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平行跑道独立进近安全性分析的可靠性模型.可靠性模型主要分析了航空器上元件故障率对航空器在平行跑道上进行独立进近安全的影响.该模型把影响航空器进近安全的各种因素划分成几个功能模块,并根据模块中各元件的性能及其使用状况为这几个功能模块定义了它们的工作状态.每种工作状态对系统的安全影响程度都不同.最后把这些状态应用到马尔可夫模型中计算出了系统处于不同情况下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考虑尾流影响的侧向双跑道机场的跑道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侧向跑道由于能够灵活面对强侧风的影响从而提高机场的效率,在我国大型机场的规划设计中逐渐推广。但是目前国内外在侧向跑道容量模型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对侧向跑道的跑道容量模型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侧向双跑道系统,考虑了一组侧向跑道上航空器之间的尾流影响,通过计算尾流消散时间给出了侧向跑道航空器的放行条件,同时利用时序图得出在侧向双跑道系统中连续进场航空器间插入离场航空器的条件,从而构建出侧向双跑道系统的跑道容量理论计算模型;最后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期跑道为算例,计算出尾流影响下侧向双跑道系统的小时容量,并给出航班起降架次表,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侧向跑道机场的跑道容量理论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理论容量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首都机场的运行模式,推导建立了双跑道系统容量评估的理论数学模型.基于2003年春运期间的统计数据,使用该模型对首都机场双跑道系统的容量进行了评估.对独立进近和独立离场模式以及相关进近和独立离场模式下的两套理论容量曲线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导致跑道侵入的人为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运用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法(CREAM)的认知模型建立跑道侵入风险评估模型,并以南苑机场为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计算出来的南苑机场发生跑道侵入事件的风险值较为合理,结果表明运用人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对跑道侵入的风险进行评估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飞行进近中尾流的大涡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尾流间隔是增大跑道容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为了在保持安全水平的前提下有效地增大跑道容量,应制定安全高效的尾流间隔.对尾流流场和尾涡消散物理过程的研究,是制定准确、恰当的空中交通中尾流间隔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三雏机翼简化模型的尾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的来流速度、迎角和定解条件等重要参教以航空器尾流事故高发的进近阶段为依据,计算结果验证了涡核的进裂消散、涡对的连接消散和涡对的下沉现象,发现了在涡对卷起之前的不对称性和Crow关联发生后涡对消散的不对称性,并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根据航空发达国家经验,运用尾涡效应的知识研究如何提高近距平行跑道机场容量的问题。章介绍了现行的做法即为防止尾涡相遇采用的程序,论述了在近距平行跑道运行中靠近地面的尾流现象,基于涡流放应确定的减小平行跑道间距限度的标准,介绍了改进后的进近程序,这种程序能有效地提高机场的容量。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对未来大流量、高密度、小间隔条件下的空域实施管理,在战略航迹规划阶段,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的战略航迹演化通用模型。建立了不同航段之间航空器状态动态切换的一类宏观Petri网演化模型,以及同一航段内航空器速度和高度两种特征参数值连续变化的3类微观Petri网演化模型。根据航空器特征参数值转化的4种不同形式并基于航空器全飞行剖面的混杂运行特性,运用微分Petri网理论,定义了航空器的4种演化模式,通过组合各种演化模式得到了3种航空器基本演化模型。在满足航空器性能约束的前提下,通过设定10个航段及15个高度和速度预设值,得到了全飞行剖面下各特征参数的演化图。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演化模型增强了航迹预测模型的通用性,能够反映航空器在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内的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能见度与跑道视程是对航空有重要影响的两个气象要素,都是表示能够看清楚目标距离的概念,但两者之间不能互相代替,且常常在塔台管制应用中产生冲突。本文结合塔台管制实际,提出明确航空器在起飞、着陆阶段的能见度/跑道视程应用方法、互相换算方式等建议,旨在解决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行员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偏差及由此所产生的矛盾,保障塔台管制范围内航空器运行秩序,保证航空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9.
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通常经历了威胁-人的差错-意外状态-不安全事件这样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2010年1月13日,上航B5260号机在虹桥机场进近过程中下降低于安全高度,触发近地告警,构成一起航空运输严重事故征候。威胁与差错管理模型揭示:临时变更进近方式构成了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而航空器驾驶员和管制员在对威胁、人的差错和意外状态管理方面存在的失误是造成这起严重事故征候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对威胁的识别和对人的差错和意外状态的管理,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错、防错和纠错能力,有效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仪表着陆系统(以下简称“ILS”)是最重要的陆基导航设备之一,它为进近和着陆的航空器提供横向和纵向引导,使其沿着虚拟的航道平稳下降直至安全接地。ILS下滑道提供垂直引导,有效控制飞机进近着陆的高度,避免发生刮碰障碍物或大下降率着陆的情况,其作用更为突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影响下滑道结构的外在因素。在广汉机场的定期飞行校验过程中,机组发现下滑结构Ⅰ区抖动严重,经分析,原因为中间进近航段存在无线电干扰。  相似文献   

11.
基于混杂系统模型的航空器4D航迹推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对未来大流量、高密度、小间隔条件下空域实施管理,4D航迹推测是国内新一代空管自动化系统最为核心的一项技术。首先基于飞行剖面不同飞行阶段的航空器动力学模型,构造了在不同飞行阶段之间转移,而在同一阶段航空器重量、校正空速、高度和距离等状态连续变化的混杂系统模型。通过温度和风速风向修正航空器真空速及地速,利用混杂系统递推法求解航空器4D航迹。实际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混杂系统模型推测得到的水平航迹和垂直剖面能够准确地反映航空器的飞行状态变化,单架航空器4D航迹推测计算时间可以控制在2 s以内。  相似文献   

12.
现代飞行中,天气是影响飞行安全和正常的最主要因素,而在所有的气象要素中,尤以能见度对飞行的影响最大,在非精密进近中表现更为明显,一个机场的起飞着陆标准就是以能见度和云高的数值来表示的.影响能见度的因子很多,而不同的天气现象由于介质不同,反映在能见度上表现差异很大.本文根据自己在延安机场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地影响能见度的几种天气现象以及在飞行中表现的差异性,对保证飞行安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飞行器工作环境复杂,影响其结构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并且结构失效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其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使可靠性指标计算简化,现有文献主要采用杆板结构来模拟飞行器的空间结构,并且主要基于有限元来求可靠性指标。本文采用空间梁元与加筋板格元(SP)来模拟其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更符合实际模型。同时考虑材料的强度、梁元件截面积、板元件厚度和外载荷均为随机变量,采用随机有限元法分析了随机变量对结构节点位移的影响,并应用可靠性基本理论对该结构系统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最后编制了相应的软件,计算了两个算例,结果证明该方法对飞行器结构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考虑跑道间复杂依赖关系和依赖跑道上动态间隔约束,研究了同时存在依赖、独立跑道的多目标进离场飞机排序问题。以降低航空公司延误总成本和降低旅客总延误时间为目标,建立了跑道复杂依赖关系下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重庆江北机场的3个实际算例,使用ε约束法求解多目标模型的Pareto最优解集。与未增加本文两处约束的传统模型进行对比显示,额外考虑复杂依赖关系后航空公司延误总成本减少了68.5%~80.3%,旅客延误总时间减少了68.8%~77.7%,额外考虑依赖跑道上动态最小间隔时间后航空公司延误总成本减少了20.4%~43.4%,旅客总延误时间减少了29.2%~42.5%。  相似文献   

15.
下滑信标是仪表着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近中的航空器提供垂直方位引导。进行障碍物对下滑信标信号影响的精确分析可以为导航台站选址及解决导航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物理光学-物理绕射理论(Physical optics-phys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PO-PTD)算法,结合空客A320-200型客机以及机场三维模型对下滑信标的下滑道结构影响进行了静态分析。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对飞机在滑行道上滑行且五边上有飞机进近时的影响进行了动态研究,找出了某机场飞行员长期反映的下滑道信号不稳问题的原因。动态研究数据与飞行校验结果进行了比对并与飞行校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地归纳了各种制约近距平行跑道运行容量的因素,并对比单跑道容量评估方法,针对不同运行模式提出了容量评估思路。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运行方式提出具体的调整适用方法,为近距跑道的优化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航空器尾流间隔是影响跑道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机场增容的需求一直在增加。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欧洲航空安全导航组织(EUROCONTROL)试行并且逐步推广了尾流再分类(RECAT)标准,其对跑道的吞吐量以及运行效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ICAO、CAAC、FAA以及EUROCONTROL的尾流间隔标准以及RECAT的优势,分析我国现行尾流间隔的不足之处,对空管的运行安全、机场容量和运行效率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空中交通流微观跟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单向无超越的空中交通高速路交通流在运行时的状态描述问题,提出基于跟驰理论的空中交通流的微观跟驰模型。本文以地面交通流的跟驰模型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空中交通流与地面交通流特点的不同之处;然后,根据空中交通流自身的特点,建立了空中交通流的跟驰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行于空中高速路之上的航空器速度越快,距离间隔越近,后机相对于前机的跟驰反应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跑道侵入原因入手,利用Delphil法构建了三级评价体系。进一步,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二次评判法,建立多元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对某机场当前跑道侵入风险的实际量化评价,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分析和计算过程是对跑道侵入风险评估的有效尝试,可为空中交通跑道安全预警和预控管理提供量化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到达流特性的跑道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有机场的容量已不能满足当前航空运输的需求,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场的运行能力,增加其跑道容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出跑道容量的具体定义以及影响跑道容量的诸多因素,其中连续着陆飞机之间间隔的数量和间隔的大小是影响跑道容量的最大因素。假定机场到达流特性是韦布尔分布或正态分布,采用T型系统推导跑道容量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各到达流分布计算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模型计算的某机场跑道容量基本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