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凝胶模拟液直圆管流动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博  张蒙正 《火箭推进》2008,34(5):27-30
采用POLYFLOW软件,对幂律型凝胶模拟液在直圆管内的流动和流变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流速和管径不变时,压降随管长的增加成线性增加;在流速和管长不变时,压降随管径的增大急剧减小;随着流变指数的减小,直圆管轴线附近出现明显的柱塞流动区,在此区域内,速度和剪切速率变化较小,剪切粘度值趋于最大;在管壁附近.速度和剪切速率变化较大。剪切粘度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2.
膏体推进剂模拟液直圆管流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道流动特性研究对膏体推进剂供给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非牛顿流体幂律模型,在无壁滑移条件下,分别建立了膏体推进剂模拟液直圆管流动的理论及数值计算模型,并通过丁羟管道流动试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研究得到了膏体推进剂模拟液在直圆管中流动的压降随管径及入口速度变化的情况,并分析了压降的影响因素和幂律指数对管内流速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膏体推进剂模拟液在直圆管中压降随管径增大而减小,随入口速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凝胶推进剂直圆管流动特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蒙正  杨伟东  孙彦堂  王玫 《火箭推进》2007,33(5):《火箭推进》-1-5,17
分析了非牛顿流体的类型,认为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中有应用前景的凝胶推进剂类型应是有屈服应力的牛顿流体或者幂律流体,关键在于胶凝剂。研究了直圆管中凝胶推进剂的流动特性,依据剪切速率可以将凝胶推进剂在直圆管中的流动分为三个区域。在第二流动区中,可以用幂律流体推导的流阻方程计算管路流阻;在第三流动区,可以近似用牛顿流体流阻方程计算流阻。  相似文献   

4.
左博  张蒙正  张玫 《火箭推进》2008,34(1):26-29
为了建立凝胶推进剂管路流动模型,分析了凝胶推进剂模拟液在直圆管内的流动特性,并对3种模拟液在第二和第三流动区内管路流阻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二流动区,用幂律流变方程推导的压降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第三流动区,可以近似用牛顿流体压降公式计算管路流阻。此外还分析了压降的误差传播系数,结果表明流变指数和管径的误差传播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5.
凝胶推进剂模拟液直圆管流动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杨伟东  张蒙正 《火箭推进》2006,32(3):12-17,23
对某型凝胶推进剂模拟液在直圆管中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到模拟液在直圆管中的速度分布,定义了表观粘性和平均粘性,进行了流阻分析并定义了非牛顿流体雷诺数。通过试验考察了管长、管径对流阻的影响,得到流阻系数与雷诺数和无量纲速度比与雷诺数的关系,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凝胶推进剂直圆管中剪切速率与表观粘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左博  张蒙正 《火箭推进》2007,33(4):12-15
分析了直圆管中凝胶推进剂剪切速率和表观粘性与相关参数的关系,研究了直圆管中凝胶推进剂剪切速率和表观粘性的实验研究方法,利用物料管路测试系统进行了某型凝胶推进剂直圆管剪切速率与表观粘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管路实验可以得到较大范围内凝胶推进剂剪切速率与表观粘性关系;而且当剪切速率在104量级时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基本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7.
航天热防护材料的烧蚀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运用 CO_2激光加热装置,对聚四氟乙烯(Teflon)和热防护烧蚀材料 AT2的烧蚀特性研究.研究发现聚四氟乙烯的烧蚀率随热流的上升而增加;随氮气压强和流量的上升而下降;烧蚀过程产生的凝胶区和激光支持气相火焰区,与热流、环境气体种类及压强有关,凝胶区厚度随热流上升而下降,当热流很高时,却趋于一个常数;烧蚀表面温度随热流上升而升高,在本研究条件下,在600~700℃之间.AT2材料的温度和碳化层厚度,随加热时间而增大,随氮气压强的增加而减小.对入射激光束反射强的表面,碳化时的最大温度较低,碳化层的厚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凝胶推进剂锥形管道流动特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凝胶推进剂在锥形圆管中的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锥形圆管收敛角对轴向速度、平均表观粘性、压降的影响关系,得到了凝胶推进荆在锥形圆管中的轴向速度与平均表观粘性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收敛角的增大,出、入口截面平均表观粘性降低幅度不断增大,出口截面平均表观粘性不断减小至近牛顿粘性水平ηoo;并且,粘性的减小是以增大压降需求为前提的,当角度改变达某定值之后,角度的改变引起粘性的变化将不再显著.结果表明,圆管收敛角是影响粘性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粘性变化与压降需求之间存在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凝胶推进剂雾化困难的问题,引入静电喷射技术雾化凝胶推进剂。以水凝胶模拟液为介质,探究静电雾化技术的可行性及试验条件,当收集距离2~5 cm、供液速率10~30μL/h时,凝胶模拟液可实现稳定雾化,收集液滴直径小于100μm,散射角分布在8°~36°之间,收集液滴直径和散射角均随收集距离的增大和针管直径的减小而减小;同样条件下,凝胶粘度越小,散射角和雾化液滴直径越小。在此基础上,针对单针管推力小的问题,分析使用多针管喷头进行凝胶推进剂静电雾化的可行性及其雾化区域分布,结果表明2号凝胶模拟液用于多喷头雾化可得到良好的雾化区域分布,适用于凝胶推进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0.
偏二甲肼胶体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禹天福 《火箭推进》2004,30(3):36-41
介绍了印度Borla理工大学空间工程与火箭系研究偏二甲肼胶体流变学性质的情况.通过剪切速率的变化,确定胶体体系的流动特性,发现这种胶体属于假塑性触变胶体.在制备胶体的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直至形成稳定的胶体.在制备胶体的开始阶段,粘度随时间迅速增大,此后粘度的变化就很小.随着温度的增加,偏二甲肼胶体的表观粘度和触变特性都降低.提高剪切速率,表观粘度也显著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假塑性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金属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粘度系数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胶体体系的屈服应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金属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液体火箭凝胶推进剂燃烧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丰松江  何博  聂万胜 《火箭推进》2009,35(4):1-7,13
液体火箭凝胶推进剂燃烧特性是凝胶推进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综述了液体火箭凝胶推进剂燃烧特性研究状况与进展,详细阐述了凝胶液滴燃烧机理,总结分析了凝胶推进剂燃烧特性三种试验研究方案和四种理论研究模型的特点,指出了研究凝胶推进剂燃烧特性的重要性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制UDMH/NTO双组元凝胶推力器,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试验等手段对凝胶流变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凝胶流变特性试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了凝胶流变特性参数;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锥形流道锥角变化对凝胶流变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双组元凝胶推力器试验样机并完成了流量特性试验及热试车.结果表明,试验用UDMH/NTO两种凝胶推进剂流变特性较为接近;对于UDMH/NTO凝胶推进剂,通过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最佳的锥角角度,可使凝胶平均表观粘度到达喷孔出口时降到最低;试验样机喷注器的流量特性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值接近,说明该喷注器适合于凝胶的流动及雾化;热试车取得成功,获得了稳态、脉冲室压及结构温度等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13.
凝胶推进剂雾化研究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凝胶推进剂的流变特性,将其流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列举出了适用于不同剪切速率下的本构方程。介绍了双股撞击式、三股撞击气动式、同轴离心式、脉动式喷注器凝胶推进剂雾化特性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影响雾化模式的多种因素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凝胶推进剂流变及雾化特性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综述了凝胶推进剂流变及雾化特性研究状况与进展.对凝胶推进剂的流变学研究、雾化特性研究中的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及测量技术做了介绍,并结合当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葛明和  李慧 《火箭推进》2010,36(2):10-14,47
研究了凝胶DT-3的流变特性、流量特性,利用凝胶DT-3推力器试验件进行了热试车。结果表明,凝胶DT-3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表现出剪切稀化的非牛顿流体特性;温度、压降和几何结构对凝胶DT-3的流变特性有明显影响;适当增加毛细管喷注器直径有利于凝胶DT-3的流动及雾化;试验件点火工作正常,室压稳定,比冲性能为液体DT-3的90%。  相似文献   

16.
窦双庆 《火箭推进》2008,34(1):49-53
针对凝胶推进剂压力损失的计算方法与常规推进剂存在很大差异,结合对非牛顿流体的理论分析,得出了凝胶推进剂在管路中的流动特性主要取决于其自身。对凝胶N2O4及凝胶UDMH液流试验的压力-流量数据,分别采用指数方程、多项式方程和直线方程三种方法进行曲线拟和、对比分析,反映了凝胶推进剂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对系统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明确了凝胶试验系统试前应采用真实介质进行冷调,并为系统调试数据提供了可行的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HTPB三组元和四组元推进剂在2~20 MPa平均压强范围内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组元推进剂可在20 MPa以下稳定工作;压强一旦超过20 MPa,燃速压强指数将趋近于1,发动机将无法正常工作。四组元推进剂在2~20 MPa压强范围内的燃速压强指数实测在0.3左右,满足发动机使用要求。四组元推进剂稳定燃烧的最高压强临界值达到34 MPa。研究结果对超高压强固体发动机工程研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梁小强 《火箭推进》2006,32(4):51-53
总结了凝胶发动机不同研制阶段相对应的试验系统以及系统试后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5N发动机试验系统的建立;变推力发动机试验系统的建立;双组元发动机试验系统的建立;变推力发动机试验系统的最终建立和凝胶试验系统试后处理工艺。通过对不同试验系统的建立与比较,确立了最终的凝胶试验系统及系统试后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