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航讯》1985年3月4日报道:TRW 公司生产和试验它的第五和第六个超高速集成电路(VHSIC)微型芯片,它们分别用作地址发生器和微型控制器。这是为美国海军电子系统司令部研制的。芯片将作为海军电子战应用计划的一部分,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验证。已经制成的芯片包括矩阵开关,可寻址的窗口和可寻址的内容存储器。TRW 公司和生产 VHSIC 的莫托罗勒公司合作已生产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防部已制订了MIMIC(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研制计划,以便用GaAs集成电路来补充将在未来的灵巧武器系统中应用的超高速集成电路(VHSIC).就象硅基VHSIC装置极大地提高了新武器系统的中央处理功率一样,GaAs装置由于能在前端处理机中提供可观的处理速度,因而可能有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美国布什总统提出“空间探索新构想”计划的4年多时间里,载人重返月球计划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已经从目标、目的论证阶段进入到工程实施阶段,并且开始硬件建设。本文对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主题和目标、星座计划和月球探索体系的技术方案以及整个计划的进度、最新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地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于全频谱电子支援措施/电子战的需求,国防部已开始执行一项较大的新计划,名为微波/毫米波单块集成电路(MIMIC或M~3I)。此计划将仿效极其成功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HSIC)计划。第零阶段:方案论证阶段。由工业集团和国防部签订的多项合同组成。重点是研制器件  相似文献   

5.
一种变化检测的新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小春  陈鲸 《宇航学报》2005,26(3):334-338
变化检测技术是遥感图像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分析变化检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化检测算法,该算法主要由三步组成:差图像的优化获取、变化区域的准确检测、目标阴影的修正。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所提算法对变化目标的检测准确可靠,且对背景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第24个太阳活动周峰年即将到来。太阳风暴由于其给现代人类社会活动带来的巨大灾难,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住。文章首先回顾了太阳风暴及其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然后对历史上1859年卡林顿事件中太阳风暴和近几十年来著名的太阳风暴的强度进行了比较,最后简要介绍了太阳风暴所涉及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并且提出了减轻太阳风暴给社会活动带来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正在研究天基探测技术在战略防御计划(SDI)中的应用,重点是天基雷达的发射及接收电路以及信号和数据处理。本文介绍了天基雷达应具备的五个特点,即波束捷变、高分辨率、性能可靠、价钱便宜、识别目标能力强。文章中还提出了单片微波电路和雷达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零中频技术已经成为通信发展的全新方向,能够大幅度提高通信芯片的集成度和数字处理能力。在电子系统中,为了拓展信号处理带宽,越来越多地采用I/Q变频体制,其突出优点是不需要中频放大、滤波、变频等电路,从而极大地减小了系统的体积、重量、功耗和成本。介绍零中频的特点,对正交上变频进行分析,给出零中频技术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张晓岚 《上海航天》2005,22(5):33-33
据报道,美正在研制一种不通过爆炸或碰撞就能破坏敌方电子系统的新型雷达,这种可作为武器使用的雷达可满足美空军对攻击型武器提出的“发现目标、准确识别、立即攻击”概念的要求。该新型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性能可靠,可提供准确的信息,并将通过进一步设计实现打击敌方电子系统的功能。在遭遇地.空导弹攻击时,完成升级的AESA雷达不仅能接收相关信号,而且可实施干扰。这相当于集中AESA雷达上千个收/发模块的功率,干扰敌方导弹的电子制导系统或损毁导弹和飞机雷达的电子组件。与传统电子噪声干扰不同,该技术具有相当的破坏性。大型AESA雷达还可使巡航导弹失效。  相似文献   

10.
航天微系统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微系统技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片上系统(SoC)、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混合集成电路(HIC)等微电子技术和微机电系统(MEMS)。文章介绍了这几种技术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在航天中的应用情况和应用前景。ASIC与SoC技术可显著提高电子系统的集成度和性能,已在航天中得到广泛应用。MMIC技术可用于航天器通信载荷和平台的射频通信部件,已在欧美航天器中大量应用,目前正朝高频段发展。HIC主要包括厚膜HIC和薄膜HIC,特别适于功率器件和微波器件的集成,目前国外已有大量产品用于航天,如"国际空间站"(ISS)。MEMS技术可用于航天器导航、热控、推进、光学遥感与通信等系统,甚至可对航天器设计方法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以上技术领域,我国虽已开展了一些研究,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文章针对航天微系统技术的产业布局、发展方式等提出了建议,可为我国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首先,界定了所讨论的航天器电子系统的范畴,即限于航天器平台或公共服务模块部分的电子设备。然后,从分布式模块化结构电子系统发展、工业标准体系的应用、空间电子单机与元器件先进制造技术影响和数字化设备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航天器电子系统技术十余年的发展成果和趋势,其中重视系统体系结构研究、工业标准向空间技术领域推广等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航空电子系统射频综合仿真系统(RFSS)主要用来产生被测雷达所需的表征空中运动的点目标、多目标等信号,并且建立各种电磁干扰环境,同时仿真被测雷达的航空电子系统综合环境。RFSS信号产生系统可以模拟目标回波,也可以模拟窄带噪声、宽带噪声以及杂波等干扰信号。本文主要是针对某型雷达在试飞过程中受到的某种形式的噪声干扰,利用线性调频调制噪声干扰实现方法和RFSS信号产生系统模拟产生所需要的噪声干扰模式,从而验证抗干扰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增强雷达在电子战中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3.
SAR末制导中导弹定位方法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导弹在末制导中通过数字景像匹配后 ,采用惯导数据中的一些参数 (如斜距 ,地距 ,速度等 )来确定规则飞行弹体和不规则飞行弹体位置的方法。并分析由于测量数据误差给定位带来的误差大小以及采用 0 .5个像元精度误差来得出所需要的对惯导的数据要求  相似文献   

14.
数字相位变换器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普通的数字相位变换器均由硬件电路搭接而成,系统复杂,故障率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数字相位变换器的构建,弥补了普通的数字相位变换器的不足。以P89C51X2BA和逻辑门电路为基础,阐释了实现的原理和方法,给出了系统结构和软硬件构成。  相似文献   

15.
空间形势的新变化 空间法是国际法的一个新兴部门。它不仅同空间科技的发展密切相结合,而且同国际形势和空间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国际形势的剧变下,空间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国会曾决定1992/1993年度拨款21亿美元建造空间站,但总建造费用达400亿美元,另需100亿美元来维持30年寿命的运转。登月和火星计划更是耗资巨大。权威的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对如此庞大的空间计划能否给美国带来  相似文献   

16.
星载数字电子设备的辐射加固技术(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国外星载电子设备特别是常用的CMOS器件在空间环境下的抗辐射性能进行大量调研和长期跟踪,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近年来对大规模集成电路辐射失效机理的研究成果,对比了各种器件工艺集成电路的抗辐射性能,重点分析了星载电子系统总剂量辐射损坏、单粒子翻转和单粒子锁定机理,针对这三种由空间辐射引起的星载电子系统失效这一特殊问题,分别介绍了国内外行之有效的辐射加固技术,最后提出了设计星载电子系统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大尺寸平面数字相控阵通道校准测试对暗室规模和质量要求极高,扫描架探针移动速度受限导致通道校准的暗室测试时间长达数小时,且长时间测试引起的温度变化会造成通道相位漂移从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外场通道校准测试方法,整个阵面中所有通道单次校准测试仅需几分钟,可有效解决由于长时间测试引起的温度变化进而造成的通道相位漂移问题,并通过引入基准通道来解决外场通道校准测试中存在的收发不同源问题。测试方法可有效缩短电大尺寸平面数字相控阵的通道校准时间,提高测试准确性,降低天线测试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暗室硬件建造成本。最后,通过某Ka频段电大尺寸平面数字相控阵测控系统的外场测试,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字相位变换器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普通的数字相位变换器均由硬件电路搭接而成,系统复杂,故障率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数字相位变换器的构建,弥补了普通的数字相位变换器的不足.以P89C51X2BA和逻辑门电路为基础,阐释了实现的原理和方法,给出了系统结构和软硬件构成.  相似文献   

19.
现在 Powercube 公司供应一系列用于航空电子设备和军用电子系统上的高可靠性低电压模块式电源装置,该系列电源名叫Iceeube,它符合海军和电源制造厂商联合制定的技术标准。海军和工业界之所以联合制定 NavmatP-4855-1标准,是由于海军的一份调查报告引起的。该报告指出,在航空电子/电子系统的所有故障里,大约有20%是由于装在系统中的电源装置工作不正常以及电源在设计上有缺陷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TTEthernet的综合电子系统通信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上总线技术是综合电子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决定了星上电子设备的功能划分及整星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设计。选择时间触发以太网(Time-Triggered Ethernet,TTEthernet)作为综合电子系统的核心总线,从网络通信机制、时间同步计算和容错性能等方面分析了TTEthernet的特性及其星载应用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TTEthernet的综合电子系统通信网络,提出了该通信网络在拓扑结构、系统同步过程和通信协议等方面的具体实现方法,对TTEthernet在卫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可为TTEthernet在航天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