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展弦比机翼的气动弹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国内外高空长航时飞机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展弦比机翼的气动弹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结构非线性对大展弦比机翼的气动弹性和飞行载荷的影响;提出了大展弦比机翼气动弹性问题的研究内容,并指出其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变截面悬臂梁在一端受载时,自由端的位移、转角和悬臂梁各剖面刚度之间关系的分析,推导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剖面刚度计算方法。针对某型飞机,对机翼结构进行适当简化,建立机翼主承力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所推导出的方法计算了机翼沿展向各剖面的刚度,其结果可为某型飞机机翼结构设计和气动弹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新型民用飞机机翼结构进行分析、简化,建立计算模型。采用薄壁结构力学剖面刚度计算的理论进行编程计算,通过计算获得了翼面的刚心位置和弯曲刚度及扭转刚度,为某型飞机机翼结构设计和气动弹性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具有任意截面形状的大展弦比复合材料翼的结构模型。研究了机翼的两种铺设方式:即周向均匀刚度配置(CUS)和周向反对称刚度配置(CAS)。对于复合箱梁情形,目前的结构建模方法正确性通过ANSYS有限单元软件得到了验证。为了研究具有NACA0012翼型的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的气动弹性问题,利用线性ONERA空气动力模型来描述小攻角情形下的非定常空气动力载荷。最后,利用U—g法预示了机翼在各种复合层铺设角度下的颤振速度。  相似文献   

5.
大型飞机普遍采用的大展弦比机翼,其气动弹性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通过求解基于三维结构网格的Euler/边界层耦合方程组,采用结构模态分析法,对HIRENASD机翼的静气动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机翼静弹变形前和变形后的压力分布以及不同攻角下翼尖变形值。计算结果和实验值对比分析,验证了Euler/边界层耦合方程组求解器对静气动弹性数值模拟的准确性,表明所发展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于大展弦比机翼静气动特性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气动弹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飞行器设计人员,现代飞机远没有摆脱气动弹性问题所带来的困扰,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气动弹性优化设计能有效的改善机翼的气动弹性性能,进而提高飞机的整体性能,已成为现代飞机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随着先进的复合材料在飞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复合材料机翼的优化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合理的优化可提高飞机发散速度甚至消除发散现象。在复合材料机翼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大展弦比复合材料前掠翼气动弹性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具有不同前掠角和蒙皮偏轴角的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进行了气动弹性建模与计算,以分析前掠角和蒙皮偏轴角对这类结构的静、动气动弹性特性的影响。使用遗传/敏度混合优化算法对几种典型前掠角和蒙皮偏轴角情况下的机翼进行了气动弹性优化设计研究,在满足强度、位移、发散速度和颤振速度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以机翼各部件复合材料铺层的厚度为设计变量,对结构进行重量最小化设计。此外,还分析了蒙皮和突缘的铺层厚度沿展向变化的函数的幂次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各部位的受力和气动特点,将机翼进行分块。在满足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将机翼各块的铺层厚度和铺层顺序作为设计变量,机翼的质量和颤振速度作为目标函数,进行多目标、多约束条件下的优化设计。经过优化后,机翼质量下降21.62%,颤振速度提高12.97%,且满足所有约束条件。这表明,铺层厚度和铺层顺序对机翼的质量和颤振速度有较大的影响,整体设计时,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9.
基于CFD/CSD的大展弦比机翼气动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展弦比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受气动载荷影响,其大展弦比机翼产生弯曲和扭转变形,这种弹性变形严重影响飞机的飞行性能和飞行安全,不能将此种飞机机翼当作传统的刚性机翼进行气动分析。针对一大展弦比机翼,采用气动/结构耦合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CFX和计算结构动力学(CSD)软件ANSYS联合求解,研究了在不同载荷情况下大展弦比机翼静气动弹性变形对机翼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展弦比无人机机翼受载变形后升阻比降低,升力下降明显,阻力略有上升,机翼翼尖容易失速。  相似文献   

10.
对某大展弦比复合材料前掠翼的气动弹性特性随前掠角的变化进行研究,为总体设计选择合适的前掠角提供依据。分析时选取了五种前掠角情况进行了变形分析、模态分析、颤振分析、发散分析和静气弹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前掠角的增加,机翼的发散速度逐渐降低,翼尖最大垂直位移、翼尖最大扭角和弹性升力线斜率与刚性升力线斜率的比值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在设计机翼时,要求机翼不仅要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还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其满足气动特性要求及其他要求。翼梁腹板厚度设计对机翼强度和刚度影响很大。所以,如何设计翼梁腹板厚度的展向分布,使机翼满足强度要求和刚度要求,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本文针对某无人机机翼结构,研究了满足静强度要求、气动特性要求和副翼操纵效率要求的弹性机翼腹板厚度展向分布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无人机机翼气动特性设计要求设计机翼的刚度大小沿展向分布;然后,根据展向机翼刚度展向分布设计机翼腹板厚度分布;最后,分析该无人机在给定设计飞行状态下的强度和副翼操纵效率,并对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2.
崔青  徐港  张家齐 《飞机设计》2019,39(6):72-75
大展弦比飞机一般针对巡航外形设计,以巡航性能作为设计点,而飞机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其气动特性会由于机翼产生弹性变形而变化。文中通过开展大展弦比飞机CFD/CSD耦合方法,对巡航外形进行多次静气动弹性分析,进行位移比对,进而获得满足要求的型架外形,从而初步得到机翼型架外形优化设计方法,为之后的大展弦比飞机气动结构设计一体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大展弦比双机身布局无人机翼身结构不同刚度对结构响应的影响,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与满应力优化相结合来探讨这一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机翼与机身之间不同刚度对结构响应存在影响。建议结构设计时注意这一现象并加以利用,从而得到轻量化的结构设计。针对算例进一步计算与分析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得到的结构优化方案,同样也能够满足该飞机的静、动气弹要求。结论:采用本文方法,不仅可以研究飞机部件之间不同刚度对飞机结构响应的影响,还可以进行全机的结构方案设计,并对此方案进行刚度、强度、颤振和控制面效率的分析与评估。  相似文献   

14.
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大展弦比机翼结构的特点,选定蜂窝夹层、多墙式和一种新型混合式结构进行分析比较。进行了缝纫层合板和无缝纫层合板的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以及3种形式的复合材料蜂窝夹层板冲击后压缩稳定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缝纫可提高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后压缩强度和屈曲临界载荷。对3种形式机翼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新型混合式结构具有明显的减重效果,并可实现一定比例的弯曲和扭转刚度设计。  相似文献   

15.
复合材料前掠翼的气动弹性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力学性能,拥有更多的可设计变量,可以在不增加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满足静力、刚度、颤振、发散等要求的前掠机翼的设计。本文使用MSC.NASTRAN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前掠机翼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复合材料前掠机翼的气动弹性剪裁,有效降低了质量,提高了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带气弹稳定性约束的复合材料浆叶减振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降低直升机旋翼激振力为目标的复合材料桨叶结构动力学减振优化设计 ,分析了桨叶结构特性及桨尖后掠角等参数对N次 /转旋翼桨毂振动载荷的影响。在建立的桨叶二维结构特性有限元分析方程中 ,计入了桨叶剖面翘曲变形的影响 ,并利用哈密尔顿原理推导了旋翼桨叶的一维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以桨毂交变载荷为目标函数 ,直接以复合材料桨叶典型剖面构造节点数据、铺层设计参数和桨尖后掠角等为设计变量 ,引入桨叶挥舞惯量、固有频率和气弹稳定性约束 ,进行旋翼的动力学优化设计 ,并结合 3片桨叶旋翼的设计进行了算例分析 ,优化结果使 3次/转的桨毂载荷降低了 2 4 .9%~ 33%。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维Euler方程为控制方程,耦合静气动弹性平衡方程,进行机翼静气动弹性数值模拟;在机翼静气动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Takanashi余量修正方法对三维大展弦比机翼进行气动外形反设计,以确定机翼的型架外形.以某型支线飞机的大展弦比机翼为算例,进行了静气动弹性数值模拟和机翼型架外形设计研究,设计结果表明发展的机翼静气动弹性数值模拟和型架外形设计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杨翰雯  胡德英  何景武 《飞机设计》2020,40(6):6-9,17
建立了计算大展弦比直机翼的工程算法平台,相比于传统有限元算法计算效率高,适合用于需要快速迭代计算的初步设计阶段。该算法基于薄壁力学和工程梁理论,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机翼结构的等效梁模型,计算机翼的质量刚度特性。根据机翼的分布质量,扭转,弯曲刚度分布,建立大展弦比直机翼模型的质量及刚度矩阵,完成了大展弦比机翼三维模型的离散化,参数化过程。利用基于工程振动学理论和经典颤振理论编写的 Maab 程序计算机翼的固有动力特性及颤振特性。将平台结果与经典算例进行比较,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