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9月26日至30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主办的“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第七届空间热物理专题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参加单位除航天科技集团系统内单位以外,还包括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相关单位,参会代表约70余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宇航学会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组建以来,在中国宇航学会的关怀和指导下,在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领导、委员、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为我国的宇航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05年4月中国宇航学会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按照宇学字(2004)第011号文件精神,新组建的第五届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从单位的分布有五类,12个专业厂所、大学:1、源专业的研究所和专业生产厂;(中电集团第十八研究所、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梅岭化工厂)2、空间能源专业的主要用户;(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八院509所、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空间飞行器的大学;(哈工大、清华大学)3、空间能源相应专业的大学;(西工大、天大、云南师大)4、对新型空间能源有相应需求的载荷研制方;(中科院空间中心)新组建的第五届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从人员结构的分布有多年从事空间能源研制老专家、老教授、中年技术骨干也有新成长起来的青年,75%人员都承担着国家重点空间型号任务。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33岁,平均年龄43.5岁。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学术年会2005年4月22日~25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九届中国宇航学会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于1997年11月3日至7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了1997学术交流年会。这次学术交流活动由五院五○一设计部和上海航天局五○九所共同主办,共有13个单位的94位专家和代表出席。这次会议确定的交流主题有四个方面:1.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2.航天器动力学;3.飞行器结构和机构设计;4.飞行器热控制设计。由于主办单位会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紧密围绕  相似文献   

4.
《宇航学报》2007,28(1):F0003-F0003
一、概况 空间电子学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宇航学会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挂靠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第五0四研究所。多年来,本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宇航学会的领导下,在集团公司、五院、特别是挂靠单位五0四所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发扬学术民主,紧密围绕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趋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内外航天学术交流活动,在为国家航天技术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促进航天技术的发展、推广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以及促进航天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宇航学会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委员会、国防科工委“8410”办公室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组,于1998年6月28日~7月2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了导弹飞行力学与航天器动力学学术交流会议。参加会议的单位有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一院一部、二院二部、三院三部、702所、五院、501部、502所、512所、八院八部、805所、509所、国防科工委29基地、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和机械动力学公司共22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工程》2012,21(1):122-122
2011年12月16日,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六届一次工作会在三亚召开。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部长、专委会主任委员林益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技术委员会主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范含林,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所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伟,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孟新,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以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中国人民解放军63620部队、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等成员单位的专委员委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宇航学会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于1990年1月8日—1月12日在春城昆明召开了第五届全国空间能源学术年会。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代校长林祖庚主持了这届学术年会。中国宇航学会、航空航天部、核工业部、机械电子部、中船总公司、中国科学院等系统的九个研究所、三个高等  相似文献   

8.
2008年11月27—2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中国宇航学会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研质量部在贵阳联合组织召开了2008年航天可靠性学术交流会。会议由专家组组长、专业委员会主任、航天七〇八所所长卿寿松主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质量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技术部、宇航学会的有关领导,专家组部分成员,  相似文献   

9.
第十二届全国遥测遥控技术年会于 2 0 0 2年 11月 4日至 9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大会由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委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七○四研究所主办。出席年会代表81人 ,来自航空航天系统各科研院所、总装备部、卫星发射基地、各大学、中国科学院专业研究所、生产厂家等 34个单位。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韦其宁研究员主持。本次年会收到论文 6 7篇 ,收入论文集在年会交流的论文有 6 0篇。论文涉及内容涵盖航空航天测控系统总体、遥测系统、遥控系统、跟踪系统、GPS定位导…  相似文献   

10.
简讯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及航天工业总公司空间环境工程信息网学术交流会于1998年10月19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主办单位为五院511所和一院702所,会议主题为本专业学术研究成果交流及发展展望。会议由专委会主任、十网网长、511所所长孙来燕同志和专委会主任、702所所长郎德民同志共同主持。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来自一院一部、14所、101所、702所、二院四部,三院三部,五院501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09,18(2):131-132
为总结和交流近年来我国在空间热物理方面的技术进步,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拟于2009年9月召开“第九届空间热物理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总体部热控工程技术研究室协办。欢迎本专业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从事空间热物理研究的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踊跃投稿。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航空学会电子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控、遥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科学技术分会等联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遥感技术交流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在山东省威海市杏花村宾馆召开。来自全国各部、各省市、中科院和高等院校等七十个单位,一百五十六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共发表论文一百六十九篇。中国宇航学会秘书长王献同志、长春光机所所长唐九华同志、中科院航  相似文献   

13.
11月15日至19日,由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航天遥测遥控专业技术组的挂靠单位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遥测遥控技术年会在杭州  相似文献   

14.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4):83-F0003
2011年7月26日至29日,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科技委承办的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有效载荷专业组2011年学术会议在广西南宁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南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  相似文献   

15.
航天第十信息网介绍航天第十信息网(空间环境工程专业信息网)是隶属于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下的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组织,成立于1985年。网长单位为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副网长单位有:兰州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计划于2002年9月~10月召开2002年飞行器总体专业技术年会,会议的主题是21世纪飞行器总体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现征集学术论文,并将会议征文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10月,是中国宇航学会下属的学术分支机构,它由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共同担任主任委员单位,主持专委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我部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整体水平,全面推进中青年科技学术交流,并配合2000年十月将要召开的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年会,五○一部人教处于今年上半年组织了全部中青年科技论文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是首批建立的航天专业研究所,现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是"卫星导航应用国家工程中心"挂靠单位。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理事长单位,是"北京宇航学会传感器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是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于1988年8月20日在哈尔滨成立机器人专业委员会。该专业委员会由哈工大、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北钢院、中科院北京自动化所、沈阳自动化所、机械工业自动化所,上海仪表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南京汽车制造厂、星光机器厂、风华机器厂、航空航天部一院、二院、五院等全国26个单位从事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专家共28名委员组成,挂靠在哈工大。主任委员由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吴林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厉建中、余达太、谈大龙三位专家担任。在第一次委员会成立会议上,各位委员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