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信息融合是信息领域一个前景广阔的研究方向。通过多传感器组网可以获得比单一传感器质量更高的信息。从信息融合的定义诠释了信息融合的内涵,指出信息融合的实质是推理与决策。给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三种模型结构,比较它们的优缺点。融合层次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性能有重要影响,给出三种融合层次的性能对比结果。分析四种流行的融合处理算法,比较它们的性能。最后从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出发,对信息融合的发展作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各传感器或信息源给出模糊信息的情况下,研究了多传感器(或信息源)的信息融合及决策问题。首先,给出了单个传感器的时间域信息积累更新模型,然后给出了四类传感器(或信息源)的空间融合模型,最后,在各传感器信息融合基础上,研究了给出效用函数情况下的贝叶斯最优决策。  相似文献   

3.
前言什么叫测量不确定度?如何计算测量不确定度?对于很多计量工作者是不熟悉的。本文提供了其概念及计算方法。一、不确定度的定义按JJG1001—91《通用计量名词及定义》的第135条定义:“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4.
“全球鹰”开始接收增强型综合传感器设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螺旋式发展计划的一部分,美空军“全球鹰”无人机于2005年起开始接收改进型传感器成套设备。目前“全球鹰”综合传感器成套设备(ISS)是Raytheon公司生产的,与传感器电子单元和综合处理器相联,包括光电/红外(EO/IR)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指示器(SAR/MTI)。改进型传感器被命名为增强型综合传感器成套设备(EISS),仍由Raytheon公司负责研制。据介绍,通过安装精密光学望远镜和应用实时焦点控制技术以及提高SAR的发射机功率和安装更大的天线,使得EISS的EO/IR传感器和SAR/MTI的工作范围提高了50%。根据20…  相似文献   

5.
“海里”肼推进系统是落压式单组元系统,它用于轨道上升和保持。该系统由1个半膜贮箱、1个电爆阀、4个倾斜的4.4N 推力室、2个压力传感器、2个充气阀和1个加注泄出阀组成。最初的系统方案分析表明,在系统启动时存在着推进剂绝热爆炸的潜在失效模式。为了进一步了解系统启动时水击引起的压力骤升程度,进行了一次试验。本文详细介绍了试验系统、步骤和结果。最后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针对“海星”推进系统的具体结论和针对小卫星推进系统的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错、忘、漏三个字分别解释为:“错”,指过错、错处;“忘”,指忘记;“漏”,指遗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三遥”专业委员会、国家传感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专业委员会、航天传感器技术联合体、中国航空学会自动控制专业委员会等六个学术团体将于今秋联合召开“第二届航天传感器技术交流会”。会议主题是传感器技术综述、敏感材料、工艺技术、敏感元件与传感器、机电一体化与智能传感器仪表、应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未来的航空电子传感器系统是多功能战斗机平台问世的关键。目前,成本、重量、体积和功率方面的限制制约了传感器在武器系统平台上的数量和布署。再加上目前使用的联合式传感器系统使武器系统的有效性不够高,性能不够好,阻碍了多传感器武器系统的研制。新一代武器系统应在航空电子设备改动很小的情况下具有空空和空地作战、空防压制以及侦察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点,应打破目前在射频和光电领域中的功能处理界限,以便更好地利用其资源。“宝石台”是21世纪航空电子系统的一个初始模型。“宝石台”计划的一个方面是要探索传感器分系统综合化及其构形的概念,并搞清楚用未来的技术如何实现综合化传感器。正在研究的几项新技术可以用在系统设计中,以实现这种改变,包括宽带单片射频组件、宽带光纤连接、高度可编程和高性能的信号处理器、有效的多处理器操作系统、多用户宽带组合天线以及人工智能等等。本文叙述了实现这一套综合化传感器的困难和问题、对综合化的需求、系统构形概念以及为实现这个系统需要开发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基于“总线+硬件冗余+结构+软件架构”平台定义,提出一种新型高可靠箭载综合电子平台:机外采用航天实时以太网(Aerospace Time-Triggered Ethernet, ATTE)总线,机内采用GLINK总线,基于6U-VPX模块结构建立了“主控三冗余+执行双冗余”的硬件平台,嵌入基于“火箭云”的实时分区操作系统。对GLINK总线和执行控制电路进行了可靠性设计提升,提出结构一体化高功率散热设计和大质量力学设计方法,研制出新型高可靠综合电子平台样机,性能分析和实测结果表明了新平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光速不变假设的判决性实验检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爱因斯坦光速不变假设的判决性实验检验是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高精度TWSTT(双向卫星时间传递)设施上完成的。实验检验的原理是基于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单程光(电磁)信号同时性定义。检验原理通过对比单程光信号同时性定义和双程光信号同时性定义的测量机制证明:在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双程光信号中的“往”和“返”两个单程信号通过的时间是必然不相等的。在本文报告的检验实验中西安临潼观测站和乌鲁木齐观测站的铯原子钟分别通过鑫诺卫星和中卫一号卫星进行双向时间传递。观测数据证明卫星和地面站之间存在1m/s量级的相对速度会造成西安临潼站和乌鲁木齐站之间“往”和“返”两个单程信号通过的时间差在1.5ns量级。观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在±0.01ns量级。爱因斯坦1905年以定义方式引进的等式,tB-tA=t′A-tB,在有相对运动情况下不成立。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一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和黑板模型推理的专家系统的实现方法。系统以飞机平台为目标,利用多站多个传感器所获得的雷达、通信、敌我识别信息,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和人工智能黑板模型推理,实现对飞机平台的识别和定位。  相似文献   

12.
依据鉴定检验的定义及军工专用电子元器件的特点,提出一种运用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原理设计鉴定检验各试验组之抽检方案的方法,同时给出该设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及有关实际应用的几点说明。  相似文献   

13.
新型超高灵敏度磁传感器日本工业技术院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新近开发一种能用于高温、强放射性环境的超高灵敏度的磁传感器.历来所用的半导体磁传感器,不耐高温,而且很容易受放射线影响.人们发现,在真空条件下,电子的运动不会受热和放射线的影响.本传感器就是利用这...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定量测试频率捷变雷达的抗干扰性能,目前还没有一种统一的工程上实用的定量测试办法。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对干扰压制系数的改善量定义电子抗干扰改善因子(EIF),并通过测试接收机输出的干扰功率,间接计算EIF值,进而利用EIF值估算自屏蔽距离的改善量,且给出了试验方法和两个具体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风景宜人的合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为主要发起人发起设立的。是以气象电子产品、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为一体的软件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四创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并被誉为“中国雷达第一股”(股票代码:600990)。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末,ISO把质量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规定和潜在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到2000年7月,ISO又将质量定义修改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因此,“质量”这概念已被广泛扩展了。质量不单指产品、服务、过程,而且所有可以单独考虑或描述的事物都包含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刘家桐  闻新 《航天》2013,(12):58-59
火星在哪里? 火星是太阳系中从内到外的第四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2.28亿千米。天文学家将火星定义为“内行星”中最外面的一颗,另外三颗内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和地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空中高价值目标的探测问题,给出了信号模型,并对外辐射源探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归纳。该研究可应用于无线电静默状态下的非协同探测定位系统,通过与电子侦察系统多传感器融合可进一步完善防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对于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和变化的目标特性,现有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大多为"静态的",较少考虑传感器可信度变化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多维特征指标权重的时效性给融合结果带来的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与区间型多属性决策的信息融合方法.该方法从各传感器对模糊命题支持度的一致性来定义其信息质最优化度,用区间数与多属性决策理论来定义特征识别综合置信度,并从这两方面客观确定了传感器的融合权重,较好地解决了对传感器信息与目标特征权重为模糊与不确定时的合理评价,以此构建了一个智能优化决策层融合识别模型.最后以弹道目标识别实验证明了此方法有较好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飞行员必须应付越来越复杂的情况。在民航方面,最关键的任务是进近着陆和滑行,尤其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飞行人员的工作负荷很大。因此,DLR的飞行导引研究所提出了视景增强系统(EVS)的概念,它能提高飞行员的工作效能,增强安全度、还能给飞行员提供完善的态势感知。在本文之前,Doehler和Bollmeyer曾于1996年在所著的“用于障碍探测和视景增强的成像雷达的模拟”一文中给出了这一概念的几个单元。本文概述了DLR的视景增强概念以及研究方法(包括模拟和实验评估两部分)。首先介绍了用于视景增强研究的驾驶员在环路中模拟环境。采用对成像传感器(成像雷达与红外成像传感器)的实时模拟来补充现有的固定基地飞行模拟器。采用数据融合方法组合的不同等级的信息(如地形模型数据,经过处理的由传感器获取的信息、飞机状态矢量与经数据链传递的信息等)来产生增强的景像显示。本文的第二部分将给出一些实验结果。通过与Damiler Benz航空传感器系统公司合作,将毫米波成像雷达样机安装到试验车和试飞机上。迄今为止,这种复杂的HiVision雷达是性能最好的全天候传感器之一。本文示出了采用这一传感器所获得的图像,以及基于数字地形模型的数据融合处理的结果。最后给出一个短的录相片来结束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