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的网络互联协议(如IP、IPX等)不支持移动主机与网络上其他主机之间进行互操作.移动IP协议为Internet上的主机提供移动性支持,并保证主机在子网间移动过程中不改变家乡地址及对IP层之上协议的透明性.移动Internet中移动主机定位策略是对移动IP协议的重要扩展.介绍了移动IP的基本构架和代理发现机制,在此机制基础上提出"地址滑动窗口"方法来进行主机定位,并且定义了蜂窝移动Internet.  相似文献   

2.
当前IP网络和非IP网络长期共存,协议体系和通信体制互不相同,异构网络的互联互通困难.针对这个问题, 首先从异构网络间连接的关键节点——网关出发,通过将网关底层的数据转发和控制功能分离,并将网关上层的管控功能和应用服务功能抽取出来,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控制网关的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该系统结构将网络分为一体化网络协同管控单元、子网间可编程控制网关节点和异构子网3层,设计了基于典型异构网络的互联协议栈,以集成不同的网络协议.进一步在一体化网络构架的基础上,给出并分析了异构网络的抽象与描述、基于可编程网关的异构子网智能适配技术、一体化网络的资源管理与协同优化理论等关键技术.最后基于民用航空通信给出了一个异构互联示例,表明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对天地一体化网络进行研究,重点对基于IP over CCSDS 协议的天地网关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面网关软件化技术。文章提出并实现了网关软件化实现过程中关键技术“数据链路层协议解析”和“网络层IP 数据包透明穿越”。与传统地面网关硬件实现相比,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廉,使用配置灵活,可移植性强的特点,同时,该技术对使用环境和用户数量的变化具有高适应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视频天地通信实例验证了地面软网关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对天地一体化网络进行研究,重点对基于IP over CCSDS协议的天地网关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面网关软件化技术。文章提出并实现了网关软件化实现过程中关键技术"数据链路层协议解析"和"网络层IP数据包透明穿越"。与传统地面网关硬件实现相比,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廉,使用配置灵活,可移植性强的特点,同时,该技术对使用环境和用户数量的变化具有高适应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视频天地通信实例验证了地面软网关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车辆监控系统中短消息通信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短消息通信模型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可使车载系统与多个监控系统之间实现透明访问的短消息通信网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TCP/IP环境下短消息通信网关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方法,并讨论了具体实现的一些思路和想法.为了提高网关的整体效率,设计时合理地采用了排队论、散列技术和缓冲技术,实现时采用了多线程、消息通信和控件技术.大量的现场实验和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了网关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证明了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IPSec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IP安全协议IPSec是一种可无缝为IP引入安全机制的协议套件,是目前唯一一种适用于所有Internet通信的安全技术,它除适用于目前的IP版本(IPv4)之外,也适用于下一代IP(IPv6).分析了IP安全协议的体系结构,对IP安全协议的实现方式、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讨论,给出了IP安全协议的实现机制及其应用方式,最后简单地探讨了IP安全协议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传送网络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迅速成为解决实时多媒体应用问题的焦点.向不同类型的用户业务提供敏感于不同透明属性和不同等级的服务质量,也正是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网络的重要特征之一.利用区分服务的思想,将IP应用业务分类与ATM网络服务类型进行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映射,并通过不同的QoS参数协商来完成对不同应用数据的区分服务策略,最终在NS2(Network Simulator II)模拟平台上实现了基于CIPOA(Classical IP over ATM)分类标记协议的园区网服务质量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8.
一种光纤通道轻量IP上层协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光纤通道网络平台上选用一种可用于性能测试的上层协议是网络测试手段的关键.IP上层协议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IP上层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光纤通道轻量IP上层协议,详细地规定了轻量IP上层协议的通信模式和数据格式。利用光纤通道接口设备IP驱动程序,通过中间层驱动插入的方法实现了光纤通道轻量IP上层协议的数据通信,并通过FC分析仪检测到实现结果符合设计的要求.最后分析了轻量IP上层协议短消息传输效率高、通信模式灵活简便、节点标识易于实现的优点,所以轻量IP上层协议适用于光纤通道网络性能的测试.   相似文献   

9.
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动态拓扑特性给其分簇路由协议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分簇算法作为分簇路由协议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稳定的分簇机制,对分簇路由协议的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在大规模网络环境下,提出一种稳定的分簇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分簇路由协议。为提高网络性能,该分簇路由协议簇间采用被动模式,簇内采用主动模式,并且各个分簇由簇首、网关、访客和普通簇节点组成。仿真结果表明:该分簇算法减少了簇的数量和簇成员在簇间的切换次数,提高了分簇的稳定性。相应的分簇路由协议较该类协议也降低了网络的平均端到端时延和平均路由开销,提高了数据包接收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IPSEC穿越NAT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ernet网络层安全协议(IPSEC)和网络地址翻译器(NAT)不兼容,这严重限制了 IPSEC的应用范围.解决方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既能使IPSEC数据流穿越NAT,又不必修改路 由器和NAT,部署方便.目前存在的3种解决方法都具有局限性:"先于IPSEC进行NAT转换 "方法难以实现,"特定域IP通信(RSIP)"方法部署困难,"用户数据包(UDP)封装安 全封装协议(ESP)数据包"方法只能部分地解决IPSEC与NAT不兼容问题.在分析现有方法的 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即UDP封装IPSEC数据包方法.该方法通过UDP封装IPSEC数 据包,保护原始IP地址和端口号,消除了NAT对IPSEC影响.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实现思路, 进行了可行性和优缺点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新方法具有明显优点,能够方便、有效地解决 IPSEC和NAT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技术的产品数据管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Web技术引入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的研究和设计,分析了PDM系统中原有构架的特点与存在的不足,利用Web技术所提供独到的网络、数据库和分布式处理技术,结合开发实例提出了在Internet/Intranet解决方案下开发和研究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想,并给出产品数据管理应用的组织和底层数据模式,研究了其对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应用前景的影响.研究表明,Web技术的引入,将有力地推进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航电系统SCI互连的可靠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未来航电系统关键协议——SCI(可扩展的一致性接口)的可靠性建模问题.从SCI互连的基本模型出发,提出了基于任务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并针对航电系统中SCI的蝶型互连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指明该方法在航电系统设计阶段对于任务划分和拓扑选择都将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的报表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Web的报表是企业信息系统报表应用的发展方向.目前大部分报表工具仅局限于两层客户/服务器应用,不支持Intranet/Internet,使用繁琐,开发难度大.在研究最新的Web数据库集成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标准构件技术的Web报表工具实现方案,并着重阐述了几个关键技术,如:客户端和服务器的通讯机制、数据库访问接口策略、基于XML的通讯报文设计等.该工具对企业信息系统的Web报表开发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航天飞行器电气设备间连接电缆网复杂沉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无缆飞行器的电能和信息一体化无线传输技术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飞行器舱内仪器设备间无线互联和器地间的无线互联;分析了其在飞行器型号工程应用所面临的关键技术,并阐述了其应用前景,为未来航天飞行器电气系统的快速集成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FC互连的可靠性建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于光纤通道 (FC)互连的可靠性计算问题,从FC的基本模型出发,提出了基于任务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建立了FC互连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并给出了系统可靠度矩阵的表达形式.针对FC互连3种基本拓扑结构:点到点、仲裁环和交换网络,根据可靠性模型直接给出了表达式;针对FC组合拓扑结构连通性的特点,在可靠性模型中引入桥端口的概念,给出了组合拓扑结构互连可靠性模型的表示方法;针对FC协议中的交换网络和仲裁环组合拓扑结构互连给出了建模实例,通过分析桥端口对任务路径的影响,得到了桥端口对于FC互连可靠性影响最大的结论.基于任务的可靠性建模和计算方法在航电系统设计阶段对于任务划分和拓扑选择都将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