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最优观测周期的确定对脉冲星导航计算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推导了航天器处观测脉冲相位估计方差的理论下界,然后给出了观测脉冲相位估计误差与脉冲星观测周期之间的关系式,并以观测脉冲相位估计的均方误差最小为准则,给出了最优观测周期的近似计算公式,最后利用脉冲星PSR B0531+21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该关系式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所给最优观测周期计算公式对脉冲星PSR B0531+21的预测误差为44 s,证明了所给公式的正确性,为导航中脉冲星观测周期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对自动观测系统集成中各方面技术进行了阐述,对国产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的研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球观测科学的发展以及空间站对地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地球观测科学的发展以及空间站对地观测。对载人空间站在对地观测中的优势、类型和应用进行了重点论述。介绍了我国空间站对地观测应用的重要意义。最后,论述了以空间站为核心的天基信息网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空间对地观测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叙述了冻雨对航空飞行和气象探测设备的影响,通过对大连机场十二年气象观测资料的统计和一次冻雨的观测过程分析,总结出冻雨发生时的气象要素变化特点,提出了冻雨过程观测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X射线脉冲星序贯观测导航体制和脉冲星导航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卫星实测数据的脉冲星导航基本观测量处理方法。针对中国首颗大型天文卫星“慧眼”(Insight-HXMT)的能粒子探测器载荷观测的原始观测数据,给出了导航观测量处理精度结果。同时将卫星精密定轨星历作为标称轨道,与X射线脉冲星导航定位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了Insight-HXMT卫星数据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精度约为10 km的结论。最后,针对实测数据导航结果讨论了本次试验的不足并给出了未来脉冲星导航试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飞行器气动力参数辨识的一种实用滤波误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观测噪声相对于过程噪声较小情况下气动参数识别的实用滤波误差方法,方法不要求已知系统过程噪声和观测噪声方差阵,计算量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于大气压强、湿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光线在大气中的传播发生弯曲,产生大气折射现象。大气折射对光学观测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需进行大气折射修正。当观测仰角为负且绝对值较小时,光轨迹曲线将出现极值点。这时,通常所用的积分修正方法无法使用,因而负仰角观测的大气折射修正计算成了难题。本文提出了分段计算、切线递推公式、测站至目标间地心角和视在高度计算等新计算法,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负仰角(特别是小负仰角)观测的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控制理论的观点探讨了分析了惯性导航系统(INS),提出并了线性误差模型,计算了几种特殊情况下的特征值,表明推导特征值的准确表达式和通常采用的表达式稍有不同,分析了INS在静态初对准和标定过程中的可观测性,引入了基于物理本质的变换,能较容易地用检验新的动态矩阵来确定不可观测子空间及状态变量,最后提出了系统可观测性与估计量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智能手机作为位置服务的重要载体,由于其天线结构等因素,导致利用手机原始观测值进行定位不能满足高精度定位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利用广域增强技术,提高手机单频原始观测值实时定位精度的方法。首先,针对手机观测值周跳较为严重的问题,对单频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了周跳探测。然后,利用手机观测值获取的伪距、载波相位以及IGS站播发的轨道和钟差改正实现增强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定位精度收敛到1m约需要20min,收敛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精度分别提高了66.7%和28.9%,平面精度达到1.5m。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用Bar-Itzhack和Berman误差模型对惯性导航系统(INS)地面对准的可观测性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了不可观测状态变量可分别包含在两个解耦子空间中,讨论了选择不可观测状态变量的限制,为计算不对准角,提出了全部由水平速度输出导出的一种估计算法。揭示了方位误差可以完全由水平误差和水平误差率的估值来估计,而完全不依赖于陀螺输出信号。  相似文献   

11.
有色观测噪声下的目标跟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有色观测噪声下的目标跟踪问题,把观测色噪声的成形滤波器假设为AR模型,给出了估计AR模型参数的方法。本文又提出将AR模型参数估计和交互式多模型(IMM)滤波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跟踪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二阶互差分(SOMD)算法能够给出与状态估计误差解耦的观测噪声协方差估计,但是需要满足冗余测量的条件,但这一条件往往难以满足。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状态预测值构造相邻2个时刻伪观测的方法,将原SOMD算法扩展到具有单测量的系统中。使用目标跟踪问题对该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采样周期较小时,该算法能够忽略状态估计误差的影响并给出较准确的观测噪声方差,在精度和鲁棒性方面优于其他参考算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全面进入5G时代,为研究5G微基站电磁环境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工作性能及观测数据质量的影响,基于自主建设差分基准站的零基线观测数据,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方法,通过观测数据质量分析、载波与伪距的双差残差序列、对比相对静态定位结果,综合评估5G微基站对GNSS接收机工作性能及观测数据质量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前环境下,GNSS差分基准站及接收机处于近距离建设的5G微基站时,载波相位观测噪声变化范围为5cm,伪距观测噪声变化范围为15cm,零基线测试结果变化范围为1mm。在实验距离内,5G微基站对于GNSS接收机工作性能及数据观测质量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4.
深空基准是进入、利用和控制太空的基础,X射线望远镜是构建脉冲星深空基准的重要观测设备。首先,论述了脉冲星计时在深空基准建立中的作用,定性分析了毫秒脉冲星空间观测对X射线望远镜的需求,系统总结了X射线望远镜的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其次,针对X射线毫秒脉冲星观测中脉冲信号弱而非脉冲信号及空间弥散本底较强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毫秒脉冲星高分辨率成像观测抑制非脉冲噪声的方法,并初步设计了一种高分辨率低噪声X射线望远镜;最后,分析了不同的脉冲信号流量、非脉冲信号流量、角分辨率及单次镜片反射效率分别对聚焦成像型、聚焦非成像型和准直非成像型X射线望远镜脉冲星观测信噪比的影响,发现聚焦成像型X射线望远镜在弱脉冲信号和强非脉冲信号流量下具有较好的探测能力。同时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聚焦成像型望远镜对5颗导航脉冲星的探测灵敏度,比美国中子星内部组成探测器(NICER)的X射线计时仪器(XTI)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设计的聚焦成像型X射线望远镜,能够有效地提高毫秒X射线脉冲星的观测能力,能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及深空基准体系的建设提供硬件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压强测量及纹影观测技术研究弹翼对旋成体底部流动及底阻的影响,研究对象包括有无收缩船尾的两种后体,并同时测量了模型的底面和侧面压强分布,通过实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得到较细致的弹翼干扰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底部注以动特性及上游干扰,对飞行器设计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晁祥林 《试飞研究》1998,(3):16-23,43
用钢索悬挂在直升机上的自由飞模型,经观测可知,当拖带超过某一速度时,存在不稳定横侧摆动。这种构型简单的数学模型,仅考虑滚转角和横侧位移,导出的结果与飞行观测的结果一致。临界速度预测的准则和讨论过的设计参数都有助于增加脱离不稳定状态的自由速度范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规抗差自适应滤波算法在PPP/INS组合导航应用中存在难以准确识别和分离观测粗差及运动异常对定位结果影响的问题,基于分类因子自适应滤波原理,提出了一种抗差自适应分步滤波算法。该算法首先执行第一步滤波,对状态模型异常信息进行隔离,仅对观测粗差进行诊断和抗差处理;然后在第一步滤波的基础上,执行第二步滤波,对状态模型异常进行诊断和自适应处理。算法分析表明,抗差自适应分步滤波算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和分离观测粗差和运动异常扰动。实验结果表明,抗差自适应分步滤波算法能够进一步增强滤波算法抵抗观测粗差和运动异常扰动对滤波结果的影响,提高PPP/INS组合导航系统定位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最小二乘B样条逼近的观测数据野值剔除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弹道观测数据野值剔除的方法。该方法以最小二乘B样条逼近算法为基础,用拟合残差构造加权序列并通过迭代得到B样条系数的稳键估计,对各观测值与拟合值进行比较时在3σ准则的基础上引入偏度分析方法,以确保正确识别出观测数据中的野值,并以拟合值替代之。  相似文献   

19.
许贤敏  高聚英 《机场工程》2005,(1):58-63,68
本文介绍了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桩承台的设计与施工条件,以及国外在固体废料处理厂的大型桩承台施工期间,现场观测到的一些性能。根据这些观测结果,为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桩承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捷联复合制导导弹的一种新型初始对准方案,利用地面雷达观测信息和弹载加速度信息,快速确定导弹启控时刻的弹性坐标系相对雷达坐标系的三个失调角。文中运用广义卡尔曼滤波技术给出了失调估计器的设计方法,对失调角估计时间及误差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对观测方式提出一种改进方案,表明本设计用于飞行过程中实施初始对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