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俊杰  徐义华  谷湘 《推进技术》2022,43(6):365-373
Mg粉/CO2粉末发动机是火星探测中较为理想的原位资源利用方案,为了掌握Mg/CO2粉末发动机稳定点火燃烧特性,在考虑氧化层厚度对Mg颗粒熄火影响的基础上,基于涡耗散/有限速率模型建立了点火燃烧模型,并应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Mg粉颗粒粒径(5μm, 10μm, 15μm, 20μm和25μm)、入口预混气流雷诺数(1500, 2000, 2500, 3000和3500)和CO2/Mg氧燃比(0.5, 1, 1.5, 2和2.5)对Mg粉/CO2动态点火燃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雷诺数和氧燃比恒定时,随着粒径从5μm增加到10μm,平均温度升高,平均点火时间延长,燃烧效率增加;随着粒径从10μm增加到25μm,平均温度降低,平均点火时间延长,燃烧效率减少。粒径和氧燃比恒定时,平均温度随雷诺数增加而下降;平均点火时间和燃烧效率随雷诺数增加基本不变。粒径和雷诺数恒定,随着氧燃比从0.5增大到1.5,平均温度升高;随着氧燃比从1.5增大到2.5,平均温度下降;平均点火时间和燃烧效率随氧燃比增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C/H/O/N/B体系气相燃烧化学动力学模型及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林林  何国强  王英红 《推进技术》2013,34(10):1376-1381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硼粒子的点火和燃烧机理,在Pasternkck和Zhou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补充基元反应和修正基元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建立起了新的C/H/O/N/B体系气相燃烧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含31种组分,190个正反基元反应。采用新的模型对贫氧体系气相燃烧过程进行计算,并改变体系的初始温度及压强,研究其对平衡温度和硼的氧化物平衡摩尔分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体系平衡后硼元素主要以硼的氧化物形式存在,其中BO和BO2的摩尔分数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B2O3的摩尔分数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升高。(2)提高初始温度和压强不但能使体系的平衡温度提高,而且能缩短体系达到平衡的时间。(3)提高初始温度会使B2O3更多地解离为BO和BO2,不利于硼燃料能量的完全释放,但提高压强会抵制B2O3的解离,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硼燃料的能量释放。 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固体推进剂中高氯酸铵(AP)热分解性能,降低其热分解温度,利用SEM,XRD,FT-IR对原位制备的g-C3N4/Fe2O3复合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催化剂对AP 热分解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g-C3N4/Fe2O3复合结构完整,Fe2O3颗粒紧密负载在g-C3N4上;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复合催化剂,AP的低温分解峰和高温分解峰都明显降低,且随着催化剂加入量的增加催化效果增强;加入复合催化剂质量分数5%时,高温分解峰和低温分解峰分别降低到348.1℃和281.7℃,表明g-C3N4/Fe2O3复合催化剂可有效降低AP的热分解温度,改善其热分解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HAN基电控固体推进剂(ECSP)的电热耦合特性和燃烧性能,通过改变施加电压和环境压力对ECSP进行燃烧性能测试。在ECSP燃烧性能测试装置中采用电压、电流探头记录燃烧过程中通过推进剂的电压和电流,利用高速摄影仪记录推进剂的燃烧过程,借助法拉第电化学分解定律计算推进剂理论电化学分解质量在总燃烧消耗质量中的占比,分析电压和压力对推进剂燃速和质量损失的影响,同时拟合出ECSP燃速(r)与功率(P1)和压力(P2)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随着电压和压力的增加,ECSP理论电化学分解质量和实际燃烧质量增加,理论/总燃烧质量比值降低,燃速和质量损失增加。在ECSP的可控燃烧范围内,其燃速与功率和压力满足r = 0.0105P10.705P20.251。本文得到了热分解反应在ECSP的燃烧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是高压力下造成推进剂不可控燃烧的主要原因,为揭示ECSP的燃烧可控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柴油为燃料的旋流杯燃烧室燃烧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爱虢  朱悦  陈保东  朱涛  刘凯  曾文 《推进技术》2017,38(8):1804-1811
为分析燃料和燃烧室结构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对地面用燃气轮机采用旋流杯燃烧室以0号柴油为燃料时的燃烧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研究了主燃孔尺寸和掺混孔轴向位置对燃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柴油为燃料后,由于粘度增加燃烧室的点火和熄火特性变差,常温点火油气比高于0.034,慢车贫油熄火油气比高于0.005,提高燃烧室入口气流温度至240℃可使最低点火油气比降至0.023;在相同油气比和入口条件下燃烧室温升超过900℃,高于相同入口条件下航空煤油温升,燃烧效率达到了98%以上,出口温度分布系数最高为0.2324满足出口温度分布均匀性要求,CO,NOx和UHC排放最高值分别为76.57,56.73和626mL/m3,都满足污染物排放要求,SN4为11.9,达到了无烟燃烧室标准。主燃孔直径增大至11mm,使主燃区空气流量增加2%会导致燃烧室的点火油气比升高约5%,熄火油气比升高约3%;掺混孔前移导致贫油熄火油气比升高10%、燃烧效率下降1.3%,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升高至0.2324,但会使NOx和CO的排放分别降低49%和18%;掺混孔后移,会使出口温度分布系数降至0.197,NOx排放降低26%。  相似文献   

6.
郑天亮  张璋  王轩  王月红  郑旷宇 《航空学报》2007,28(6):1532-1536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的聚苯乙烯(PS)微球,并用浓硫酸对PS微球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PS微球作为制备聚苯胺(PANI)中空微球的模板,在一定浓度HCl掺杂条件下,苯胺单体在PS模板表面聚合,然后将PS模板通过N,N 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得到了粒径在0.8~1.2 μm的PANI中空微球。若在PANI聚合过程中加入适量的Fe3O4,可获得由Fe3O4与PANI构成的复合中空微球。2~18 GHz的波导法测试结果表明,经HCl和Fe3O4掺杂后的复合中空微球与本征态PANI中空微球的电磁参数存在很大变化;吸波性能研究表明,8~12 GHz范围内,PANI中空微球的吸波效果要好于其实心微球的吸波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压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通航飞行器的动力推进系统。通过发动机大气压力模拟试验台架,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10,1000,1920m)进行压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试验,获得了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污染物与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气压力减小,航空发动机的进气质量流量降幅明显,过量空气系数和有效热效率也略有下降,但有效燃油消耗率是上升的;此外,在相同工况点出现最大燃烧压力下降,滞燃期延长,燃烧始点推迟,燃烧持续期呈延长趋势,最高平均燃烧温度增大,且发动机的NOx,HC和碳烟排放增加。当海拔升高,发动机的负荷增大时,碳烟排放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在小负荷和大负荷时的CO排放增加较为明显,而中负荷附近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中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场的测量需求以及暂冲式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台架试验中的应用难点,开发了适用于瞬态燃烧场温度测量的单脉冲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反射(CARS)系统及CARS光谱计算和温度反演软件CARSCF。采用USED相位匹配方式来降低湍流影响,结合多尺度小波分析方法来实现CARS光谱降噪处理,提高信噪比。在暂冲式脉冲燃烧风洞上开展了来流马赫数2.6条件下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温度测量试验,获取了超声速来流(冷态)建立、H2点火加热空气、建立超声速燃烧流场直至试验结束过程中的燃烧室出口温度,以及煤油/空气燃烧时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分布。结果显示,超声速冷流时温度处于低温(约205K)状态,随着H2点火加热来流空气,来流温度上升至853K;随着煤油/Air点火,温度急剧上升,稳定燃烧状态下燃烧流场温度为1970K±144K。燃烧室出口截面温度场分布测量结果显示,高温区位于燃烧室出口截面上侧区域,而燃烧室出口截面上中间区域的温度低于上下两侧。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CARS测量结果与火焰自发光成像结果一致,表明单脉冲CARS技术用于瞬态燃烧流场温度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宋永端  高为炳  程勉 《航空学报》1989,10(11):619-624
 实际工程中的许多被控系统(如航天器,机器人,飞机等)几乎都处在一种变化的环境中,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描述这类系统是不现实的。因此,研究考虑了这种不确定性的系统控制问题,在理论和应用中都有重要意义。 考虑用下述状态方程描述的不确定系统 (?)=(A0+△A(r,s))X+(B0+△B(r,s)u) (1)其中,X∈Rn,系统状态,n为系统阶数,u∈Rm,控制信号,A0,B0是适当维数的常值阵,r,s分别为p维和q维未知参数矢量,△A(r,s),△B(r,s)分别是与A0,B0同维的不确定矩阵。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利于大型构件的制备,采用浆料浸渍工艺,以Nextel 720连续氧化铝纤维增韧,通过一次烧结过程制备了Al2O3/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并采用光学显微镜、SEM对试样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为2.64 g/cm3,显气孔率为26%,材料基体呈现典型的多孔结构特征;室温及1 200 ℃,复合材料厚度方向的热导率分别为3.49及2.04 W/(m·K);200~1 200 ℃,复合材料面内方向的热膨胀系数为(4.7~7.1)×10-6/K;复合材料室温、1 100及1 200 ℃拉伸强度分别为202.4、222.4及228.4 MPa,试样断面纤维拔出明显;室温弯曲强度为200.5 MPa,试样发生韧性断裂;层剪强度为21.0 MPa。制备的材料主要性能与美国ATK-COI陶瓷公司的同类型材料相当,部分力学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11.
纳米级金属粉对GAP热分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DSC和TG研究了纳米级Cu和Ni粉、超细Al粉和超细Ni粉以及普通Cu粉和A粉对GAP(聚叠氮缩水甘油醚)热分解特性的影响。DSC实验结果表明:GAP/金属粉样品有两个放热峰,高温区的放热峰是金属的氧化峰,峰温受气氛影响,低温区放热峰是GAP的分解峰,不受气氛影响;金属Cu对GAP的分解峰影响最大,其中纳米级Cu(nm-Cu)使GAP分解放热峰的峰值温度提前了33.2℃,普通Cu对GAP的分解  相似文献   

12.
王志琴  胡春波  李孟哲  胡加明 《推进技术》2021,42(11):2538-2545
为获得金属粉末燃烧装置燃烧产物的反弹特性,进而为金属凝相燃烧产物收集装置的设计提供指导,在收集并分析了铁粉燃烧产物特性的基础上,搭建了壁面碰撞反弹装置,开展了凝相燃烧产物与石墨板反弹特性实验研究,获得了铁粉燃烧产物与石墨板碰撞反弹后的法向反弹系数(en)与切向反弹系数(et)随粒子入射速度、入射角度的影响规律,并拟合了反弹系数多项式。结果表明:真实燃烧产物实验条件下,铁粉凝相燃烧产物的入射速度对en和et影响不显著,但入射角度对en和et的影响较大,表现为en随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增大,et随入射角度的增加先减后增,但增幅较小,当入射角度大于58°时,et又出现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纳米金属和复合金属粉对AP/HTPB推进剂热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热分析法(DTA)研究了纳米金属和复合金属粉(Cu,N i,A l,N iCu,N iCuB,N iB)对AP/HTPB推进剂热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金属和复合金属粉对HTPB推进剂的热分解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纳米铜粉使AP/HTPB推进剂的低温和高温热分解温度分别降低了51.6℃和33.6℃,DTA表观分解热增大为3.7kJ.g-1,催化效果十分显著。纳米铜粉和含铜的纳米复合金属粉(N iCu和N iCuB)的催化效果强于其他纳米金属粉。纳米金属粉主要通过催化AP/HTPB推进剂中AP的热分解,表现出对HTPB推进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热空气中硼粒子点火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说明了硼粒子在热空气中的点火现象,阐述了两种不同的硼粒子点火机理和实验依据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比较了不同点火机理下硼粒子氧化层的产生和消耗速率,分析了影响硼粒子点火的因素,建立了硼粒子在空气中点火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龚士杰 《推进技术》1990,11(5):62-64,72
本文介绍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SFRJ)中硼燃烧的特点及改善燃烧效率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冲压发动机地面直连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垂直进水的水冲压发动机地面直连试验系统。采用垂直进水方式,消除了进水冲量对轴向推力的影响。通过在进水管路上安装汽蚀文氏管,解决了发动机试车过程中流量不稳的问题。基于含镁量50%的固体推进剂,对某型水冲压发动机进行了两组不同水燃比的地面直连试验,试验过程中采集了发动机燃烧室压强、进水流量和发动机推力等数据。对两组试验数据的燃烧效率和比冲分析表明,水燃比的适量增加,有助于发动机性能提高。该试验结果符合之前的理论预估,证明了水冲压地面直连试验技术的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三组元发动机燃烧稳定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玉辉  王振国  周进 《推进技术》2003,24(1):71-73,89
设计了气氢/液氧/煤油三组元双工况模型发动机,对不同燃烧室压力、燃料比例,喷注器的结构,燃烧室长度,混合比条件下的高频燃烧稳定性进行了试验,试验中观察到低频和高频自激燃烧不稳定,有限的试验表明,较大的缩进比和较小的旋流数有利于燃烧稳定,提高燃料中氢气的比例>10%时,有利于燃烧稳定;但氢气对烃氧燃烧稳定性的提高不是绝对的,氢气在燃料中的比例达39%时,燃烧室内仍存在压力为0.13MPa的压力脉动。  相似文献   

18.
冲压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凌文辉  王以飞  刘凤君 《推进技术》2010,31(2):161-164,180
使用FLUENT CFD计算软件开展了号冲压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性问题的数值研究。采用Finite-Rate/Ed-dy-Dissipation燃烧模型,随机轨道颗粒模型,考虑燃油液滴的一次雾化、二次雾化、蒸发和掺混,计算获得燃烧室内部热释放率、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依照瑞利准则讨论了该型号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铝颗粒云燃烧特性,把握其研究进展,并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首先简述了铝颗粒点火、燃烧过程,总结了铝颗粒燃烧机理;其次,综述了铝颗粒云燃烧的实验、理论和模拟研究进展,从不同维度分析了影响颗粒云火焰速度的关键参数,并提出颗粒云燃烧的研究方向,包括提升颗粒云燃烧实验颗粒分散均匀性与表征精度、降低火焰传播速度等实验结果散差、改善颗粒云燃烧理论预测模型精度及构建实用的颗粒云燃烧模拟CFD模型。  相似文献   

20.
在亚燃冲压发动机直连式高空试验系统上,实现了模型冲压发动机在40~60 kPa条件下的点火和稳定燃烧,研究了燃烧室构型、燃烧室入口来流条件以及燃料当量比对燃烧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压条件下的燃烧效率比常压和高压条件下的燃烧效率都要低;但低压条件下燃烧效率随燃烧室构型、模拟来流条件和燃料当量比的变化规律与常压和高压下的情况基本一致,增加燃烧室长度、提高来流总压和总温、增大燃料当量比,降低飞行高度,以及增强煤油的雾化和混合,都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与常压和高压下的情况不同的是减小凹腔长深比能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