载人、可回收的空间实验装置,即返回式卫星。这颗卫星将于1993年用宇宙科学研究所的M-3SⅡ火箭发射到高度为250公里的圆轨道上,工作约一周时间后按预定计划回收(回收舱重800公斤),在日本本土上实现软着路。西德参加了这颗星的部分研究工作。可回收有效载荷舱由热防护罩、观测仪器安装平台、各种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自己最近透露,1983年3月2日发射的宇宙-1443空间站,确实是由轨道舱和大型回收舱(又称下降舱)两部分组成。全长约13米,直径约4米,重量20吨左右,在与礼炮-7—联盟T-9对接后,该轨道复合体的总重达50吨。两个太阳帆板总面积为40平方米,输出功率为3千瓦。回收舱状似喇叭,很象美国双子座飞行器。宇宙-1443发射一星期后,与礼炮-7前部对接装置对接上,并为礼炮-7轨道站送上3吨货物,这些货物有日用品、生保设备和实验仪器。苏联人称该飞行  相似文献   

8.
不论回收型科学卫星还是洲际弹道导弹的机动再入舱,其再入控制原理都是一样的。美国早期空间计划中,“水星”、“双子星”和“阿波罗”再入舱采用的是弹道式再入方式。目前,苏联的“联盟 T”载人飞船仍然采用这种方式。这种再入方式要求对  相似文献   

9.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拟于1995年发射搭载老鼠、金鱼等生物的生命科学卫星,进行空间生物实验,其目的是为2000年前后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期驻留做实验准备,探求空间环境给予生物的影响。该计划是将搭载有生物实验装置的重约1吨的密闭舱,用NASDA于1992年开始研制的小型火箭J-1发射至高度为251~450km的低轨道上。在空间飞行约60天后,密闭舱将在海上回收。人在空间长期驻留,由于受到宇宙线的辐射及失重环境影响,存在  相似文献   

10.
云喻 《国际太空》1994,(8):16-16
阿里安-5火箭首次发射将携带两个载荷──欧空局再入舱和阿拉伯-2卫星据欧空局官员上周(1994年3月底)说,欧空局将于1996年4月发射一个3吨重的再入舱,并为阿拉伯联盟发射一颗商业通信卫星,这是阿里安一5火箭首次发射携带的两个主要载荷。现在世界上掌...  相似文献   

11.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和通产省研制的一种重量轻,耗资低、功能齐全、不载人、可重复使用的实验、观测两用小型空间自由飞行器(SFU)将于1993年春用H-Ⅱ火箭发射。在这个自由飞行器上将进行二维展开、电推进、高压太阳电池阵、等离子体、生物和材料试验、氙冷却红外望远镜观测实验、红外天文观测卫星高精度定向、卫星回收实验、药品以及合金材料实验、日本空间舱部分外部舱模型性能鉴定实验等,这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即进行自主制导控制、发射、交会/回收实验,这对日本  相似文献   

12.
观察家断言,苏联今年6月29日发射的宇宙-1579是一颗核动力雷达海洋监视卫星。这类卫星自从宇宙-1402(1982年8月30日发射)坠毁以后,已停止发射达一年半之久。苏联首次发射这类卫星是在1967年(宇宙-198),它们可以在280×260公里的轨道高度上飞行数月,直到核动力雷达电子设备失去作用时,再将核动力装置与卫星整体分  相似文献   

13.
1986年1月8日,苏联开始它的1986年发射卫星活动,这天发射的是侦察卫星。翌日,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一枚火箭发射了八颗战术通信卫星。今年的第一颗卫星是宇宙1715号,它的近地点高度是207公里,远地点高度317公里,倾角72.8度,周期89.4分。一箭八星的系列号为宇宙1716—1723号,近地点高度1447公里,远地点高度1516公里,倾角74度,周期115分钟。新年伊始,在两天时间里,苏联就有九颗卫星上天。1984年苏联发射了97次,美国是23次。1985年苏联发射了98次,美国17次。表明苏联拥有超过美国的助推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苏联的海洋监视卫星直到1978年初才被人们所知,当时宇宙-954发生故障,在加拿大上空再入大气层,碎片坠落到地面造成污染,引起公愤。在佩里的文章中透露出这些卫星,这里概括叙述如下: 苏联的第一颗海洋监视卫星是宇宙-198,于1967年底发射,初始轨道是249/270公里,倾角65°。卫星在此轨道上运行两天后,分裂为三部分,其中两部分仍留在轨道上衰变。第三部分被机动到同样的倾角、894/952公里的高轨道上。该系列的第二颗于三月份发射,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6日至13日,航天飞机第11次飞行期间,成功地回收并修理了失灵的太阳峰年卫星,使这颗发射后(1980年2月14日发射)只工作了九个月的卫星“起死回生”,从而开创了宇航史上回收卫星的新纪元。航宇局还打算回收在705公里高度运行的已发生故障的陆地卫星-4。但是,航天飞机目前飞行高度限界只有500公里,500公里以上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欲在1994年用H2火箭发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AD:EOS)后,于1997年再发射新的极轨道平台型卫星(JPOPS),旨在用各种遥感器观测地球环境。后者从1990年开始进入概念确定研究。新的地球观测卫星重5吨,在800公里高度的极轨道上运行,周期100分钟。平台型卫星将保留卫星公用舱的主要功能,其中有温控系统和电源系统。该先进地球观测卫星除保留原来的2种遥感器外,还选定了6种星上用的遥感器。这6种遥感器是:  相似文献   

17.
小消息     
美国洛克希德导弹和空间公司从美航宇局获得了研究自由号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返回救生艇(ACRV)合同。ACRV是一个平时能与空间站相连接的再入宇宙封闭小舱,在危急状态下救援的航天飞机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1987年8月5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是一颗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是用“长征2号”火箭,在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卫星按计划在轨道上运行了五天,开展了科学探测,并首次进行了微重力下的技术试验。8月10日下午2时半、卫星再入舱按预定的时间准确地降落在预定的区域。这样,我国已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九颗人造卫星、成功率为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19.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海上保安厅水路部、建设省国土地理院,对1986年8月13日发射的测地实验卫星“紫阳花”号进行了验证。由于“紫阳花”号没有装载电波装置,因此验证是根据照片观测等方法进行的。结果表明卫星在远地点高度1,492.7公里、近地点高度1,475.1的近圆轨道上,周期为1小时56分钟,倾角为50.0度,用肉眼观测时相当于二等星,自旋速率为每分钟40.3转,  相似文献   

20.
日德两国已就共同研制、发射返回式实验卫星取得一致意见,双方已在备忘录上签字。该卫星拟于1994年2月发射,现正处于研制中。卫星计划主要是实施石油精制用的催化剂的制造实验,并返回地面。由日本人亲自动手进行不载人空间实验还是第一次,期待在卫星再入大气层,回收技术验证试验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