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机附件上不锈钢(1Cr18Ni9Ti)小零件“O”型密封槽(图1)在普通车床上加工是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我们经过试验,逐步摸索并且掌握了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在普通C618车床上加工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详细论述了1Cr18Ni9Ti钢中不同残余V含量对材料固溶状态的组织及400℃、500℃长期时效后对组织、晶间腐蚀和室温、高温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适量V的存在对1Cr18Ni9Ti钢板组织影响不大,对抗晶间腐蚀性能稍有提高,对室温、高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稍有提高,塑性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导管用不锈钢1Cr18Ni9Ti板材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悬臂约束、一阶固有频率下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1Cr18Ni9Ti板材的S-N曲线,材料的振动疲劳极限为218MPa。裂纹源位于试样表面,断口有疲劳纹存在,是典型的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OCr21Ni6Mn9N耐高温不锈钢性能及其在发动机中的应用。该钢含镍量比1Crl8Ni9Ti少,增加了氮,使常温和高温强度约为1Crl8Ni9Ti的1.5倍。并有良好的空气中抗高温氧化性能和工艺性能,及热处理简单等优点。在进行工艺试验的基础上,制作了冲压发动机预燃室、稳定器、火焰筒和尾喷管等部件。经发动机热试车考核,证明了该材料可以代替1Cr18Ni9Ti不锈钢作为发动机材料,并可以大大提高这些部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1Cr18Ni9Ti、2Cr15Mn15Ni2N等不锈钢材料,加工性能差,尤其是在其上加工内螺纹更加困难。对此,我们采用了跳牙丝锥和螺旋丝锥,效果较好。所谓跳牙丝锥,就是对M2.5,t>0.5毫米的丝锥,对其切削部分和校正部分的牙齿,每隔一个切除一个。由于加工齿数减少,每齿  相似文献   

6.
我们根据航空发动机零件形状复杂、品种多、材料难加工的特点,先后试验了十几种小零件的冷挤压,有的已投入批生产,有的待试车后作结论。这里仅就不锈钢零件凸块的挤压作一简要介绍。一、零件工艺路线及挤压方案的确定零件设计要求如图1所示,材料为1Cr18Ni9Ti。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Cr18Ni9Ti固溶处理后的机械性能结合金相组织和显微结构分析,讨论了冷却速度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得出:1Cr18Ni9Ti固溶处理的强度、硬度、延伸率及耐腐蚀性是取决于固溶处理时碳化物的析出量。  相似文献   

8.
用概率统计方法研究了构件在成组法疲劳试验中的安全寿命和寿命分散系数 ,用单侧容限系数法计算了 1Cr18Ni9Ti材料及焊接接头的寿命分散系数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断裂力学方法开展了1Cr18Ni9Ti导管TIG焊对接结构的损伤容限分析,在测试其母材和TIG焊接头拉伸性能、断裂韧度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基础上,分析其失效模式,确定损伤容限ac。研究结果表明:1Cr18Ni9Ti导管TIG焊对接结构在工况振动载荷下,损伤容限ac为0.9mm,导管失效形式为泄露。  相似文献   

10.
在室温下对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单轴棘轮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离型黏塑性本构模型。引入了能记忆最大塑性应变的记忆面,在记忆面内和面上采用不同形式的塑性应变流动律和背应力演化律,将单调拉伸和循环行为分别独立描述。将模型应用于1Cr18Ni9Ti不锈钢单轴棘轮行为的描述中,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空感应加电渣重熔冶炼技术生产的1Cr18Ni10Ti不锈钢,其冶金质量和全面性能较以前相比均有很大提高。通过对1Cr18Ni10Ti棒材样品疲劳断口的研究分析表明,材料的疲劳性能与冶金质量、内部组织结构、试件表面完整性有关。改变热处理制度能显著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品的表面完整性对疲劳寿命有很大影响。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疲劳裂纹源多为机加工留在表面的刀痕、划痕。  相似文献   

12.
滚切式刨刀     
我车间接受一批1Cr18Ni9Ti 薄板零件的加工任务,零件尺寸为7×145×690毫米。原在平面磨床上加工,一是不好夹持,二是达不到光洁度要求。车间刨床组的同志,在党支部领导下,群策群力,反复试验,终于改制成功了一种滚切式刨刀,刨削光洁度可达▽7以上,刀具刃  相似文献   

13.
借助于有限元分析软件Third Wave中Power-Law材料模型,对不锈钢1Cr18Ni9Ti的三维斜角切削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值相比较,结果表明两者误差较小,验证了有限元仿真技术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在航空工业中不少产品采用1Cr13,1Cr18Ni9Ti,Cr17Ni2,4Cr14Ni14W2Mo等不锈钢材料制成,为了提高不锈钢产品的防锈能力应进行表面清理和钝化处理。但目前我部所属工厂在生产中无“不锈钢酸洗、钝化工艺”生产说明书,特别是对不锈钢钝化膜层质量无检测方法,仅检查工序的执行情况,这种检测手段是不科学的。因此,我部急需编写“不锈钢酸洗、钝化工艺”及“不锈钢酸洗、钝化膜层质量检验”标准,我厂承担了主编任务。为了正确采用不锈钢钝化工艺及膜层质量检测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参数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锻造工艺制备了具有不同磁导率的相同化学成分的1Cr18Ni9Ti,结合X衍射、微观组织分析和晶体学理论探讨了磁导率改变的原因。结果表明,经锻造后,1Cr18Ni9Ti仍保持了其很高的耐腐蚀性能,磁导率提高较大;与高速钢的相对磁导率之比可达1:2.435;磁导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是奥氏体相含量可减少20.1%,另一方面是生成的板条状的奥氏体孪晶和马氏体组织以及层片状织构提高了磁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6.
强制润滑拉深是一种新的拉深法。由于强制润滑拉深过程显著地改善了变形条件,使材料的拉深性能得到提高,同时也改善了拉深件表面质量和减少拉深件的变薄率。据有关资料介绍,这种方法很适用于拉深钽、铌、钛和钼等材料。我们对钛板材料(TA2、TC1和Ti—2.5Cu)、30CrMnSi钢、不锈钢1Cr18Ni9Ti以及20号钢等进行了试验,还对铝合金LY12M和LF21做了试验。除了铝合金以外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说明这种拉深法值得  相似文献   

17.
采用50μm纯Ni箔+10μm纯Nb箔复合中间层,在焊接温度840℃,880℃和920℃,压力4MPa以及保温时间60min的工艺下,对工业纯钛TA2和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真空扩散焊实验,测试了接头的抗拉强度,并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接头的组织结构、元素分布以及断口形貌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Nb复合中间层的存在成功阻止了Fe,Ti互扩散,实现了TA2与1Cr18Ni9Ti的可靠连接,接头的拉伸强度达到261MPa,该强度主要受剩余Ni箔控制,且焊接温度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接头所生成反应层自不锈钢一侧起分别为FeCrNi固溶体、剩余Ni,Ni3Nb,剩余Nb以及TiNb魏氏体。  相似文献   

18.
丁磊  范引鹤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3):309-312,335
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角度出发,用一个断裂力学参数Kθ来表征缝焊接头的疲劳强度,并用有限元法对影响Kθ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计算Kθ的经验公式。通过疲劳试验,得到两种材料(GH150和1Cr18Ni9Ti)缝焊接头的△K-N曲线,运用△K-N曲线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各种复杂形式的缝焊接头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9.
前言 1Cr18Ni9Ti不锈钢的化铣在六十年代我部首先应用。化铣槽液的主要成份是硝酸、盐酸、氢氟酸。由这种三强酸混合的化铣槽液不仅可化铣1Cr18Ni9Ti,而且可化铣其它种类的耐热不锈钢。它的缺点是化铣零件的表面光洁度较低,一般只能达到▽3—▽5。槽液中含有4当量的氢氟酸,分析调整困难,废液也难处理。为了去掉氢氟酸我  相似文献   

20.
螺旋双径机用铰刀加工对象是在1Cr18Ni9Ti材料的零件上加工Φ16~(+0.12)、180毫米长的通孔,要求表面光洁度▽7。以前使用的是直齿机用标准铰刀,存在两个技术难题: 1.铰刀寿命短,每把铰刀仅能加工3~5个孔,个别的可加工7个孔。 2.铰出的孔多数呈现圆度不佳,严重的甚至出现波浪式多边形。经改进和近两年的生产实践考验,采用螺旋双径机用铰刀有显著效果。铰刀寿命提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