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神ⅣB运载火箭在过去的12次飞行中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其中,它的大型轻质固体发动机采用改性推进剂、三段石墨复合材料壳体和柔性喷管,是经飞行考验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之一.芯级火箭一、二级发动机推进剂为四氧化二氮/混肼50、半人马座上面级发动机为液氢/液氧,可把超过5760kg的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广泛运用于各种型号运载火箭的高能量半人马座上面级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能三次起动,第一次点火到达停泊轨道,在停泊轨道第二次点火将自身和卫星送入大椭圆轨道,经5到7小时滑行后再次点火到达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在大力神Ⅳ/半人马座运载火箭上它的工作时间创造了最长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子力 《中国航天》1999,(7):18-20,22
美国空军4月9日和30日用大力神4B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进行了两次军事卫星的发射,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加上去年8月12日大力神4A发射一颗侦察卫星失败,这已是大力神4型火箭连续三射不中。一种火箭接连三次失败,是美国几十年来从未出现的事情。三次失败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世界商用运载火箭的激烈竞争情况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美国及世界各国的运载系统都在为维持和扩大自己的航天发射业务而进行角逐,这种竞争在拥有多家发射系统制造公司和广大的卫星发射市场的美国显得尤为激烈。本文对美国的各种运载火箭及其发射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宇宙神、大力神和德尔它等几个主要运载器系列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美国秘密的"长曲棍球"-2(Lacrosse 2)间谍卫星神秘地从太空观测爱好者的视野中消失了。这颗雷达成像卫星于1991年3月8日由"大力神"-4火箭送入太空,在赤道倾角68°的低地球轨道飞行。  相似文献   

6.
国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系统工程一直是国外航天和国防领域所惯常采用的研制管理方法,保障了自“大力神”导弹及阿波罗计划以来众多项目的成功。然而,自1969年形成美国军用标准《系统工程管理》(Mil-Std-499)以来,该方法变化很小。与此同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却在显著地增长,传统系统工程(TSE)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7.
明星档案     
第3颗北斗导航卫星类别:属于卫星导航系统。用途: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等诸多领域。研制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发射时间:2010年1月17日0时12分。发射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11,(1):3-5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2010年12月2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主持庆祝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席大会。现将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5月2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十三五”规划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就集团公司下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了充分研讨。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吴燕生、副总经理李金生、吴艳华、袁洁、张建恒出席会议。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总经理助理、总工程师、总法律顾问以及总部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12日上午,《航天员》杂志第四次编委会暨理事单位年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航天员》杂志编委会主任陈善广、副主任孙锦云、荣誉主编杨利伟、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宏峰、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以及上级机关领导、各位编委、理事单位的代表等6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航天员》杂志副主编白延强主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航技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是集团的四大主营业务板块之一。经营范围包括民航机场、空管、航空公司专用设备的国际国内招标、进出口、租赁、维修等业务,并从事与此相关的产品展览、服务,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培训等,开展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加工装配以及多种形式的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2.
李君 《中国航天》2009,(1):24-26
(2)建立广泛、有效的团队沟通、协同机制与平台。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鼓励团队成员坦诚交流、密切合作、相互包容、共同学习。通过建立共同愿景、深度会谈、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等方式,构建深入、有效的团队协同机制与载体.促进团队协同工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航天》2012,(9):21-23
1992年,“国际空间年”。这一年,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化作国家发展战略,党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9月21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中国发展载人航天问题。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李瑞环五位常委参加会议。列席会议的人员有杨尚昆、薄一波、万里、刘华清、杨白冰、丁关根、温家宝。汇报人:丁衡高、林宗棠、刘纪原、王永志、王盛涛。原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首先汇报了中国载人飞船工程的意见。他谈到了这项工程的意义和作用,强调了就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搞这项工程也是必要的。同时也谈到了“风险”,可能要花点冤枉钱的问题,并报告了所需经费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靳颖 《卫星应用》2012,(5):48-50
2012年9月19-21日,2012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并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航天局、科技部、广电总局、国家无线电管理局等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省级电信管理局、广播电视局及用户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国内主要卫星运营商、知名卫星通信设备制造商、新闻媒体等近800人莅临大会。此外还有来自美国、德国、以色列、加拿大、阿联酋、俄罗斯、新加坡等国的卫星行业的企业代表和研究人员参加大会。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物联网与云时代的卫星应用",大会主席杨千里教授作了同题报告。会议期间举办"卫星技术讲座"、"主题报告会"、"圆桌讨论会"和"卫星应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等活动。在3天的会议中,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6):635-635
第七届全国空间碎片学术会议于2013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召开,会议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下简称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一司主办,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承办。来自国家国防科工局、总参谋部、总装备部、外交部、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X--集团、中国科学院、中电科技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60多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计23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龚自正研究员(注:本刊主编)等参会交流。  相似文献   

16.
《宇航学报》2008,29(6)
2008年9月10日《宇航学报》编辑部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举办了编委工作会议。到会领导有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王大轶,学报编委、中科院吴宏鑫院士,502所科技委秘书长李静,以及常伯浚、关世义、胡平信、潘科炎、解永春、余金宝、张洪华、周孝宽、周荫清、朱宁昌等学报资深编委。会议由宇航学报编辑部主任陈念生主持。  相似文献   

17.
《航天》2010,(9):10-10
7月21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中国铝业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许达哲、副总经理曹建国,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熊维平以及副总经理敖宏、张程中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曹建国、敖宏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非传统安全、开采加工设备、金属材料等领域以及贸易、资本运作、联合研发、人才交流与信息共享等层面进行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中国航天》理事会第二次联络会议于2011年7月27日在西昌市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国家测绘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宁波星箭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十一所(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理事单位的代表。北京高博特广告有限公司的代表应邀列席会议。  相似文献   

19.
《卫星应用》2008,16(1):65
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建院40周年庆祝活动之一,第二届CAST空间技术论坛2月18日在航天城隆重召开。该论坛是中围空间技术领域高层论坛。本届论坛的嘉宾包括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及总装备部、总参各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信息产业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领导及专家代表,孙家栋等29名院士。  相似文献   

20.
《遥测遥控》2015,(1):35
<正>文稿中的计量单位,公式中的符号、数字、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及上下角标等应按国家标准书写。矩阵、矢量用黑斜体标识。计量单位、常数用正体标识,变量、物理量用斜体标识。文稿中出现的所有参数均须给出文字说明,且参数不宜重复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