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特点,对红外成像系统中的红外望远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组件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稳定与瞄准系统实现方案;对图像跟踪器中的跟踪算法及工程实现中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采用VC 编程语言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机载某瞄准吊舱电视/红外系统图像中的瞄准十字线的自动检测,可对图像中叠加的GPS时间进行自动识别,并采用滤波技术对识别出的时间进行滤波。对电视/红外图像跟踪精度测量数据的不确定度分析表明,测量结果的标准差满足测试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某型射击军械系统的射瞄计算机原采用模拟机电式技术实现,存在体积大、功耗大、可靠性及可维护性差等缺点,因此,使用数字式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原系统的火控原理及火控构型的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射击瞄准计算机的对外接口关系.重点介绍了数字式射击瞄准计算机的采样解算时间的确定、计算方法的选取及接口设计等内容.本文所设计的数字式射击瞄准计算机已通过了系统验证并得到了使用,克服了原有系统所存在的固有缺点.文中的设计思想与所用的工程方法对类似武器系统的升级改造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镶嵌式蜗轮系统(叶片及轮箍)由于其具有可更换性,在现代化的工业中逐渐代替了整体绕铸式蜗轮系统.主要用于航空工业或发电行业.由于其功能的重要性(动力的来源),以及其易损性(受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作用),因此,必须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轮廓制造精度是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的关键之一,蜗轮系统的轮廓测量一般需使用多种仪器进行测量,特别是大型蜗轮系统的轮廓测量多年来都是世界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装备大离轴角近距空空导弹的战斗机,飞行员只有配备头盔瞄准/显示系统才能具有“看到就打”(look-to-shoot)的能力,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最简单的头盔瞄准具采用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十字线对准目标,导弹的导引头就会指向目标,而复杂的头盔瞄准具把阴极射线管(CRT)产生的图像投影在飞行员护目镜上,不仅显示瞄准符号,而且显示飞行数据和火控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条烟封箱机装箱过程中的缺条检测问题,本文在研究红外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成像的烟垛缺条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实时拍摄的烟垛端部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边缘提取,计算边缘图像构成的轮廓矩,并通过对比该图像和模板的轮廓矩信息判断烟垛是否缺条。并根据实际应用,设计了基于红外成像的条烟封箱自动检测系统。实际检测表明,所研制的红外成像自动检测系统能很好的解决香烟封箱过程中的缺条检测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英国Zyro公司日前推出了其研制的最新型三维非接触表面轮廓测量仪--New View5000。在生产和研究领域,该仪器已被证明是一种在精确描述和量化表面结构、步高、临界尺寸方面极为有用的工具。 New View 5000在横向上具有与光学显微镜相同的分辨率,在Z轴向上的分辨率可达0.1nm。其扫描范围为5μm-5mm,利用图像缝合技术可对50×50mm大小的零件表面进行测量,并且所有这些测量都可在3秒钟内进行,很少或无需进行试件的准备工作。一种新型的三维表面轮廓测量系统@安卫  相似文献   

8.
圆光栅测角仪是三○四所研制的集光、机、电为一体的 ,高精度、自动化的动态角度检测仪器 ,是既能检测线角度器件 (圆光栅盘等 ) ,又能检测面角度器件 (角度块、正多面棱体等 )的一台角度基准仪器。它由双面止推精密空气轴系、基准光栅角度发生器系统、动态光电零位触发瞄准系统、标准衍射莫尔条纹产生系统、压缩空气供给系统、驱动稳速系统、光电读数系统、光电信号接收系统、细分调整计数系统、数据输出、误差曲线输出、计算机控制软件等系统组成。该仪器的研制完成 ,填补了我国动态测角的空白 ,使我国在角度测试方面的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  相似文献   

9.
飞机装配中所用的准直望远镜在远距离测量时,由于图象明显变小,瞄准精度急骤下降,十米以外就很难达到仪器本身所具有的精度指标。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无焦系统的原理出发,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共轴无焦型光学系统。其关键问题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双豪棱镜坦作为瞄准合象元件。这种棱统组可在轴向合象,井可将瞄准精度提高一倍。消除了调焦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文中详细分析了光学系统的基本原理,参数选择和设计要求,并着重研究了共轴型棱镜合象系统。简要地讨论了机械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是在原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基础上于2017年7月重新调整组建的,下设自动化系、智能机械与仪器系、智能科学技术系、无人系统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兼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瞄准我军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及装备发展,发挥"机电系统+控制系统+智能系统"特色优势,按照"智能传感/测量——智能平台/机构——智能系统"体系,确立了智能平台、智能感知与控制、智能通信与导航、智能集群、智能保障五大方向布局。  相似文献   

11.
根据飞机飞行操纵控制系统试验室环境地面模拟试验和外场环境地面机上试验测试的要求,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虚拟仪器测试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分布式网络化协同测试系统,详细说明了网络环境测试数据的实时交换与资源共享,结果表明,将客户机/服务器(C/S)与浏览器/服务器(B/S)结合起来,采用分布式多层复合体系结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机载火控系统性能测试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为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研制了一种基于VXI总线技术组建的机载火控系统自动测试,并给出了测试仪的硬件配置和在Lab Windows/CVI环境下的软件模块化设计方案及实现方法.机载火控系统自动测试仪的研制,为部队战时或训练现场实时测试机载火控系统的主要性能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仿射变换的飞机图像的识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先基于细胞神经网络提取飞机图像轮廓,再用基于仿射变换方法对多种飞机的轮廓图像做不变特征的提取,把多种飞机的不变特征放在数据库中。进行飞机类型识别时先计算实时图像中飞机(目标) 的不变特征,然后与数据库中的每个不变特征做相关运算,即可识别飞机的型号。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微分筒式小角度测量仪的构造及测量原理 ,对使用该小角度测量仪校准合象水平仪时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计算 ,指出使用微分筒法校准合象水平仪准确度高且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5.
The ILS Glidepath: New Designs for Severe Si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fundamental new theory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ILS) glidepath is presented. Simple new image array designs for use on severe sites are developed from this theory. The new arrays have been thoroughly tested at model scale and on a particularly severe site at Sydney airport. The approach also leads to a simpler setting up procedure which substantially improves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6.
孙瑾  顾宏斌  侯建波 《航空学报》2011,32(11):2062-2072
研究基于视频图像分析与定位的飞机翼尖跟踪技术,为飞机地面移动提供安全保障.现有图像特征进行翼尖跟踪经常失效且计算效率低下,本文结合纹理和轮廓信息,提出以梯度方向二值模式( OG_ LBP)为特征的粒子滤波跟踪算法,降低特征维数的同时建立局部和全局的翼尖特征直方图描述,提高识别效果.同时,该算法在粒子滤波基本框架之下,结...  相似文献   

17.
飞机泊位自动引导系统中,识别跟踪定位泊位飞机时,会出现灰度较低区域被误判为阴影区域的现象,严重影响识别效果,因此分割飞机阴影是泊位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提出一种将形态学的幂变换与无边界主动轮廓线模型结合的阴影分割方法,首先利用多方向权重形态学对泊位飞机图像中的噪声和微小的干扰区域进行滤除,然后进行幂变换来增强图像质量,最后利用无边界主动轮廓线模型分割阴影。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滤除噪声,保留图像细节,而且能提高分割阴影的精确度,并且抑制了泊位飞机分割产生的"拖尾"现象,有效地检测出运动飞机的阴影。  相似文献   

18.
针对制导误差分离模型中环境矩阵S存在严重病态性,从而影响分离结果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系统求解的制导误差分离方法。该方法从分析线性迭代求解方法入手,将具有病态特性的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转化为对相应刚性动力系统的求解问题。这里给出了该方法收敛性及其他特性的证明。为了验证该方法效果,在遥外测视速度误差分别为0.01m/s、0.02m/s以及0.03 m/s的条件下,选用PB(Primary Bayesian,主成分贝叶斯)估计方法与其进行比较,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降低环境矩阵病态性对误差分离结果的影响,且分离结果的稳健性和精度都优于PB估计方法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针对MSC-51单片机应用中的新情况,介绍了一种新型,实用的最小系统。  相似文献   

20.
As part of the new German-Argentinian Solar Observatory in El Leoncito, San Juan, Argentina, a new ground-based solar telescope (MICA) began to operate in August 1997. MICA is an advanced mirror coronagraph, its design being an almost exact copy of the LASCO-C1 instrument. Since its installation, it has been imaging the inner solar corona (1.05 to 2.0 solar radii) in two spectral ranges corresponding to the emission lines of the Fe XIV and Fe X ions. The instrument can image the corona as fast as every minute. Thus, it is ideally suited to study fast processes in the inner corona. In this way, it is a good complement for the LASCO-C1 instrument.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the instrument, we present some recent observations showing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instrument.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ne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