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我国航天工业在两用技术开发上的成果和技术水平我国航天工业在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少数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体现在运载火箭技术、应用卫星技术和载人飞船技术三个方面。1.运载火箭技术我国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  相似文献   

2.
南燕 《中国航天》2007,(11):23-27
长征3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3号甲、长征3号乙、长征3号丙(简称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种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最大运载能力的火箭群体,也是我国21世纪用于国内外应用发射的品牌和主力火箭之一。长征3号甲系列火箭具有技术性能先进、运载能力大、继承性好、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它们的研制成功是我国航天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长三甲、长三乙火箭于1998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相似文献   

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姿聊 《中国航天》2003,(10):46-49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用自行研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自制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的重量比前4个国家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重量之和还多。这表明,当时我国的运载火箭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至今,我国已经发射成功的长征系列火箭有14种,完成了飞行试验前的全部研制工作、只待飞行验证的还有2种。在这些火箭中,主要用于低地球轨道发射的有6种(长征1、2、2C、2D、2E和2F):主要用于中轨道(如太阳同步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1D、2C/SD、4A和4B):主要用于高轨道(如地球静止转移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3、3A、3B和3C)。对应这三种典型轨道的运载能力为:低地轨道0.2—8.0吨,太阳同步轨道为0.4~2.8吨,静地转移轨道为1.5~5.1吨。长征系列火箭的运载能力基本覆盖了低、中、高地球轨道不同航天器的发射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在第12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携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长征"五号、"长征"五号B、"长征"六号、"长征"六号A、"长征"七号、"长征"七号A、"长征"八号、"长征"九号、"长征"十一号,模型1:10)集体亮相。这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第一次在公众面前集体展出。自2015年起,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长征"十一号、"长征"七号、"长征"五号先后成功首飞,提升了我国自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4,(9):6-6
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约9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据有关部门介绍,这颗卫星将在太空预定轨道上运行若干天后返回地面。卫星运行期间,主要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和地图测绘等任务。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78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连续36次发射成功。卫星在轨运…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7月6日6时4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2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实践7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 我国2008年共发射了1艘载人飞船、1颗数据中继卫星、1颗通信卫星、2颗气象卫星、4颗遥感卫星和4颗科学技术卫星。 4月25日,长征3C火箭在西昌发射了我国第一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1号01星,这也是长征3C新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该卫星填补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航天》2010,(9):14-15
7月24日,2010年英国范堡罗航展举行了公众开放日活动,数万名观众涌向位于英格兰南部的小城范堡罗,观看各国航空航天产品的展示。中国参展企业的产品受到广泛关注。包括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内的长征系列火箭在英国范堡罗国际航空航天展上集体亮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不仅向世界展示了长征系列火箭,还将该院利用航天高科技技术自行研发的部分民用产品,如:特种车辆、新型材料等带到了展会现场。  相似文献   

9.
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是我国首款固液捆绑运载火箭,相比固体捆绑运载火箭,其总体优化设计、力热环境预示、联合摇摆控制、无人值守等一系列技术方面有新的突破,推动了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作为我国后续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主力构型,在火箭系统设计、成本管控及数字化应用方面,进行了技术及管理流程的创新。本文对火箭研制历程、技术特点、流程创新和数字化应用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我国运载火箭的后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低温运载火箭,2006年获得国家立项、正式开始工程研制;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取得圆满成功;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火箭执行首次应用性发射,成功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准确送入直接地火转移轨道,"天问"一号探测器也是世界航天史上发射过的最重的火星探测器。"长征"五号火箭首次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其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行星际探测的序幕,使得我国的航天发射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及工程应用,标志着中国人独立、自主、自由进入空间的能力大幅提升,具备了更大、更强的空间探测及开发应用能力,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