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巨椿  王航 《卫星应用》2002,10(3):30-33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广泛应用的形势下,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但卫星通信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广播电视、移动通信、远程教育、卫星互联网以及新的通信市场开发中将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张叶 《航天员》2014,(1):67-69
其实这些都是通过由卫星和地面测控站等组成的天地通信网络实现的。在我国,为实现指挥中心与航天员的直接对话,成功建立了二级通信网络,由庞大的地面测控网和飞船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组成。各地面站通过位于太平洋上空的同步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3.
卫星通信,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系统占据统治地位30年之后,即将进入低轨道卫星星座通信的时代。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出现,可以说是在小卫星技术、卫星发射技术、地面蜂窝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等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这种系统是迈向“四海为一村”的第一步,将成为卫星通信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可称之为倒置的蜂窝状系统。在传统的地面蜂窝状通信网络中,基础设备在地面,蜂窝区是固定的,移动用户在这些区域“漫游”实现通  相似文献   

4.
科明 《中国航天》1996,(12):12-15
世界卫星制造业竞争激烈(上)科明在过去五年中,技术的发展使得卫星在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通信业务需求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度被认为已近饱和的商业卫星通信市场却在以10%的速度快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各大卫星制造厂家正在通过开发诸如直播卫星和高速数据...  相似文献   

5.
陆征 《卫星应用》2001,9(2):53-57
卫星通信进入第四个十年了,它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卫星通信的主要优势--广泛能力--将继续 作为卫星通信应用的基础而存在,其次是远程接入性能。卫星产业将演进出什么样的战略和前途?卫星产业已经人人空间控制、军事应用、国际和国内电信垄断商演化成为以统一标准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通信产品与服务业,一个成功的卫星通信项目所必箅的因素是投资者、工程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对卫星通信能力的演进与局限性有最充分的了解,了解卫星通信相对于地面通信的经济性与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6.
卫星通信与地面第5代移动通信(5G)融合能够充分结合地面移动网络高速大容量与卫星通信广域全覆盖的优势,为用户提供真正的全球无缝接入与高速传输。针对卫星通信场景的特性与地面5G技术深度融合的难点,提出了承载网融合-核心网融合-接入网融合的卫星通信与地面5G融合发展路线,分析了各阶段的融合网络架构,探讨了融合过程中面临的高速低时延承载网回传、移动性管理、统一空口接入等技术挑战,并相应提出了高通量卫星系统、核心网网元功能扩展、低峰均比多载波波形技术等突破途径。  相似文献   

7.
周其焕 《卫星应用》1998,6(4):49-54
近期为全球移动电话以及宽带数据服务发展的多个卫星系统都是非地球静止轨道(NGEO)卫星,然而在此两个领域中静止轨道(GEO)卫星的全球或区域系统也仍然在发展,发展的趋势仍然是GEO和NGEO卫星平行应用;卫星网和陆地网的互补应用,而卫星通信频段将向高端扩展,通信中继方法将是由地面,大气层中和外层空间多层次转发;防止个人和进户通信需求与服务上的不适应和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8.
为飞机等交通工具内的用户提供基于卫星的不间断IP连接,并在卫星星座网络内实现IP路由选择功能,是未来LEO卫星星座通信网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移动式网络技术的LEO卫星星座通信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卫星星座通信网络中的IP路由选择功能,并降低了对地面网路的依赖,实现了对用户段网络随时随地的连接支持。在对卫星星座通信网络中的星地切换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移动路由器的快速星地切换和认证方法。通过NS2仿真试验,给出了新型LEO卫星星座通信网络的传输延迟特性以及快速切换方法的仿真试验结果。仿真试验表明,提出的网络结构是满足未来卫星星座发展需求的,星地间的切换是低时延的。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09,18(3):7-7
据央视网2009年4月10日报道,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卫通)重组并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通过资源整合,中国航天将形成卫星制造、发射、运营、地面应用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卫通原是我国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之一,整体拆分后,卫通基础电信业务并人中国电信集团,中国卫通及其卫星运营和卫星应用业务并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并人资产约66亿元。今后,中国卫通将重点发展卫星空间段运营、地理信息与位置服务和卫星地面应用三大主营业务,着力构建天地一体卫星运营服务体系。目前中国卫通在轨运行的卫星有8颗,分为商用通信广播卫星、广播电视专用卫星和直播卫星三大类。随着中国卫通的整体并入,航天科技集团将从传统意义上的“研制卫星”拓展到“卫星研制与运营”,延伸了宇航系统的产业链。据了解,未来5年我国还计划发射7颗通信广播卫星,到2015年,我国通信广播卫星资源的拥有量将达到15颗,数量进入世界前五位。  相似文献   

10.
金鑫  任保全  李洪钧  巩向武  董飞鸿 《宇航学报》2019,40(12):1444-1452
针对星-地混合通信网络前向链路在部分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CSI)及非理想CSI下卫星窃听链路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将地面基站信号作为协同干扰的安全传输方案。优化目标为地面基站节点传输速率最大,确保卫星合法节点接收信号质量,同时利用地面基站发送信号阻塞卫星潜在窃听节点对卫星信号的侦听。通过半定松弛原理将其转化为可解的凸优化问题,分别设计分层迭代、高斯随机化和二分搜索算法对问题进行优化求解。仿真校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降低网络对CSI误差的敏感性,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保密性。  相似文献   

11.
卫星已被广泛认为是6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算力网络结合实时网络和计算资源状况,进行卫星计算节点间的任务调度,能够满足多样性业务的时延要求,实现在轨通信、处理、存储等资源的高效利用。首先,阐述卫星算力网络的概念内涵,对卫星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总结;其次,从总体架构、硬件组成和软件架构三方面给出了卫星算力网络的设计考虑;最后,对卫星算力网络所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总结,对卫星算力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当运动节点构成的大规模动态平台执行分布式协作任务时,如何保证关键数据通信的实时性和确定性,这是一项新的挑战。文章以时间敏感网络(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TSN)技术为背景,结合卫星构成的分布式动态通信平台上的链路特性,基于TSN中的门控调度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卫星链路场景下的动态调度算法。通过改进TAS(time aware shaper)调度算法,减少卫星动平台因通信距离动态变化以及空间摄动等因素造成的传输时延,从而增加动平台上卫星通信系统的确定性。同时根据动态卫星链路周期性运动特征,提出周期性门控调度机制,保证所有周期内相同时间点的门控调度一致。最后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设计的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TAS改进方案可以适用于卫星网络的确定性调度,充分发挥时间敏感网络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卫星通信因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机动灵活等优势,广泛应用在抗震救灾、广播电视与移动通信中。然而,卫星通信因长距离通信和环境对信号的阻塞等问题,导致通信质量下降。为提高卫星通信质量,可以增加地面站发射功率或者采用分集技术。由于电磁波具备极化特性,左旋圆极化电磁波与右旋圆极化电磁波相互正交,利用其正交特性可实现长距离通信中传输路径相互独立,可以应用于星地MIMO通信中。主要研究双圆极化分集2×2 MIMO相关内容,对开阔环境和城市环境的信道参数进行研究,建立了窄带卫星双圆极化卫星2×2 MIMO信道模型,设计了一套具备在地面模拟双圆极化卫星和个人移动终端收发系统,并在该系统上验证双圆极化分集2×2 MIMO,相比于SISO获得的信噪比改善。  相似文献   

14.
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就是在人造天体上装置一组或几组通信转发器或称中继器,用以转发地面微波信息。转发器由收发机、变频器、放大器等组成。两个以上通信地面站通过卫星进行信息传输就是卫星通信。 通信卫星被发射到赤道上空近三万六千公里的高度,在轨道上时速为一万一千多公里,同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所以也称对地静止卫星或同步卫星。触道上有三个均等定位并互相联系的卫星,就能使整个地球表面除南北极地区以外都能进行卫星通信。 卫屋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信号传输质量高、稳定可靠。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15.
叶子 《航天员》2014,(4):38-39
众所周知。采用波长极短的光波进行空间卫星通信。是实现高码率通信的最佳方案.甚至被认为是唯一手段,尤其是在空间卫星日益拥挤的今天。6月6日,NASA利用激光束把一段高清视频以50Mbps(兆位/秒)的速度从国际空间站传送回地面。  相似文献   

16.
王明忠 《卫星应用》1999,7(4):49-55
该文简要地回顾了卫星通信的发展历程,对卫星通信的未来发展作了阐述。重点讨论了由于个人通信的发展将卫星通信推进到了移动卫星通信的时代;另一方面,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卫星通信又进入了宽带通信的领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因此,窄带的移动卫星通信和宽带的空间信息高速公路将是卫星通信未来发展的两大热点。  相似文献   

17.
多层卫星通信网络设计及星间链路几何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晖  顾学迈 《宇航学报》2005,26(Z1):59-64
首先比较LEO、MEO、GEO和HEO卫星构成的通信网络的优缺点,针对性地提出一种多层卫星通信网络方案,设计了一种由LEO、MEO和GEO卫星构成的多层卫星通信网络,该网络是第一个以Walker delta型星座构成的含有各种ISL的多层卫星网络,所需卫星数目最少.通过仿真模拟了卫星星座,应用几何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网络中ISL的俯仰角、方位角和路径长度三个参量的变化规律,对星上跟瞄系统的设计和转发器功率的选择有指导意义,为选用时延最短路由和满足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多层卫星网络能够综合单层卫星的优点,发挥其在覆盖范围、星间链路、传输时延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满足各种业务的不同QoS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刘悦 《卫星应用》2012,(1):54-60
近年来,全球很多国家已经发射或预备发射多颗大容量Ka频段宽带卫星,商业宽带卫星已经成为市场热点。本文系统调研了国外商业宽带卫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各大商业宽带卫星运营商之间、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之间的竞争策略,对发展我国宽带卫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卫星 ATM 网络综合卫星通信和 ATM 网络技术的诸多优势,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主要介绍卫星通信与 ATM 的结合方式、卫星 ATM 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并对可应用于卫星 ATM 网络的业务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晓雨 《中国航天》1997,(11):8-10
亚太卫星通信方兴未艾晓雨目前,卫星通信行业的注意力多被投资额以十亿美元计的星座式卫星项目所吸引,但国内和区域卫星通信系统的时代远没有结束。从印度到大洋洲,在亚太地区这片广大的区域内,一些大大小小的国家都在借助卫星来建立西方人已在享用的通信设施。根据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