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QD—128航改燃机燃烧室设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QD-128燃气轮机燃烧室的设计要求,分析了某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改为燃气轮机燃烧室的可行性,简要介绍了QD-128燃气轮机燃烧室主要部件的设计特点,并对装配和试运转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多点喷射贫预混燃烧室在50%~100%载荷工况范围的NOx和CO排放量满足排放标准,本文实验研究了燃料分级数及不同工况、进口压力、进口温度下燃料分级比例对七喷嘴燃烧室NOx和CO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模燃料不分级方案,50%~60%载荷工况CO排放量较高而不满足排放标准;主模燃料分两级方案,50%~100%载荷工况范围内NOx和CO排放量均满足■≤25×10-6,fCO≤50×10-6(@15%O2)的排放标准,且70%工况是打开主模第二级燃料的过渡工况点。另外随着进口压力和温度升高,能同时满足NOx和CO排放标准的Rpilot(副模燃料质量流量与总燃料质量流量之比)范围逐渐缩小,且NOx排放量与进口压力关系为■∝p30.44。因此采用主模燃料两级分级方案且适当调节Rpilot,本文多点喷射贫...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某型航改燃气轮机空气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准则,通过典型流动单元建立了1维空气系统设计网络,采取1元等熵不可压流方法完成了燃气轮机空气系统设计与计算分析;通过空气系统整机试验,获得了关键部位的压力温度分布,根据试验验证完成了该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航空发动机整机动力学模型建立与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航空发动机的转子/整机动力学问题,使用两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对转、静子的振动耦合机理进行了解释,指出传统转子动力学模型将导致最大67%的计算误差,因此需要采用整机动力学模型对发动机的振动特性进行求解。进一步明确了整机动力学有限元模型的简化原则和模型功用,针对转、静子的典型结构论述了详细的建模方法。采用整机三维模型对双转子涡扇发动机的固有振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估,结果表明,慢车至最大转速区间内只存在一阶高压转子平动振型,转子系统总应变能不超过20%,共振裕度大于20%,满足航空发动机的转子动力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某型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某型航空涡扇发动机整机振动过大现象进行测量并应用Matlab语言对该发动机振动信号进行了详细的时域、频域、三维谱阵分析.根据发动机转子各故障的典型特征,认为某型发动机振动异常的主要是因为高、低压转子不平衡和转动件与静止件碰摩造成的.所得出的结论对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世界航改舰船用燃气轮机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外航改舰船燃气轮机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功率与效率逐步提高、燃料消耗率不断下降、污染排放水平越来越低、可靠性与维护性明显改善和产品系列化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型发动机试车时频繁出现的振动异常问题,分析了可能引起发动机振动异常的三种典型原因,并详细介绍了该型发动机振动故障的排除过程。  相似文献   

8.
某型发动机整机振动故障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型某台份发动机在出厂试车时出现的整机振动大的故障现象,进行了振动特征分析;采取排除法进行分解检查和试车验证,证明该振动是由转子不平衡所致。  相似文献   

9.
航班改航飞行是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生危险天气时可安全有效地为航班选择一条临时航路,提高了空域的利用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航班改航路径规划的研究现状做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按改航实施时间的不同将改航路径规划方法分为两类,即飞行前改航路径规划和实时改航路径规划,并分别予以分析和总结。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改航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变化的单体雷暴同高度改航问题,建立了以多边形顶点发展来代表整体变化的危险模型,并设定危险区域顶点的危险系数。在选定的改航区域内,考虑改航航线整体的危险系数,改航过程中的转弯角度,以及改航航线的长度,寻求最佳的改航点。仿真计算各个改航点的性质:危险系数、转弯角度和改航航程,从中选出最佳改航点。结果表明,模型有效可行,可以为这类改航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型涡轴发动机整机试验中出现的振动过大现象,通过建立考虑低速动平衡的刚性转子系统动力学方程,求解低速动平衡后刚性转子的动力学响应,对涡轴发动机典型燃气发生器转子平衡状态与振动特性进行分析。介绍了该型发动机整机试验中出现的振动过大现象及后续的排查措施,分析了该类转子振动模态特性与激振载荷的关系,建立了该类转子在不平衡状态下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2种初始不平衡状态的转子振动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该类涡轴发动机典型燃气发生器转子,当离心叶轮处存在较大初始不平衡时,转子的低速动平衡虽能较好地控制其前2阶振动,但会加剧其在大转速时的振动,特别是转子第3阶弯曲型临界转速裕度不大时,应当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2.
建立某型舰用燃气轮机压气机转子的有限元模型,对转子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计算了转子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求解了转子的临界转速和不平衡响应,并就转子前支承刚度变化对转子临界转速和不平衡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子为一刚性转子,其振动行为主要受转子一阶模态影响;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速为12 825 r/min;转子不平衡响应对第4级附近存在的不平衡量最敏感;转子前支承刚度增大对转子临界转速影响不大,但对转子不平衡响应有一定影响。本文结果可为燃气轮机的可靠运行及转子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影响某型燃机转子轴向力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燃气轮机转子的轴向力是燃机总体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研究影响轴向力的因素,针对某型燃机,通过建立轴向力仿真平台,计算不同装机状态燃机的轴向力载荷,并结合大量整机试车与轴向力实测数据,分析影响该载荷的关键因素。研究与实测表明:运行工况、涡轮导向器喉道面积、封严结构等均构成影响轴向力的关键因素;调整封严直径、喉道面积可以大范围地调整转子轴向力,调整封严间隙值能对轴向力进行微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某型燃气轮机在长试过程中发生压气机测点振动值逐渐增大,而涡轮截面测点的振动值无明显变化的现象.结合采取的排故措施,对支承刚度变化、联轴器不对中以及膜片联轴器对整机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计算和试验验证,对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振动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整机支撑结构发生松动,进而导致联轴器不对中.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某型燃气轮机振动信号记录系统;对该系统进行了准确性和可靠性检验,表明该系统记录数据准确、有效,且易于恢复。该系统可应用于地面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以及其他工业领域,以之进行振动测试记录,实现无人值守振动信号记录系统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UG对两级涡轮轮盘/叶片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导入ANSYS构建其耦合振动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以静强度分析为基础,主要对比了有无温度场情况下,盘/叶耦合系统的振动特性差异,计算中考虑了温度场和离心载荷的影响,使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结果表明,温度不是影响涡轮盘/叶振动特性的主要因素。此外,从叶盘耦合谐振图可以看出,在工作转速下涡轮叶盘没有发生共振的危险;在起动时,只需快速的跨过一些共振区就能很好的避免耦合共振的情况发生,就振动设计而言,该型涡轮的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某液体火箭发动机整体叶盘音叉式涡轮转子的盘-轴根部圆角在试车考核中曾多次出现裂纹故障.为分析裂纹产生原因,通过数值计算及模态实验获取了该转子受力状态、振型、阻尼比等结构振动特性.结合振动信号分析,将裂纹故障原因聚焦到叶盘的二节径型振动.通过高频速变压力测量,得到涡轮流场内压力脉动数据,间接获取了该转子工作状态下的振动特...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可能引起QD12 8燃气轮机动力涡轮振动超限的各种因素 ,着重阐述了设计中采用的各项相应的防振措施 ,简要介绍了整机试车时动力涡轮的振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燃气涡轮发动机磁悬浮轴承试验台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磁悬浮支承技术在燃气涡轮发动机领域中的最新应用水平,推导了磁悬浮轴承--柔性转子系统动力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某燃气涡轮发动机磁悬浮轴承试验台的稳定性研究中,解决了国内以往磁悬浮轴承试验台稳定转速达不到设计工作转速的问题,最后进一步提出了磁悬浮支承技术在燃气涡轮发动机领域中应用的系统动力学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0.
某液体火箭发动机采用整体叶盘音叉式涡轮转子,该转子盘-轴根部圆角试车考核中曾多次出现裂纹故障。为推断裂纹产生原因,通过数值计算及模态实验获取了该转子受力状态、振型、阻尼比等结构振动特性。结合振动信号分析,将裂纹故障原因聚焦到叶盘的二节径型振动。通过高频速变压力测量,得到涡轮流场内压力脉动数据,间接获取了该转子工作状态下的振动特性。试验表明被测涡轮转子流场通道内,分频幅值最大压力脉动对应涡轮转子2节径前行波振动,幅值约为11KPa。分析确定涡轮叶盘二节径振动是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