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舰用燃气轮机组的多微机实时控制系统提出了多微机实时控制通讯协议。该协议为面向字符的数据链路层协议,能实现全双工通讯。通讯全部采用中断方式,为保证各通信互不干扰可靠畅通进行,该协议对通信管理设计为四大模块:通信数据组织模块、通信启动发送模块、通信中断模块和通信Watchdog模块。以监测机为例,根据监测机在通信中的地位,将通讯分为监测机主动发送方式、主动接收方式、被动发送方式和被动接收方式,并对各种方式下的通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STK和STK/Connect模块构建了卫星实时仿真系统框架。以VC++6.0为平台开发了卫星实时视景仿真软件,并详细给出了VC和STK集成、仿真数据的发送解析、仿真时间同步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步骤。该软件利用UDP/IP协议接收数值仿真机广播的卫星仿真数据并进行解析,通过STK/Connect模块发送指令,实时驱动STK进行二维和三维视景渲染,实现了卫星在轨运行状态的实时视景显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机载嵌入式环境的高可靠性需要,提出了一种在FPGA中实现HDLC协议的方法,详细说明了HDLC协议发送和接收的实现过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与专用ASIC芯片比较,方法具有可靠性高、实现简单以及灵活性好的优点,实践表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ARINC429总线在航空电子系统领域被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了ARINC429总线的工作原理,根据其数据格式、接口电平要求,给出了由FPGA设计实现ARINC429总线的基本原理,并通过VHDL语言编程,实现了ARINC429总线协议部分,实现了接收和发送功能。采用FPGA器件设计集成ARINC429总线协议的通信芯片,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通信模块的处理能力和集成度。通过实际与通用型ARINC429总线芯片的通讯,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飞行员操作程序(pilot operational procedures,简称POP)定义了航电系统的显控界面及操作逻辑,是航电综合设计最重要的顶层设计文件,其仿真对支持总体设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航电系统的显示控制界面是飞行员的主要人机交互界面,优化便捷的显控界面可以显著提高飞行员的操作效率,降低飞行员的工作负荷。搭建的航电台架体积过大,在与一线飞行员交流、优化和对空勤地勤人员进行培训时就变的比较困难。便携式的设备具有便于携带和直观展示等特点,为设计人员提供便利。首先从某机型的综合航电系统角度阐述POP的组成及任务操作,之后介绍POP仿真模型建立的步骤。最后对综合航电系统POP进行了仿真实现,搭建完成了便携式POP仿真平台。其结果可用于支持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显示界面设计以及与飞行员交流。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LVDS接口设计,利用FPGA内部的SelectIO资源,设计并构造了LVDS接口发送单元、LVDS接口接收单元和对齐状态机。并基于Xilinx Virtex-5平台成功搭建了一个500 Mb/s高速LVDS串行互联系统,通过仿真和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为后续采用FPGA实现各种高速协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机载娱乐系统的常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空中服务日趋现代化的今天,对机载娱乐系统(IFE)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年前,旅客在长途旅行的飞机上只能欣赏一些电影和音乐。而现在,旅客座椅背面的机载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和娱乐项目(AVOD),而且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播放音频和视频、交互式游戏、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浏览互联网等。  相似文献   

8.
无人飞艇作为重新兴起的飞行器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异型无人飞艇监测和控制的要求,采用VC++可视化语言为开发工具,在地面站中实现遥测数据接收及显示、采用PID调节实现飞艇按规定航迹飞行、飞艇航迹的实时显示、选择不同飞艇进行飞行任务编辑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实现航空相机与导航系统交联的总线接口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总线接口可以接收ARINC561总线、ARINC429总线、ARINC407总线和接收发送RS-422总线数据。试验证明,系统运行稳定,数据接收准确,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0.
一种分布式多数据库系统结构的提交缓冲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天时 《航空计算技术》2002,32(3):59-61,65
首先给出了一种分布式多数据库系统结构的事务提交流程 ,其次对数据通讯的发送缓冲和接收缓冲进行了数据库设计 ,对其中的关系进行了描述。对于发送缓冲 ,它以事务、节点和SQL语序的顺序排序并传输 ,接收缓冲以同样的顺序存放并以子事务为基本单位执行。对构造回滚SQL做了语法分析和举例说明 ,最后简述了本系统所使用的通讯协议和调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FTP协议客户端软件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Internet传输文件的FTP协议及软件实现,其功能多,实现技术复杂,许多功能用户很少使用.文章介绍了在Win2000环境下应用Visual C 6.0开发的FTP客户端软件.软件在Internet/LAN的环境下实现了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文件传输和操作等功能.软件实现FTP协议的基本和常用功能并采用可视化界面,用户使用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2.
TCP/IP协议下网络编程技术及其实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炎涛  李立明 《航空计算技术》2002,32(3):122-124,128
建立在传输层协议上的抽象数据结构socket作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排队点 ,是TCP/IP网络最为通用的API。文章在介绍TCP协议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程通信流程和具体实现的基础上 ,以Delphi环境为编程语言说明了在Windows下使用socket进行网络编程的方法和特点。基于事务处理的socket网络编程技术可应用在分布式系统进程通信中 ,是Internet上进行应用开发最为通用的API。  相似文献   

13.
 Internet 服务质量( QoS) 的时空波动性给设计和实现Internet 实时视频流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终端系统为研究对象, 给出了端到端的Internet 视频流系统结构, 建立了基于Gilber t 模型的信道包丢失率计算方法, 提出了位率自适应视频流协议SAVSP。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视频流系统结构合理, SAVSP 协议性能优于目前主流的AIMD 协议。  相似文献   

14.
在野外等一些环境下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中,由于地理环境恶劣、节点数量多等原因很难更换电源电池,因此有效地降低系统各层的功耗、提高系统的生命周期尤为重要.文中在论述传感器节点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对传感器节点的动态电压调度、MCU能量消耗控制、动态功率管理、收发模块节能等硬件电路以及对MAC层、网络层的软件协议降低系统耗能.  相似文献   

15.
甚高频数据链模式二协议栈的软件框架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协议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参考HDLC协议软件的设计方法,本文提出了甚高频数据链模式二(VDL M2)协议的软件模型和设计思想。首先,介绍了VDL M2协议栈的层次架构,并简要阐述了各层的功能。然后,介绍了协议栈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方法,在不改变Linux内核现有地址族的前提下,创建基于本协议的新套接字地址族AF_VDLM2的操作。依据功能操作,软件结构确立为模块化结构布局;着重分析了协议栈数据收发模块的软件设计流程及缓冲区的结构设计。最后,介绍了协议层之间的通信方式——共享内存区的数据结构及创建和操作。用该方法设计的协议栈可方便地加载到机载通信单元,大大节省了设备成本。  相似文献   

16.
麦先根  田丹  霍峰 《航空计算技术》2014,(3):105-108,112
基于Eclipse平台的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已经成为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的主流。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中的各种交叉开发工具依赖于目标机服务器提供的目标机通信管理功能。提出了一种目标机通信管理系统结构,描述了其各功能部件的功能和接口及其主要的工作流程,介绍了其软件架构及其主要的难点技术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CSMA协议是无线自组织网络MAC协议中的基本协议,研究其在不同网络条件下的通信性能,对于指导该协议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OPNET网络仿真软件,实现了CSMA协议,设计了不同网络条件下的仿真实验,研究了几个主要的网络参数对CSMA通信性能的影响,为实际网络条件下的CSMA协议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目前分布式协同仿真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在这种系统中结合新技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着重研究了基于TAO的分布式协同虚拟环境实现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并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TAO的分布式异构实时原理演示验证系统。  相似文献   

19.
飞行模拟器视景生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基于 MultiGen Creator 和 Vega 开发出飞机训练模拟器视景系统的视景节点的软硬件配置要求;论述了基于 Creator 的实体建模方法、基于 Creator 建模和 Vega 软件环境的空中、海面等环境的生成方法、视景仿真软件开发过程以及整体系统的实现等关键技术。仿真结果表明,该视景系统能逼真地演示飞机训练模拟器的仿真过程,并且满足系统仿真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基于耦合振荡器阵列的非线性有源天线阵接收波束形成系统,详细分析了阵列线性相位分布控制技术,最后对该接收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