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Top 10 News for China Civil Aviation 20011. 民航改革快马加鞭Civil Aviation Reform Speeding Up 中国民航企业改革重组进入快车道 2001年,民航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4月27日,民航总局局长刘剑锋在北京宣布,民航直属航空运输企业暨服务保障企业改革重组启动,包括国航、东航、南航、西南航、西北航、北方航、云南航、新疆航等在内的民航直属航空公司和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中国航材总公司、中国民航计算机信息中心、中国民航结算中心等在内的民航直属服务保障企业均参与改革重组,这是中国民航从1987年以来规模最大也最为复杂的改…  相似文献   

2.
经过长期的酝酿、协商,民航直属航空运输企业和航空服务保障企业改革重组工作已开始启动。 4月27日,民航总局召开直属航空运输企业和航空服务保障企业改革重组会议,宣布了按照“企业自愿、政府引导、发挥集团优势”的原则达成的企业重组方案。即:分别以国航、东航、南航为基础,组建新的航空公司集团;将民航计算机信息中心与中国航空结算中心合并组建中国民航信息服务集团公司;将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与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总公司合并组建中国民航保障服务集团公司。 据了解,有关直属航空企业重组问题此前曾提出多个方案。经反复调研…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用航空》2006,(8):22-22
7月21日,由深圳航空公司与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民航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合作建立的中国民航企业管理研究基地深航分基地,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管理研究深圳试验基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工程与信息技术深圳研究基地三大基地在深航揭牌。此举标志着我国民航院校与民航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民航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民用航空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创新性产业。由于民航运输业本身的特殊性,民航同空军曾经几分几合。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民航开始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组建了七大国家直属航空公司,民航运输业开始步入较快发展的通道。2002年,为应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相似文献   

5.
1997年11月月-28日,中国民航协会、民航总局体改法规企管司和英国航空公司在京联合举办了为期3天的“民航企业经营管理国际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增进了中国民航各航空运输企业对国外航空企业、特别是英国航空公司经营管理情况的了解,学习、吸收和借鉴国外航空公司先进的经营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国民航各航空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中国民航协会常务副会长柯德铭、英航快翼咨询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CurtEkstrom先生、民航总局体改法规司司长夏兴华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民航各管理局、各航空公司、各机场有关领导及管理人员共月余人参加了研…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航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最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部门齐全、分工合作、基本按市场经济运作的“大民航”行业。随着民航体制改革的深入,关于民航价格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越来越成为民航总局、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内部人士及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例如航空公司的票价能否像发达国家那样随便“打折”?已经企业化了的机场可否自行制订标准向航空公司收取起降费和旅客过港费?政府是否还应对某些企业(包括航空公司、机场公司、航管部门等)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水平进行监督管理?等等。显然,只有明确中国民航价格体系的构成及其管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民航总局直属航空企业五大集团组建方案浮出水面,民航企业改革重组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紧随其后,上海航空公司等6家地方航空公司联合签署了成立中天航空集团的协议,加之机票公开打折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一时间,曾被媒体称作“没有新闻”的民航企业改革新闻频出,倍受关注。 中国民航在国际航空市场上处于弱势,这首先体现在实力上。即便是联合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拥有的飞机总数也不及发达国家一家大的航空公司多。而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外航空公司均视中国航空市场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WTO逼近,我国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据资料统计,2002年中国民航维修市场总量近11亿9千万美元,而2007年将增长至16亿4千万美元,年增长速度超过7.5%.目前,国内民航航空公司的维修市场分为四部分:隶属于各航空公司的维修基地、国内第三方维修单位、国外第三方维修单位和国外的飞机制造企业.如何准确预测民用飞机的维修需求以及所需的维修能力,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飞机的维修费用,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十年,更是中国民航业快速迈进的十年.十年之前,中国民航开始告别计划经济的模式,走上了政企分开、企业化经营的改革之路.此举加快了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步伐.1988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为23.1亿吨公里,到1996年达到80.6亿吨公里,年均增长为31.1%.中国民航取得的长足进步正是由于政企分开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独立性、更大活力.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作为中国民航直属三大骨干航空公司之一,在企业的开拓与发展上适时地把握住了一次  相似文献   

10.
民航运输销售代理业是受民航运输企业的委托,在约定的授权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代为处理航空客货运输销售及相关业务的行业。早在半个世纪前,这一行业就开始在英、美等国兴起,目前已遍布全球很多国家。中国民航运输销售代理业是随着民航体制改革、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而崛起的。它打破了过去单一由航空公司产销一统,百分之百直销的模式,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航上市公司的改革逐渐被摆在突出的位置,从资本营运角度研究与探讨民航上市公司改革中尚存的一些问题,如高负债、负债结构不合理、资产报酬率低、资金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等,有助于从整体上盘活民航企业资产,增加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本增值,有助于民航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助于航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航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新中国民航自成立至1980年以前,是以军队领导为主的政企合一的半军事性行业。民航集政府部门、航空公司和机场于一身,既是主管民用航空事业的政府职能部门,又是直接经营民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1980年以后,民航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实行政企分开、减少管理层次和简政放权。到目前为止,全国有经过批准运营的航空公司67家,其中运输航空公司33家,通用航空公司34家。可以看出,新中国民航成立以后,民航的管理体制,特别是组织机构发生了  相似文献   

13.
<正>航空安全是民航运输业的永恒话题,尤其是飞行安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7年开始,中国民航在保持良好安全记录的基础上,建立了有效的安全管理理念和体系,各航空公司也建立了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SMS),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以保障中国民航的安全生产运行能够持续发展。《关于“十四五”期间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民航强国战略目标为引领,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是中国民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ketingOperation:ANecessaryWayforChineseAirlines一、一年多来民航市场回顾从1998年初至今,民航空运市场运营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监管的交替中行进。尽管形式不同,但始终没有寻找到一条使两者有效协调的方式。其结果是:管则死,放则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民航企业的纷纷亏损。综观1998年底至今,中国民航市场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8年年初至5月在此期间,由于受总局1997年底“一种票价,多种折扣”价格市场化改革政策的影响,各航空公司竞相削价,‘票价大战”硝烟四起,民航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第二…  相似文献   

15.
民航的企业改革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从80年代初开始走企业化道路,8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政企分开、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的体制改革,使市场机制得以逐步引入航空运输领域,改变了整个行业的面貌,推动了找国民航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但实事求是地说,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目标相比,民航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仍是任重而道远。民航企业改革已走上了不归之路,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是民航当前及今后一…  相似文献   

16.
楚才 《国际航空》2001,(11):14-16
中国一旦加入WTO,民航是否就要全面开放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外国航空公司要来华经营国内航线,就一定会与我国的航空公司进行竞争?航空公司进口飞机,是否就要降低关税或实行零关税?……其实,这些都是误区。本文将深入剖折WTO对中国民航真正的冲击,正视民航改革中最需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17.
我国航空运输发展速度和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航发展历史回顾纵观新中国民航发展历程,管理体制改革较为曲折,从总本上看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后到70年代末,主要是军队管民航,经营上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航空运输规模较小且发展缓慢。第二阶段是从1980-1992年,民航实施企业化改革,成立了新的地区管理局、国家骨干航空公司和一些区域性的航空公司。运量较大的机场也独立出来,为各航空公司提供服务。第三阶段是从1992-1998年,这一期间经国家批准组建了以中国国际、中国东方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涌现出一批地方性的航空运输企业。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三大航空集团的重组和政府对民航经济管理政策的逐步放宽,航空公司将获得越来越自由的自主经营权,民航的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因此深入了解民航运输市场的特点,包括市场组成、规模和成长性、产业生命周期、行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等,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待自身的经营问题,是当前航空公司应该予以特别关注的。一、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的特性1.中国民航运输业正处于成长期产业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中国民航运输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见图1),处于此阶段市场份额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科学管制:中国航空公司实施改革发展战略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之初,随着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中国民航改革和航空企业重组赵来赵成为国人关注的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加拿大枫叶航任职并担任该公司低成本航空公司副总裁和加拿大国际航空公司战略规划部主任的民航资深管理专家邱连中先生主笔的这篇文章,借鉴了欧美民航管制制度演变的经验教训,对我国航空公司业的管制提了了设想和建议。为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本刊下期还将推出邱先生关于当前风靡世界的低成本运营战略方面的文章,以期对中国民航业的改革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航怎么了?过去的两三年,受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对于中国民航来说,旅客运输量的增长减缓,客座率水平持续走低,运力相对过剩,票价大战硝烟滚滚,市场秩序时好时坏,恶性竞争连续不断,航空公司亏损严重,行业经济效益普遍不好,市场化改革进程徘徊不前,社会各界议论纷纷。进入2000年以来,国外运力抢占中国市场来势迅猛,国内民航企业兼并重组的浪潮此起彼伏,特别是铁路接二连三提速,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延伸,航油连续八次涨价,市场竞争的重重压力使航空运输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说中国民航正遭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