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机纵横     
《航空科学技术》2004,(2):43-45
五角大楼新无人战斗机计划敲定日前,美国五角大楼完善了对波音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无人战斗机的要求。这意味着将美国空军和海军两个完全不同要求的无人战斗机计划强制合并后,五角大楼的两个主要无人战斗机研究工作开始找到方向。联合计划的目标是,这种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活动半径为2400km或1850km以外穴并留空2h雪,总有效载荷2040kg。其任务是抢先破坏性地压制敌人防空力量、电子攻击和情报监视侦察。还将装备合成孔径雷达,用于精确瞄准武器以及情报、监视和侦察。法国实施“阵风”战斗机升级不久前,法国采购局(DGSA)向达索、MBDA…  相似文献   

2.
龚喜盈  周洲 《飞行力学》2006,24(3):30-32
结合无人战斗机的作战特点,在普通战斗机原始对数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用于无人战斗机的综合效能评估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可靠性、使用环境、适用于无人战斗机的新式武器以及操作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某型无人战斗机作战效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而且该计算模型适应性较强,既可以对无人战斗机进行简易评估,也可以进行详细估算。  相似文献   

3.
无人战斗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无人战斗机的概念和发展现状,通过与导弹和有人飞机对比,指出了无人战斗机的特点。并阐述了无人机系统的组成及其管理模式,给出了发展无人战斗机的关键技术和应启动的基础技术。  相似文献   

4.
论无人战斗机(续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战斗机(UCAV)是一种全新的空中武器系统,现阶段主要功能是实施防空压制和纵深打击。20世纪90年代,美国抢先将其列入军事装备发展计划。引起各国军界极大关注。兴起了世界范围的研制UCAV热潮。本文参考国内外公开文献和网上检索到的有关UCAV资料。从以下七个方面论述UCAV研发中的一些主要问题:无人战斗机概述;无人战斗机发展的背景与原由;无人战斗机的战术技术要求与作战特点;无人战斗机研发的技术途径;各国在研的各种无人战斗机方案;无人战斗机研发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无人战斗机述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无人战斗机(UCAV)是一种全新的空中武器系统,现阶段主要功能是实施防空压制和纵深打击。20世纪90年代,美国抢先将其列入军事装备发展计划,引起各国军界极大关注,兴起了世界范围的研制UCAV热潮。本文参考国内外公开文献和网上检索到的有关UCAV资料,从以下七个方面论述UCAV研发中的一些主要问题:1.无人战斗机概述 2.无人战斗机发展的背景与原由 3.无人战斗机的战术技术要求与作战特点 4.无人战斗机研发的技术途径 5.各国在研的各种无人战斗机方案 6.无人战斗机研发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关键技术 7.结束语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美国无人战斗机的研制概况及武器配置进行了介绍,指出应开展无人战斗机配套武器的研制工作和开发以无人战斗机为攻击目标的武器.  相似文献   

7.
从技术、经济和战术三方面分析了发展无人战斗机的必然性,介绍了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些无人战斗机研究项目,并对发展无人战斗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无人战斗机概念及其技术需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人战斗机作为一种新型武器系统,将在未来空战中发挥重大作用。本文主要就目前存在的各种无人战斗机(UCAV)概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基本性能和技术需求,提出了未来无人战斗机的三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据sputniknews网站2021年1月1日报道,日本防卫省正在开发无人战斗机,并计划在2035年前装备部队。斯巴鲁公司和三菱公司正在参与这种无人战斗机的研发工作,其中斯巴鲁公司负责开发远程飞行控制技术,三菱公司负责设计无人机之间的信息共享系统。此外,日本也可能与英国或美国的公司合作研发。日本防卫省的目标是分三个阶段开发这种无人机,分别是制造无人机,用一架有人机控制多架无人机,以及设计和制造完全自主控制的无人机。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人战斗机系统维护和飞行训练耗费巨大的问题,借鉴缩比模型验证机飞行试验的思路,研制具有相同飞行性能和操纵特性的缩比训练机。应用相似性原理,通过相似参数分析获得了缩比机与全尺寸原型机的飞行范围。在缩比机几何外形的基础上,应用Gridgen软件创建机体周围流场的非结构网格。通过Fluent软件,计算了缩比机纵向气动特性。根据俯仰力矩系数估算出全机气动中心位置,为缩比机的操纵性稳定性研究和控制率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浩  王昊  孟光磊  吴昊  周铭哲 《航空学报》2021,42(8):525838-525838
针对战斗机飞行训练中的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和模糊灰度理论的评估方法。首先,分析了训练过程中典型飞行参数与机动动作的因果关系,根据专家经验与先验知识构建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机动动作识别模型,推理得到战斗机机动动作识别结果。然后,建立战斗机飞行训练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战斗机机动识别结果选择飞行训练评估指标,并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建立灰度模糊评估矩阵,结合飞行训练过程中各评估指标的飞行数据得到评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能够根据飞行过程中的参数信息进行机动动作识别及飞行训练评估,提高了飞行训练评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开展军事飞行训练装备发展趋势研究,使其与未来战斗机同步规划、同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未来战斗机技术发展特点对未来飞行训练提出的任务需求,探究了军事飞行训练装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战斗机非线性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斗机非线性飞行控制技术研究综述。首先介绍战斗机技术发展走向,然后对当前主要战斗机飞行控制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神经网络在飞行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最后指出,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方案作为飞行控制的重要研究方向,将为未来先进战斗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重要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自适应机翼的概述和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功能特点。针对无人战斗机(UCAV)的设计思想和技术需要,详细阐述了基于智能材料与结构的自适应机翼技术在无人战斗机(UCAV)上的应用形式及其功能特点,从而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詹光  孙颖 《飞机设计》2008,28(1):16-19,32
采用有人战斗机去除人生理条件限制方法,探讨了无人作战飞机机动过载的增长潜力(机动能力)。结果表明,对比有人战斗机,无人作战飞机还具有很大的过载能力提升潜力。通过对影响有人战斗机的机动过载提高主要因素的分析,指出设计高机动无人作战飞机的技术途径及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的战斗机在近距空战中能够取得快速占位、先敌瞄准、有效规避攻击的战术优势,是先进战斗机的标志性性能要求。模型飞行试验技术作为空气动力学研究三大手段之一,在解决飞行器技术难题、实现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利用带动力自主控制模型飞行试验平台发展的过失速机动模型飞行试验技术,以及开展的先进战斗机构型典型过失速机动模型飞行试验,分述了在大迎角非定常气动建模、宽量程气流系参数测量、大迎角非线性控制、推力矢量控制、大迎角非定常气动参数辨识方面的研究工作与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技术途径。通过此项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先进战斗机构型缩比模型典型过失速机动飞行,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先进战斗机实现过失速机动飞行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无人战斗机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推动无人战斗机发展的背景与原由(略)3无人战斗机的战术技术要求与作战特点3.1 对无人战斗机特殊的战术技术要求 据悉1997年初,在美国的中国湖城,美军方召集200多名专家历时多日专题研讨UCAV的战术技术要求问题,研究报告未见发表,但近些年文刊上也陆续有这方面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对地攻击型UCAV的战技要求),其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先进战斗机超声速巡航过程中的燃油温度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战斗机广泛地使用燃油作为飞机发热部件的热沉,先进战斗机在综合热管理技术的发展基础上,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燃油来冷却.用热量平衡方法建立了燃油传热关系数学模型,分析了超声速巡航状态下油箱中的燃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战斗机在超声速飞行状况下,影响燃油温度的最主要因素是飞行马赫数和燃油的回流量.应用C软件通过计算仿真来求解油箱内燃油温度.   相似文献   

19.
无人战斗机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无人战斗机(UCAV)的发展背景,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外无人战斗机的发展现状和重点研究方向。分析了其关键技术和发展过程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详细介绍了其系统构成和技术要求,研究了未来无人战斗机系统成功的关键技术和人员因素问题,对我国UCAV的研制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战斗机动态逆控制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常规动态逆和模型参考动态逆设计了战斗机飞行控制律,并通过开环时域仿真以及基于任务的闭环飞行品质评估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类控制律的特点及差异.研究表明,模型参考动态逆对高频小幅指令跟踪效果较好,在需要驾驶员频繁补偿的飞行任务中表现出的飞行品质更佳.研究结果对战斗机飞行控制律的选择与设计、控制律与飞行任务种类的匹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