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运载火箭飞行数据特点,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飞行数据判读方法。结合小波变换的时频分析特性,论述小波变换保持数据局部正则性的理论依据。使用某型运载火箭的某次实际飞行数据,论证了小波分析方法在飞行数据判读中的适用性。尤其是在故障数据判读方面,与现有遥测处理结果相比,小波分析能够更为有效地屏蔽噪声影响、提取真实数据趋势、准确捕获故障模式,为飞行过程评定、火箭结构验证、火箭性能优化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运载火箭遥测事后处理的目的是监测分析末级火箭推进剂的排放过程,为减少星箭分离后末级火箭爆炸引起的空间碎片提供技术支持。针对遥测数据处理过程的特点和难点,结合MATLAB简单、快捷、准确及结果可视化等优点,提出用MATLAB语言解决关键技术的全新遥测数据处理方法,并阐述其在运载火箭遥测事后数据处理中文件管理、遥测数值计算、图形显示等方面的应用。该方法的应用解决了遥测数据处理的难点,结果真实有效,为今后的遥测数据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星箭分离后末级火箭的爆炸造成大量的空间碎片,严重威胁载人航天等空间活动。解决措施之一就是末级火箭剩余燃料的排放。星箭分离后遥测数据处理的目的是监测分析末级火箭推进剂的排放过程。文中讨论星箭分离后火箭遥测数据的基本特点、星箭分离后火箭遥测数据处理软件各模块的主要功能,以及软件在实现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并对遥测处理结果数据的分析和拓展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遥测系统是运载火箭测试及飞行过程中的数据测量部分。其工作正常与否,可直接影响测试数据的判别结果。遥测系统参数主要由电量类参数与非电量类参数组成。本文主要介绍了非电量测量设备的故障显现形式、故障分析、排除步骤、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供出厂测试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运载火箭遥测系统速变参数容量及特点,分析主流无损压缩技术,就无损压缩技术在运载火箭遥测系统噪声参数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分析,并给出基于噪声参数的仿真结果。分析及仿真表明,无损压缩技术可以应用到运载火箭噪声参数处理上,这有利于遥测系统节省信道容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下一代运载火箭电气系统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载火箭电气系统主要负责实现飞行过程及地面测试过程中的导航制导控制、参数测量、遥测遥控、供配电管理以及故障诊断功能,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总结梳理国外运载火箭电气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后续运载火箭的发展需求和技术特点,提出了我国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的总体架构和技术发展方向,从综合电子技术、轻质化技术、多电火箭技术、智能化技术、便捷化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后续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载火箭推力线偏差的分析与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运载火箭推力线偏差的工程计算方法,提出了利用飞行试验遥测信息分析运载火箭推力线偏差的方法,并对火箭发动机推力线偏差的地面测量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5,(5):131-136
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数据库的小卫星数据监视工具设计方法,根据实时数据库的技术特点,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将多种数据监视功能进行组合。该数据监视工具主要功能包括遥测参数、遥测帧包数据、遥控指令、遥控指令判读数据、默认监视数据、自定义监视数据、遥测衍生数据、遥测基础信息数据、测试过程事件等的实时监视。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共享内存和哈希算法,可保证数据读写的可靠性和数据刷新效率,便于测试人员快速了解卫星当前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9.
王辉  张宇 《航天控制》2012,30(3):7-11
为了提高火箭的入轨精度和轨道适应能力,我国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末级中采用了迭代制导技术,俯仰、偏航程序角根据火箭运动状态和目标轨道参数实时变化,目前工程设计中仍按照固定程序角方式开展稳定性分析。本文推导出迭代制导程序角与火箭速度、位置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迭代制导情况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并以新一代运载火箭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此分析方法正确、可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火箭发射场上的工作千头万绪,全部发射准备和发射工作都是按照预定程序由发射准备系统和发射指挥控制系统通过指令来完成的。由于运载火箭的结构非常复杂,准备工作量大,并要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发射,因此必须使发射前的准备过程尽量自动化,以缩短发射的准备时间。 苏联的能源号运载火箭从技术上讲十分复杂,若没有准确、快速、可靠的指挥控制系统,火箭的成功飞行是不可想像的。当把能源号火箭固定在发射台上时,有几千根电气线路和数十条  相似文献   

11.
《航天控制》2021,39(1):3-7
针对运载火箭在高空风区域飞行时的减载需求,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姿态开环减载控制技术。此减载控制系统采用加速度计测量火箭箭体的法向与横向视加速度,采用速率陀螺测量箭体绕质心转动角速度。设计了一种门限自动切换判别结构,使控制系统能够自动从传统纯姿态控制切换到姿态开环减载控制。当火箭遭遇到很大高空风时,控制系统姿态回路开环,俯仰通道和偏航通道分别跟踪零法向、横向视加速度指令,使火箭转到来流方向,实现减小气动载荷的目的。以某型运载火箭为例对比了几种控制方案的减载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姿态开环减载控制有效提高运载火箭减载效果,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结构是运载火箭的"脊梁",主要承担火箭发动机推力传递、燃料贮存等功能,并为有效载荷、控制、测量等系统及单机设备提供安装和保护。对国外运载火箭结构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未来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发展需求,展望我国下一代运载火箭结构技术发展方向,提出支撑我国下一代运载火箭结构的关键技术,为我国运载火箭结构技术的发展路线探索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传统卫星平台配套使用的遥测采集模块数字量遥测回传延时、缓存成本高的问题,研制了一款基于FPGA控制、无需硬件缓存的即采即发遥测采集电路。该电路收到遥测请求指令后,可实现模拟量实时采集实时发送,使在相同遥测采集周期的条件下数字量遥测回传的时延明显降低,解除了对存储器件的依赖性,降低了研制成本,可为星务平台提供高实时的遥测参数,为平台更好地实现任务规划提供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4.
《航天员》2010,(6):11-11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2月25日下午,印度一枚搭载通讯卫星的运载火箭点火后不久便发生故障,火箭依照控制人员指令在空中“自爆”后坠入孟加拉湾。  相似文献   

15.
正"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首个一级半构型火箭,芯级直径5m,捆绑4个3.35m直径的助推器,整流罩直径5.2m,全箭总长约53.66m,起飞质量约849t,起飞推力约1078t,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不低于22t。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的主力火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最高水平,在充分继承"长征"五号火箭优秀"基因"的基础上,"长征"五号B火箭身上还有许多首创的航天"黑科技",使它成为"长征"火箭家族中无可替代的"团宠"。  相似文献   

16.
多站遥测数据处理中的数据融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型号火箭上升段遥测结果显示中断现象,分析问题原因,结合数据特征提出多站遥测原码数据融合处理措施。试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站处理和多站结果融合处理,提出的多站原码融合处理更具优越性,它更利于实现,可同时保证测量信息的高效利用和处理结果的准确可靠,能够满足飞行试验指挥决策和评估鉴定需求。  相似文献   

17.
李鑫  尹全  于冰 《遥测遥控》2023,44(4):73-79
针对利用遥测指令参数进行特征事件自动判别时,现有方法忽略了数据源之间相互印证的条件,仅依据测量值相同来判别特征事件的发生时间,存在一定的误判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估计的特征事件判别方法。方法不仅利用了当前数据源的测量值,同时还兼顾特征事件固有的先验分布信息,能够有效提高自动判别的准确率。首先,通过对特征事件数据源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数据源相互印证的条件;其次,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特征事件发生时间的正态分布概率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最大后验估计算法,设计了完整的特征事件判别方法;最后,通过工程数据的仿真计算和结果分析,验证了方法在特征事件判别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简讯     
简讯中星7号未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运载火箭8月18日18时2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星7号通信卫星,因第三级发动机提前关机,卫星未能进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轨道。根据遥测参数分析,火箭起飞后一、二级飞行正常,三级一次启动工作、一次关机后的滑行段及二次启动...  相似文献   

19.
面对我国现代航天高密度发射的需求,精准高效的遥测参数装订与核对尤为重要。本文基于XTCE标准定义的遥测参数格式,构建了XTCE标准对遥测参数数据底座,实现遥测参数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平台。阐述了XTCE标准的结构、火箭遥测数据库的生成和数据底座的构造。实现了对大型火箭遥测参数的自动装订,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导弹遥测数据实时判决系统充分利用遥测参数数据,通过字符滚动、时间历程曲线等形式实现实时显示,并判决弹上遥测参数的物理量信息,从而能够实时监视弹上设备的工作情况,为靶场对导弹试验的控制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