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主要讨论了战术导弹自动驾驶仪的自适应控制设计。文中以简化的导弹自动驾驶仪的差分方程为控制对象,采用衰减记忆最小二乘法直接识別弹体的时变参数,再应用极点配置控制方法计算出反馈控制量,实现系统的闭环自适应控制。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在改善象自动驾驶仪这样的随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方面,极点配置自校正控制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一种线性反馈原理应用于自动驾驶仪设计的方法,该自动驾驶仪用于先进动能导弹的助推段这种先进导弹是美国陆军部队正在研制的一种高超音速导弹,在助推段导弹状态的快速变化以及精确制导要求,对自动驾驶仪调计人员提出了挑点。应用线性反馈研究方法,可以圆满地完成自动驾驶仪的设计,而且不需要推导大量的弹体递函数和凝点和稳定图,因此这种方法设计的自动驾驶仪可以方便地予以修正,以便适应导弹设计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过载自动驾驶仪模型,分析了三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的结构特点,研究了三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的鲁棒性。研究表明:相对于两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三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引入攻角反馈构造了新飞行器,使构造飞行器回路处于较高频段,而驾驶仪的主导极点处于与设计参数相关的低频段,这使得过载自动驾驶仪的特性与原飞行器特性的相关度较小,而更多取决于设计参数,从而使三回路过载自动驾驶仪有更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张欧  严曙馨 《航天控制》2020,38(4):34-39
自动驾驶仪在防空导弹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刚性弹体的运动模型,针对5种不同控制结构的自动驾驶仪,理论推导了驾驶仪控制回路的开环传递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比较了各自的系统性能。基于极点配置方法,对各驾驶仪控制回路的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种控制结构的自动驾驶仪各有优缺点,相比于经典三回路结构,改进PI控制结构的性能最差,伪攻角+PD控制结构的综合性能最优。研究结果可为防空导弹自动驾驶仪的选型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LMI方法的导弹变增益状态反馈H∞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明辉  曾凡  陈磊 《航天控制》2007,25(6):32-35
针对传统变增益控制方法只适用缓变系统,在整个参数空间不能在理论上保证稳定性和性能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LPV模型的状态反馈H∞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整个参数空间寻找单一Lyapunov函数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为了保证系统响应的动态特性,控制过程中把闭环极点配置到指定区域内。控制器的解算可转化成一系列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易于实现。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将H-矩阵理论应用到传递函数对角优势化过程中,同时结合定量反馈频率自动整形原理,进行可重复使用亚轨道飞行器的多变量控制系统频域反馈补偿器的设计,从而达到削弱强耦合的目的。该方法通过使用H-矩阵理论,结合定量反馈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优势,得到反馈补偿器的频域边界,因此,解耦结果对参数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削弱了通道间的耦合,降低了控制器的设计复杂度。  相似文献   

7.
在对导航自动驾驶仪的攻角和法向加速度跟踪的设计和模拟研究中使用了一个新近为线性时变(LTV)系统开发的广义平均配置(EMA)控制技术。此技术用于线性时变系统,它的基础是一种新的特征值原理,叫做串行D特征值(SD)。通过对复平面的左半部分广义平均分配这些时变SD特征值来取得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方法类似于线性非时变系统所使用的特征值(极点)分配。此跟踪控制器的显著优点如下:1)在无需对整个马赫数工艺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自动驾驶仪可调电位器一般配置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可调电位器使用数量以提高可靠性思路以供设计者考虑。  相似文献   

9.
从三回路过载驾驶仪的模型出发,给出形式统一的系统开环传函、闭环传函及闭环特征方程,然后依据闭环传函确定系统控制增益与闭环极点、开环截止频率的关系。通过引入舵偏角速度约束、开环截止频率约束、稳定裕度指标约束及高频部件约束,进而给出最小化闭环系统等效时间常数的目标函数。形成典型的约束条件下参数寻优范式,通过求解系统最优解,实现系统开环截止频率、相位裕度的精确设计,形成一种可工程化的极点配置设计方法,算例检验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对大长细比的飞行器做自动驾驶仪设计时,其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结构弹性的影响。长期以来,总假定在驾驶仪闭合后实际飞行时的振型与结构的纯弹性振型是相同的。而实际上,它是弹性——气动——控制系统交互耦合的复杂系统。在控制回路闭合后,不仅频率甚至连“刚体”运动在内的其它振型都发生了变化。在此以前,文献[2][3][4]等在分布参数领城内对此问题做了讨论。本文结合自动驾驶仪的设计特点,在回顾了工程近似处理方法以后,讨论了气动弹性谱、增益反馈谱、补偿器反馈谱以及发展方程和临界稳定性(风标稳定性与方向稳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潘祥  叶永强 《航天控制》2012,30(4):84-90
对力反馈在航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主要涉及无人机遥操作和飞行安全性两大领域。首先,为了解决无人机所捕获的图像信息在分辨率、动态范围、视野等方面的不足,力反馈技术逐渐被引入,并得到了初步应用。起初没有考虑地面控制站与无人机之间的通讯时延问题,力反馈与小波变量的结合能有效地解决时延问题,但操纵负荷仍然很大,继而力刚度反馈技术被提出。其次,飞机执行器速率的限制易导致飞行员诱发的震荡危及飞行安全,为了有效地抑制这类震荡,智能提示和智能增益技术被提出。通过上述的分析和探讨,说明力反馈技术在航空中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负反馈放大器的简便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判断、分析负反馈放大器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勇  李小将  王志恒  李兆铭 《宇航学报》2014,35(12):1412-1421
针对卫星编队飞行相对位置协同控制问题,基于编队卫星相对运动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和一致性理论设计了两种自适应协同控制器。首先,在卫星质量不确定和星间信息交互存在通信时延的条件下,设计了一种全状态反馈自适应协同控制器,并证明了该控制策略对空间摄动力的鲁棒性。其次,进一步考虑速度信息不可测的条件下,采用滤波器设计了一种无速度反馈的自适应协同控制器。最后,以编队构型重构为例对两种自适应协同控制器进行了仿真校验。仿真结果表明:两种自适应协同控制器均可有效应用于卫星编队飞行相对位置的协同控制,能够保证编队卫星对各自期望轨迹跟踪的同时暂态保持编队构型的稳定,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4.
韩晶  李高风 《航天控制》2005,23(1):92-96
以传统的舵机伺服系统动压反馈回路为基础,介绍了一种新的伺服系 统动态校正方法。首先给出了现有舵机的简化模型,深入分析了原有动压反馈 回路对系统的作用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频率域响应设计方法,进行位置反馈 校正网络的设计。同时重点考察所设计系统的相角裕度、幅值裕度、谐振峰值、 闭环带宽等频率特性量。最后,从时域、频域两个方面比较两种校正方法对系统 的影响,验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某型号定标系统光源控制电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非合作目标在轨服务任务中,在轨服务航天器需要逼近并保持在非合作目标附近.在目标本体坐标系下建立相对位置动力学模型,使得相对位置控制系统成为调节系统,并设计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鲁棒H∞输出反馈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法对解决非合作目标相对位置保持问题具有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某型号定标系统光源控制电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陈宏宇 《航天控制》2006,24(3):43-47
为了解决无陀螺磁控小卫星的姿态稳定和捕获问题,本文针对偏置稳定的主动磁控小卫星姿态控制平台,基于磁控力矩的时间累积作用效果等效卫星角动量增量的规律,设计了一种仅利用角度反馈的卫星大角度磁捕获控制律。通过仿真和卫星在轨实测的验证,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效果和鲁棒性,工程实现简单,可靠性高,适用于中低轨道的通信小卫星。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再入飞行器滚动通道产生较大的滚动角及滚动角速率,给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地减小滚动角和滚动角速率的方法。该方法引入滚动角加速度信号反馈,并采用逆系统方法设计控制器。数学仿真结果表明,引入角加速度信号后,通过对干扰力矩的补偿,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再入飞行器的滚动角和滚动角速率,滚动角可以稳定在±5°范围以内。该方法将有利于减弱通道之间的耦合,提高再入飞行器再入段控制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previous work within the field of spacecraft formation flying, including modeling approaches and controller design. In addition, five new approaches for tracking control of relative translational motion between two spacecraft in a leader–follower formation are derived. One PD controller with feedback linearisation is derived and shown to result in an exponentially stable equilibrium point of the closed loop system. Four nonlinear controllers are derived and proved by using Lyapunov theory and Matrosov's theorem to leave the closed loop system uniformly globally asymptotically stable. Results from the simulation of the system with the derived controllers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with respect to power consumption and track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