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高速高精高效地完成中小型复杂型面零件的测量,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和三坐标测量机等搭建了非接触式的光学坐标测量机,从而将测量机和光学测头的优点结合起来以应对空间自由曲面的测量任务。通过测头标定技术获得测量光束所在直线的单位方向向量,进而将激光测头的一维距离值转化为测量光斑的三维坐标值,然后通过坐标系转换将此坐标值转化到统一的测量机坐标系下,进而完成被测曲面三维点云的创建。最后,对一个直径已知的球在10个不同方位进行测量,通过点云数据拟合球面方程得到其直径作为测量结果,所得各次测量结果的误差均小于0.05mm,充分说明所搭建的测量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探测运动目标时,通常采用二维傅里叶变换解耦合方法.当探测高速运动目标时,由于目标移动导致不同调频周期的中频信号频谱峰值不在同一距离单元,用二维傅里叶变换法进行解耦将产生速度模糊.新的解耦方法通过对多个周期的中频信号频谱峰值位置进行直线拟合,获得目标径向速度估计值.利用速度估计值构建多普勒补偿信号,并与原中频信号相乘.补偿后的中频信号频谱峰值在同一距离单元内.将补偿后的中频信号用二维傅里叶变换法获得的径向速度与之前的速度估计值相加,得到最终的目标径向速度.仿真结果说明新方法在获得较高测距、测速精度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的无模糊速度.  相似文献   

3.
近来出现的Ramnujan-Fourier变换(RFT,Ramanujan Fourier Transformation)是以"Ramanujan和"为基向量的算术变换,该变换可提供分数频率分辨力.首先分析了有限长Ramanujan频谱特点,给出了基向量分布情况,推导了该变换的快速算法,比较了有限长RFT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乘法计算量;其次,给出了利用RFT的递归峰值检测频率估计算法,并分析了RFT的频率分辨率和适用特点,在非高斯噪声条件下,仿真比较了RFT与傅里叶变换对信号进行频率估计的性能,得到在信噪比为-20 dB的非高斯噪声情况下,频率估计的归一化均方误差可以达到 10-3.   相似文献   

4.
高能激光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业和军事等领域,其光束质量的精确计量对激光器性能的评价及化学和固体激光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的评估至关重要。提出一种高能强激光光束质量测量装置,能实时观察光束强度分布变化,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可获得光束直径、束散角、光束指向稳定性及M2因子等光束质量参数,最后分析和讨论了各测量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共轭梯度-快速傅里叶变换法(CG-FFT)求解了谐振区齿状散射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通过共轭梯度-快速傅里叶变换求解电场积分方程(E-FIE),给出齿状散射体的雷达散射截面.适当选取基函数和检验函数,将电场积分方程离散化,从而获致准确度较高的CG-FFT实用程序,节省内存,提高了计算速度,缩短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6.
利用共轭梯度-快速傅里叶变换法(CG-FFT)求解了谐振区齿状散射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通过共轭梯度-快速傅里叶变换求解电场积分方程(E-FIE),给出齿状散射体的雷达散射截面,适当选取基函数的检验函数,将电场积分方程离散化,从而获致准确度较高的CG-FFT实用程序,节省内存,提高了计算速度,缩短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7.
利用布里奇曼法进行了InAsSb半导体合金的生长,并对其结构、光学及电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As替位掺杂造成X射线(111)衍射峰略微右移,同时其半高宽明显展宽.基于X射线衍射数据,利用Vegard定律计算出的As组分与能谱测量得到的结果基本吻合.此外,As的掺入使得材料背景载流子浓度略有上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As的替入使得材料带隙明显变小,拟合得到的光学带隙与通过Woolley-Warner经验公式得到的值定性一致.研究结果表明,As掺杂是减小InSb带隙,开拓其面向第二个大气窗口红外探测应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参考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连续傅里叶变换的近似算法(WFFT),本文将WFFT的抛物线法应用于倒谱估计,减小了因信号离散化所带来的频谱失真,提高了估计精度。由于本算法仍可借助于FFT做傅氏变换,因而保留了FFT速度快的特点。文中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与其它算法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主要用来监测和预报影响空间天气变化的太阳活动,成像资料专门服务于空间天气预报研究.为了满足望远镜的空间适应性,望远镜获取的图像会受到其结构调制形成的噪声干扰.本文主要对望远镜所获取的图像进行优化处理,讨论了傅里叶变换的物理意义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通过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将图像变换到频率域空间;选用巴特沃思陷波滤波器滤波,通过程序设计,实际调试,在尽量减少图像失真的前提下,滤除图像中的周期性噪声.优化后的图像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太阳活动现象.   相似文献   

10.
低频10Hz~20kHz的电磁波在气象观测、地质勘探、远距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了监测该频段的电磁辐射,本文设计了三轴正交方形天线用于测量低频磁场,采用基于AD797与OP27的双级放大电路对磁场感应电压信号进行调理和放大,采用NI-9222数据采集卡实现对信号波形进行采集,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对信号进行时频分析.所...  相似文献   

11.
红外光谱发射率测试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黑体辐射源、试样加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辅助光路系统等构成的测试装置进行红外光谱发射率测量的方法 ,给出了测试结果 ,讨论了常温下进行红外光谱发射率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面对(110~170) GHz天线准确计量的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机械臂自动扫描的(110~170) GHz天线平面近场测量系统,它由矢量网络分析仪、扩频模块、机械臂扫描架、小型光学平台、扫描探头等硬件组成,通过测量软件设置仪器参数,控制机械臂扫描轨迹,采集扫描面上测试点的幅度和相位,将近场采集的数据用付氏近远场变换算法还原成天线增益方向图。采用标准增益喇叭天线对该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并将近场测量结果与远场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方向图主瓣最大偏差为0.25 dB,能够满足天线计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根据端部带质量和弹簧约束悬臂梁的特征值条件,提出了一种特征变换方法,获得了带约束悬臂梁广义质量和振动响应的解析解。通过分析根部弯矩、端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变化特征可知,端部弹簧的刚度对静态和一阶载荷响应有明显的影响,减载设计时可以放宽对端部质量的限制,载荷响应分析阶次介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分析阶次之间。提出的特征变换方法可应用于求解其他载荷分布、边界条件和端部约束悬臂梁的振动响应解析解。   相似文献   

14.
综合天线方向图测量和光学测量方法研究了天线远场测量和近场测量光学测试系统, 进而利用光学仪器测试了星载天线波束指向的两种测试方法. 望远镜结合天线远场测试系统能较准确地测试出天线波束指向. 同时, 提出了采用准直仪及波罗棱镜在天线平面近场测试系统测试波束指向的方法. 海洋二号卫星载荷校正辐射计观测天线波束指向的测试表明, 该方法是有效性和准确性的, 其可以推广至一般高增益天线测试.   相似文献   

15.
冰风洞实验时,为了更精确地模拟实验环境,需要精确测量喷头喷出水滴的直径,为此,开发了一套激光束发射装置并基于Mie散射理论编制了水滴直径计算程序.在水滴流场的环境中,激光束发生散射,间隔Δt的时间反复实验获得多个时刻的散射光强分布图.应用自行开发的计算程序对已获得的多组散射光强分布图进行计算处理,得到同一截面不同时刻的多组水滴平均直径.利用Newton插值法对上述多组水滴平均直径进行插值,拟合出不同时刻水滴直径的连续变化曲线,对该曲线求积分平均值,获得该截面水滴的平均直径.为检验实验装置和计算程序的准确性,对某加湿器喷水系统进行实验测量,测量结果与产品说明中提供的数据吻合良好,表明该测量装置和计算程序可行.  相似文献   

16.
基于铁木辛柯梁理论,对两端固支梁在承受阶跃载荷和移动载荷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借助K-V阻尼模型,研究了阻尼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为了进行理论求解,推导了比例阻尼的使用条件,继而运用实模态叠加法理论,最终导出了系统受载时响应的解析解。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为其他数值算法,如拉普拉斯变换法,提供了横向对比的依据。有阻尼振动的分析表明系统在高阶模态具有过临界阻尼特性,在低阶模态为收敛振荡特性。阻尼对系统的响应有很大影响,尤其在大长细比时,甚至出现了振幅增大的情形。此外,在阶跃载荷的作用下,系统均呈现出了低频模态为主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7.
方棒照明系统的光学扩展量传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优化方棒照明系统的整体性能,基于非成像光学的光学扩展量,对方棒尺寸与后继光学系统进行匹配,分析了光学扩展量经方棒传递后的变化.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方棒的截面尺寸与入射光斑的半径在一定比率时系统具有最大光能利用率,在理想情况下方棒截面高度与入射光斑半径的最佳比率为1.535,实际系统中该比率需适当修正.据此,提出了限制光斑进入方棒以提高整体照明系统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磁选态单束铯束管铯原子速率分布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铯炉准直器出口铯原子束的速率分布和角分布进行抽样,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磁选态单束铯束管中五个关键位置的铯原子不同能级态的速率分布。结果是检测器处的铯原子速率分布不再符合麦克斯韦分布,分布密度最大值对应速率不随铯炉温度改变,只和束光学设计的参数有关。此模拟计算对指导磁选态铯束管束光学的设计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