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前言□□长征-3B(CZ-3B)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也是具有当今世界上第一流技术水平的商用大型运载火箭。它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有效载荷,也可用于近地轨道(LEO)、太阳同步轨道(SSO),以及飞往月球或火星等深空探测有效...  相似文献   

2.
戴超 《国际太空》1998,(4):10-11
国外火星探测的进展和现状戴超(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1前言□□在火星探测领域,航天科学家们已经付出了几十年努力,并取得了突破性、阶段性的进展,1997年7月4日,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登陆,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为将来...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国际月球与行星探测的发展趋势王景泉宋智(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1月球和行星探测的主要成就□□月球探测曾有美国“先驱者”等3个系列、前苏联月球号等3个系列共发射49个探测器,其中以“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达到高峰。90年代,国际上又掀起重返月球...  相似文献   

4.
美国航宇局(NASA)、俄罗斯航天局(RSA)和一个国际合作伙伴小组正在研究本世纪最后几年中的无人火星探测任务。1.俄罗斯牵头的任务a.火星一96·运载器:俄质子号火箭。·有效载荷:一个轨道器、两个小型着陆站、两台尖钉形的穿入器,用以进行火星表面下的测量。·计划安排:该任务原定于1994年实施,现改为1996年。b.火星一98·运载器:俄闪电号火箭。·有效载荷:待定。可供选择的对象为一个轨道器、一个俄罗斯的“火星车”巡视器和法国制造的大气气球系统。·计划安排:该任务原定于1996年实施,现推迟到…  相似文献   

5.
《国际太空》2010,(11):49-51
2010年10月21日,以"火星探测"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在北京召开。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一直是深空探测的重点领域。在嫦娥-2月球探测器成功运行、拉开中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序幕之际,中国航天及相关领域专家汇聚第三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共同勾画了中国火星探测蓝图。作为本届论坛的主办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保华在致辞中表示,实施自主火星探测将是中国继探月工程后的又一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航天活动。开展火星探测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使命,也是实现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推动科学研究深入的重要保证。所以,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深空探测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为实现中国航天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空探测承载着人类航天技术发展、探索宇宙奥秘和寻找地外生命及人类宜居地的重任,成为各航天大国关注的热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正在追赶并将实现领先。简要回顾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载荷情况、数据结果、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简述了当前在研的自主火星空间环境探测目标以及规划中的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并根据当前国际发展态势,及我国在研、规划中的月球及深空探测任务情况,分析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载荷技术发展趋势、理论与模拟的研究需求,最后对深空环境探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火星探测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星作为距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之一,火星探测是继月球探测之后深空探测的最大热点。在简要总结人类火星探测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火星探测规划任务及其面临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论述,并给出了相应启示和发展展望;结合我国深空探测能力,并对中国后续开展火星探测活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士元 《国际太空》2014,(2):19-23
2013年,美国、印度、中国先后发射了各自的空间探测器。美国先后把“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MAVEN)探测器送上太空,用于探测月球和火星上的气体;印度第一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Mangalyaan)经过一番周折已进入地火转移轨道,其目的是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探测火星的国家;中国嫦娥-3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开展就位探测、巡视探测的国家,以及第二个掌握无人月球探测车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前哨 《太空探索》2004,(3):18-21
美国总统布什于令年1月14日在白宫宣布美国新的载人航天计划:在2008年发送机器人到月球进行探测,2015年将美国航天员送上月球,在月球建立基地,并以此为跳板.在2030年进行人类的火星飞行,将美国航天员送上火星。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太阳系探测的发展趋势,认为从月球到火星是未来太阳系探测的主线,太阳系探测将从普查性探测向重点天体探测转变,从技术实现为主向科学牵引转变,国际合作成为太阳系探测的必然趋势。归纳了太阳系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认为太阳系与行星系统的起源和演化是探测的终极科学目标,寻找地外生命和宜居环境是探测的主要驱动力,预防太阳活动和小天体撞击对地球的灾害性影响是探测的现实意义。在探月工程取得进展之后,中国应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主线,以火星探测为切入点,有序开展火星、小行星、太阳、金星、木星系统等太阳系探测任务,牵引航天技术进步,推动行星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7,(3):8-11
美国航宇局选定未来火星探测任务方案,新型标枪导弹成功进行试验发射,日本要取消月球探测任务,阿尔卡特2006年订单创纪录,俄放弃1箭50星计划,英拟独立开展月球探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电源系统发展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后续月球极区探测、小天体探测、火星探测、木星系探测深空探测重点任务,在梳理分析每个探测任务约束的基础上,提出电源系统的具体需求;对上述4个方向的深空探测任务的电源系统需求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的电源系统主要发展建议,具体包括宽温度和光强适应性、抗辐照的太阳电池阵,轻小型智能化的电源控制装置,高功率密度的电源系统MPPT拓扑;最后对同位素温差发电技术进行了发展展望,为后续深空探测电源系统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2011年10月18日于北京举行的月球与火星探测科技高层论坛上,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授布兰德里·乔立夫对美国航宇局(NASA)未来十年行星探测计划作出详细介绍。乔立夫曾参与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登陆车与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4.
叶秋 《国际太空》1995,(12):14-18
为了填补欧洲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欧空局于今年10月向其部长级会议提出了研制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的建议。现将该探测器的方案简介如下。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取名为“环月观测器”(MORO——MoonOrbitingObser-vatory)。它实际上是一个月球极轨卫星,其任务是对月面进行遥感观测,对全月球进行月貌和重力场测量,为研究月球的形成、演化和未来提供科学数据。MORO将携带4种科学探测仪器和1颗微型子卫星。4种仪器是:·月球立体相机(LUSTEC)·月球紫外/可见光/红外绘图光谱计(LUVI…  相似文献   

15.
1994年6月,俄罗斯和美国的科学家们汇集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双方就多国共同进行火星探测进行了磋商,并制定了被称为“火星协作”的空间开发计划。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也有意加入1998年的火星探测计划行列。这是首次由多国参加的火星探测飞行计划,引起了各国航天界的关注。1998年火星探测计划的诞生主要基于两种考虑:一是俄罗斯原定的“火星94”和“火星批”计划被搁浅,它需要对原计划进行修正和改进;二是几个主要参与国在火星探测行动上已基本达成共识,无论从技术设备角度还是财政方面来说,这…  相似文献   

16.
美航宇局(NASA)刘易斯研究中心公布了该中心技术小组研讨的载人月球、火星探测用核动力航天器的概要。该中心对它过去的核热动力法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因此,这一研究方案得到了NASA本部、约翰逊空间中心以及担任空间探测研究局局长M.格里芬等的高度评价。 1.舱体结构是一个可重复使用的系统刘易斯研究中心研讨的航天器,使用了推力为0.33MN核热推进发动机,舱体结构是一个完全重复使用型的系统。直径10m、长约50m的重复使用型月球探测器不仅可用于月球探测,而且可用于火星探测。作为往返于月球的航天器,在轨道器上装配有月球着陆舱,可搭乘航天员和搭载补给物资,往  相似文献   

17.
太阳电池阵深空探测适应性设计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近年来月球探测的推进,深空探测的论证,针对深空探测对太阳电池阵低温度、低光强、强辐射等环境的技术需求,以火星探测和木星探测太阳电池阵设计分析为例,通过任务环境特点分析,给出了特殊服役环境下太阳电池选型方法,方阵设计与验证建议,对国内深空探测太阳电池阵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柯谱 《太空探索》2014,(3):20-23
<正>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着陆器成功落在月球表面。它所携带的"玉兔"号月球车于12月15日驶上月面,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掌握无人月球探测车技术的国家。至此,一些关心我国空间探测未来发展的航天爱好者马上联想到我国未来的火星车应该是什么样子,它能借鉴"玉兔"号的研制技术吗?探测月球与探测火星有什么区别?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月球和火星各自的概况,然后才能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陈颖  周璐  王立 《深空探测学报》2014,1(2):156-160
针对火星探测科学发现及任务创新需求,探索更先进的探测模式,提出了一种火星多模式组合探测任务设想。该任务设想的特点在于结合了轨道环绕、表面着陆、多点穿透和浮空探测,获取立体多层多源信息,一次任务实现深度科学探测。对火星开展多模式组合探测,不仅会开拓更加具有优势的火星探测新方式,发展新的探测能力和技术,也会加深对火星的全面了解,提高探测活动的综合效果。多模式探测设想不仅适用于火星,对金星、土星等地外天体探测也有很好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受通信能力低、能源不足等限制,祝融号火星车有效载荷科学探测需提高探测效率,以有限资源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探测数据。祝融号火星车的巡视探测科学任务着眼于火星局部地区,包括火星车行驶时载荷探测和火星车停止时定点就位载荷探测两个主要工况。统筹考虑祝融号火星车移动能力、通信能力、能源能力、热控能力等约束,合理划分工程活动和科学探测活动可用的资源,协调使用火星车的桅杆和移动系统,优化组合各载荷工作模式,设计了高效载荷探测模式。该探测模式与基于工作模式表的自主探测控制方式相结合,解决了资源受限情况下的多载荷协同探测难题。祝融号火星车有效载荷系统圆满完成了预期探测任务,设计的科学探测模式全部得到在轨验证。结果表明这些模式设计合理有效,满足安全、自主、高效开展科学探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