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恒压式气体微流量计的组成和校准原理.在对电容薄膜规做了热流逸效应实验的基础上,对流量计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给出了扩展不确定度和包含因子.通过传递标准漏孔与德国PTB开展了漏率比对,验证了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避免用传统误差体系的概念表示测量结果可能引起的不足,近年来在国内外科技文献中,讨论测量结果的误差时都已采用了测量不确定度来表示。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方法,通过对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的各项误差源的分析,对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0.02级三相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3.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测量结果量值可信程度的参数,正确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对于精密零件生产的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以动压马达半球零件球径测量为例,进行了典型精密零件坐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针对示值误差过量估计导致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偏大乃至失准的问题,研究了采用标准工件进行测量标定获得实际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优化评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评定后,不确定度合理地减小了54.5%。研究了采用蒙特卡洛法(Monte Carlo Method, MCM)对常规的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GUM)法评定结果进行验证的方法,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了MCM仿真验证。MCM验证可以发现被测量偏离正态分布时GUM法的假设偏差,典型零件MCM验证的结果表明,GUM法评定的不确定度比实际情况扩大了10.2%。示值误差的过量估计会使被测量偏离正态分布,对此MCM验证是敏感的,故MCM验证可以作为示值误差过量估计的检验手段。  相似文献   

4.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评定测量系统测量质量的重要指标,文中给出了测量系统不确定度的A类和B类评定方法,以及合成不确定度和系统总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考虑球轴承接触角测量仪的自身动态特性、轴承外圈的试验转速、试验加载力对测量仪测量精度的影响,建立了测量仪的动态不确定度计算模型。针对小样本试验测试结果,采用灰色理论的方法评价了球轴承接触角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基于不确定度的分离原理,分离出测量仪的自身动态特性、外圈转速、试验加载力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接触角测量的动态不确定度计算模型,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模型。建立的测量仪动态不确定度计算模型可用于预测不同工况下的接触角测量不确定度,有助于及时对测量仪进行相应的校准,以提高接触角测量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受测量分散性、仪器误差等因素影响,加速退化试验中存在测量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加速退化试验测量不确定度的传播与评定方法,以提高试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首先,介绍了加速退化试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结合维纳过程加速退化模型参数估计过程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传播效应;其次,分别利用测量不确定度指南评定法(GUM)和蒙特卡洛法,量化评定了加速退化试验中性能观测数据测量不确定度对正常应力水平下产品可靠性评估结果的影响;最后,采用某型空间用高分子传感器案例对本文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并针对2种方法的估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中程控直流电源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程控直流电源准确校准的因素,提出采用开尔文连接校准程控直流电源的方法。根据该原理对ASL3000集成电路测试系统进行了校准实验,通过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证实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方波幅度的测量不确定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用众数法评价方波幅度时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评价过程;讨论了主要的不确定度来源,包括众数判别区间的影响、波形测量系统幅度测量误差的影响等等;给出了减小不确定度的主要措施,并结合一个实例,给出了方波幅度的不确定度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测量标准不确定度的精度评定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业泰 《航空计测技术》1997,17(3):23-23,39
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下精度受测量次数多少的影响,并由二次标准差来评定,因此,对于高精度测量,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不能忽视,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对铯原子频率标准装置不确定度和纳秒通用计数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1.
在飞机系统综合试验中,线位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对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线位移传感器静态校准装置.本文主要叙述线位移传感器静态校准装置软、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其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实践证明,该装置设计科学、合理,能够完全满足校准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机电产品寿命与可靠性综合验证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庆祥  王自力 《航空学报》2002,23(4):349-352
 大量机电产品既有可靠性指标要求,又有寿命指标要求,且在研制阶段结束时,需通过试验给出两种指标的验证结果。在对寿命与可靠性综合验证试验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可靠性与寿命指标同时进行综合验证的试验方案。主要介绍该试验方案中的关键内容 :试验时间、失效 (故障 )判据、试验接收与拒收的判决准则的确定、试验结果的评估方法等。该试验方案的应用,为部分机电产品的寿命与可靠性试验验证提供了一个合理的、高效费比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The problem of discovery and estimation of a period that slowly changes in time is considered, for the case when the pulses are rare. Several criteria ar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which a multilevel algorithm for period detection is constructed. The reliability and precision of the period determination are investigated, also considering the correlated errors of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criteria.  相似文献   

14.
三向测量技术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详细地介绍了三向测量技术(包括三向测距和三向测速),阐述使用三向测量的工程背景和重要意义,给出利用三向测量数据进行实时定位的数学推导,并分别对三向测距和三向测速原始数据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在"嫦娥一号"试验轨道段采用三向测量技术得到的残差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未进行站间时间同步的情况下,"嫦娥一号"卫星100km×100km环月轨道段三向测距误差约200m,三向测速误差约2cm/s,利用三向测量数据可以单独进行轨道确定,验证了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中应用三向测量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一代飞机装配过程几何量检测的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需求,分析了飞机装配过程几何量检测特征和具体的检测要求,提出了用于不同测量任务的测量方法,构建了装配几何量质量检测体系.研究了复杂装配现场多源异构整体测量工艺仿真及精度优化、三维点云数据的拟合与对齐和基于整体测量场的多系统协同测量3项关键技术,开发了装配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6.
论加速可靠性增长试验(Ⅷ)试验的组织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源泉  朱新伟 《推进技术》2003,24(6):481-483,499
对加速可靠性增长试验的组织与实施,包括加速应力的选择,加速应力水平值及加速应力水平个数的确定,样本量的确定,分组数据区间长度的确定,试验终止时间的确定,可靠性增长模型的选择,图分析与数值分析的综合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式重要度的航空电源系统可靠性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弘  袁海文  张莉  袁海斌 《航空学报》2010,31(3):608-613
针对航空电源系统可靠性分析的需要,研究现有典型系统的结构特点,提出基于模式重要度的系统可靠性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航空电源各子系统的组成,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各子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根据子系统中各部件的模式重要度,建立子系统可靠性估计模型,进而获取并联系统和总系统的可靠性估计模型。该方法结合了蒙特卡罗方法的优势和系统本身的结构特点,既解决了复杂航空电源系统可靠性分析的难题,又克服了单纯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时,仿真效率较低的问题。最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对两种类型的电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并与单纯蒙特卡罗方法仿真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利用图像匹配技术来扩大原子力显微镜的测量范围的方法,通过对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得出了面粗糙度比线粗糙度更能体现试件表面形貌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新型燃烧试验需求,针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试验中单管试验器的特点,提出并设计了1种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测控系统。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分别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研究分析了该系统的详细设计过程,并对其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目前该系统已经完成试验前调试,并已顺利完成了多项单管燃烧室燃烧试验任务。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靠性高、稳定性良好、通用性强,满足试验器测控需求,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