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能源号(俄罗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能源号(俄罗斯)孙广勃能源号运载火箭(谢尔顿代号K-1,美国代号SL-17)及与之相关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历史要追溯到前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为了与美国进行登月竞赛,前苏联在60年代及70年代初进行了N-1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和试射。从...  相似文献   

2.
周威 《中国航天》2005,(2):32-32
安加拉号系列运载火箭1992年,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政府决定研制在国内制造和发射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以摆脱对其它独联体国家设施和发射场的依赖。随后,赫鲁尼切夫国家科研生产中心和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分别向政府投标,竞争以西伯利亚一条河流的名字命名的安加拉火箭项目。最终,赫鲁尼切夫中心  相似文献   

3.
以俄罗斯著名科学家格鲁什科的名字命名的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公司成立于1989年,由参与气动实验室特别设计局(GDL-OKB,火箭发动机设计局)工作的所有设计局、试制厂、试验中心和生产厂组成。从早期的气体动力学实验室算起,在其60年的历史中,该公司共研究了150多种火箭发动机。几乎所有前苏联/俄罗斯运载火箭都装有该公司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宇宙神3和宇宙神5运载火箭也采用了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的发动机。它用RD-180液氧/煤油发动机在1996年1月战胜了美国最著名的几家发动机制造商而一举夺标,随后进行…  相似文献   

4.
周威 《中国航天》2004,(12):26-26,29
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为了将运载火箭发展成为小、中、重型全系列标准型运载火箭.将11K77型火箭(即现在的天顶2)纳入中型运载火箭系列发展计划。这样,11K55、11K77和11K37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运载火箭。这三种火箭共用相同的推进系统、控制系统、助推级、上面级以及火箭准备与发射设施。  相似文献   

5.
各国运载火箭介绍:东方号/闪电号/联盟号(俄罗斯)李双庆东方号/闪电号/联盟号是前苏联/俄罗斯历史最悠久、发射次数最多的运载火箭系列,至今仍在使用。它们都是以卫星号运载火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按所谓的谢尔顿编号,统称为A系列火箭(前苏联运载火箭的几种命...  相似文献   

6.
子力 《中国航天》2002,(7):17-21
1957年8月27日,前苏联塔斯社发表了一则轰动全球的公告:8月21日,世界上第一枚多级远程弹道火箭向太平洋进行全程发射试验成功。公告宣称,火箭试验进展顺利。经过短时间的远距离飞行之后,火箭在预定区域降落,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飞行。一个半月后的10月4日又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要探索太空,把航天器送入轨道,离不开航天运载工具。世界上目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均为运载火箭,其中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只有美国和前苏联研制出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运载火箭被称作是通往太空的“天梯”,而前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具有超强的实力。前苏联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在航天领域创下的多项第一和其它辉煌业绩也都与其运载火箭的卓越表现密不可分。有很多年,前苏联的航天发射次数稳居世界第一。前苏联/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分为多个系列,用于满足不同的发射需求。  相似文献   

7.
周威 《中国航天》2005,(1):13-14
在前苏联发射第一枚卫星号运载火箭之后.前苏联军事部门和科研部门均有兴趣开发一种比R-7火箭小一些的运载火箭,用来发射半实验用的科学卫星。经过研究,有关部门决定以R-12弹道导弹为基础来研制这种小型卫星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8.
正当美国努力从几次运载火箭发射失败中恢复过来,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实施研制先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计划时,欧洲的阿里安公司和前苏联的两个共和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却联合起来,为在90年代后半期发射印度系列电信卫星提供服务,所使用的火箭为阿里安和质子号火箭。这次投标目前已送至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这是世界上两种主要运载火箭进行的前所未有的商业合作。  相似文献   

9.
周威 《中国航天》2005,(4):32-32
呼啸号运载火箭1991年冷战结束后,UR-100N(SS-19)型洲际导弹成为前苏联转为商用运载火箭的首批洲际导弹。该项目被命名为“呼啸号”。转换后的呼啸号火箭配和风K或和风KM上面级,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可以把18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至200公里、倾角63度的低地轨道。1994年和1995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国使用固体火箭助推器的航天飞机每次发射都会破坏大约1000万吨干流层中的臭氧;而使用液体推进剂的能源号火箭每次发射只破坏1500吨臭氧。因此他得出结论:美航天飞机发射对环境的危害是前苏联的7000倍。前苏联宇航总局负责人称,如果美航天飞机每年飞行300次就会完全破坏掉地球的臭氧保护层。 前苏联的这一分析结论是建立在假定所有发射的排放物都进入平流层的基础上,而且是按一种不可能的航天飞机发射速率推断出来的。美国有关部门曾于1988年宣布:火箭发动机燃烧的生成物绝大部分是无害的,或者说其浓度还不足以损害健康和对第三国的安全产生影响。但现在美国对航天飞机、大力神和其它运载器的发射可能对地球带来的危害产生了质疑。  相似文献   

11.
周威 《中国航天》2004,(11):18-19
R-7系列火箭的原型为前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研制的弹道导弹(又称SS-6洲际导弹)。俄罗斯的多种商用运载火箭.如联盟号和闪电号以及承担俄国内卫星发射任务的卫星号、东方号、亚马尔号、月球号和上升号火箭,都是从R-7系列弹道导弹发展而来的。R-7基础型两级运载火箭的技术参数见表4.  相似文献   

12.
陈杰 《中国航天》2007,(5):30-31,36
一、空中发射运载火箭发展概述空中发射运载火箭指利用第一级将携带有效载荷的一次性使用的第二级运输到一定高度释放、第一级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运载系统。在这个领域,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很早就进行了有关的概念研究和研制工作,提出了多种方案。最早的“螺旋”空中发射运载火箭方案是由前苏联在1965年提出的。该方案后因成本过高、技术难度过大和研制周期过长而停止。美国的“飞马座”空射火箭是迄今为止唯一实用化的方案,同时美国正在大力开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火箭公司(Amroc)已经研制了一种新的混合型运载火箭,打算竞争NASA的彗星计划。该火箭高35.1米,被命名为Aurora。 按照NASA彗星研制计划的招标书,投标商不仅要设计一种运载火箭,而且还必须设计一种能将136公斤有效载荷带回地球的航天器。 除了可以回收有效载荷外,彗星航天器还必须备有一个0.028立方米容积的服务舱,该  相似文献   

14.
图片新闻     
《航天员》2009,(5):F0002-F0002
阿瑞斯运载火箭(Ares)是美国航天局为其星座计划研发的一种新型火箭,它用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的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15.
周威 《中国航天》2004,(10):25-27
自1996年4月前苏联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以来,其运载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为降低发射成本,提高运载火箭可靠性和发射计划的灵活性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的各种运载火箭以各种合作方式不断进入商业发射服务市场,有关其运载火箭的资料和信息逐渐丰富起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有关资料也在不断完善。本文拟根据俄罗斯航空航天局(最近重组为俄联邦航天局)、国际发射服务公司、波音公司、阿里安公司和欧洲咨询公司等网站资料和有关信息,以及日常工作中积累的资料,较为系统地介绍前苏联国家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的各种运载火箭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3月,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ULA)执行总裁布鲁诺宣布该公司将研制"新一代运载系统"(NGLS),用以逐渐替代公司现有的改进型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包括德尔它4系列及宇宙神5系列火箭)。随后在今年4月13日美国第31届航天年会上,布鲁诺正式宣布NGLS火箭命名为"火神"(Vulcan),并向外界详细介绍了该火箭的初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6,(8):43-44
美国航宇局6月30日宣布了将用于月球和火星探索任务的两种新火箭的正式命名,其中载人发射用火箭被命名为“战神”1,而用于运送重型货物的火箭则被命名为“战神”5。“战神”英文是“Ares”.中文直译为“阿瑞斯”。阿瑞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亦即火星)。美航宇局选中这一名称正是基于它与火星的这种关联,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上,由私营企业投资研制运载火箭的情况并不多见。美国休斯敦航天服务公司正是这样的合资公司之一。该公司计划研制一种名叫佩尔什马(即航天工作马)的运载火箭,以便同美国的航天飞机、德尔它火箭,以及欧洲的阿里安火箭展开竞争。本文将对这种运载火箭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临风 《中国航天》2001,(7):15-18
从理想到现实 1945年,通信卫星之父克拉克先生第一个提出利用赤道上空相隔 120度的三个发射机覆盖全球。这一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设想引导人们研制出今天广泛应用的通信卫星。在克拉克提出全球通信卫星系统后10年左右的时间里,美国在德国V-2火箭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运载火箭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二战后火箭技术的发展和晶体管的发明为实现航天通信的梦想奠定了基础。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旅伴1号,动摇了美国世界科技先驱的形象。美随即投资航天科研并予以政策支持。在美国航宇局的科学试验项目以及国…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第一代运载火箭是在洲际弹道导弹 R7上改进的,该导弹于1957年8月22日首次发射成功(图1)。有效载荷为3吨的火箭研制,开始于五十年代初,到1953年底,对提议的 REP 方案进行了审查,将有效载荷增加到5.5~6.0吨。在 R7火箭基础上,研制了一个带有空间试验卫星的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